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柔是个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位列三公的老臣

高柔是个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位列三公的老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989 更新时间:2023/12/7 0:27:12

高柔是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他仕于曹操及曹氏五位皇帝,几乎横跨整个曹魏历史,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接下来品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多数人对于三国历史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随口也能说上几个三国名人,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他便是出身陈留高氏,长期从事司法事务,辅佐曹魏长达半个世纪,于九十岁高龄寿终正寝,一生历经曹魏兴衰、位列三公的老臣高柔。

出身名门转投曹操,差点因堂兄高干被杀

高柔生于熹平三年(174年),出身陈留高氏的他,也算出身名门,其父祖从西汉时起便以忠义孝廉著称于世。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高柔自幼便博览群书、见识非凡,尤其是对于时局的判断,颇有独到之处。

少年时期,其父高靖前往蜀地为官,高柔则留在陈留生活。二十岁时,曹操出任兖州刺史,高柔分析时局后,便对家乡父老说道,“如今英雄并起,陈留乃是四战之地,曹操又有图谋四方之志,必然不会安守兖州。张邈作为陈留太守,未来必然会跟曹操冲突,大家还是尽快离开躲避战乱吧”。

然而,当时张邈与曹操关系亲近乃是人尽皆知,再加上高柔自己太过年少,因此没人将他的话当回事。无奈之下,高柔只好自己带着高氏族人前往河北,投靠袁绍的外甥、自己的堂兄高干。途中得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高柔便又不畏艰险前往蜀地治丧,直到三年后才返回河北。

高柔离开后不久,张邈果然与曹操反目,最终兵败被杀,而陈留一带亦因战火沦为焦土,百姓多遭屠戮,直到这时人们才不得不佩服高柔的先见之明。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袁绍之后,不断吞并其地盘,在攻克邺城之后,高干以并州投降,高柔亦随之转投曹操,被任命为菅县县长。当时高柔因执法严明已经名声在外,因而县中有数名奸吏连忙主动辞官,然而高柔却出面挽留,不仅包容了他们过去的错误,还予以悉心教导,结果使得他们“咸为佳吏”。

建安十年(205年)八月,投降曹操后仍任并州刺史的高干,趁着曹操率兵救援犷平,后方空虚的机会,又以并州反叛,曹操先派乐进征讨,后又亲自率兵平叛,历时数月方才击败高干,后高干南下荆州途中被杀。

鉴于高柔与高干、袁绍之间的关系,虽然高柔并没有参与高干叛逆之事,但还是让生性多疑的曹操极受猜忌,因而不久便将高柔调任为刺奸令史。

刺奸令史乃是专司律法事务的官职,曹操调任高柔出任,本是想找个缘由将其处死,却不想高柔到任后,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律法天赋,面对堆积如山的案件,高柔不分昼夜埋头苦干,做到了“处法允当,狱无留滞”。一次,曹操夜访,发现高柔竟然抱着案卷睡着了,因而深受感动,这才打消了疑虑。

长期从事司法事务,深受曹魏君主重用

曹操见高柔果真是干吏,且的确未参与高干谋反事件,因而起了爱才之心,不久便将其升任丞相仓曹属。仓曹属是仓曹的副长官,主管仓库粮食事务,对于曹操来说,这乃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官员。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讨伐张鲁,高柔认为此举会激起马超和韩遂的反叛,曹操不听,结果马超等果然叛变,这让曹操更加欣赏他的才华。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建立魏国,高柔被升任尚书郎。

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曹操于丞相府设理曹,专掌司法刑狱事务,以高柔为理曹掾。

当时战乱频发,士兵逃亡现象极为严重,为杜绝此现象,对于逃兵严加惩处,甚至规定“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然而此举仍难以禁止逃兵。一天,军士宋金等人在合肥战场逃亡,官府便下令将其老母、妻儿全部抓起来,上奏请求处死。

高柔认为此举太过残暴,上奏称“重刑不单无助于遏止士卒逃亡,更加因为自己无路可走而引发更多人逃亡,怀柔反更能触起他们归附之心”。曹操接受了高柔的建议,史载“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重”。

由于工作出色,高柔后又被升任颍川太守,结果高柔离任不久,曹操便发现司法工作大不如以往,便又将高柔调回丞相府,担任法曹掾,继续主持司法工作。

后来,曹操为加强对朝政的掌控,设立“校事”,负责纠察百官言行,并以卢洪、赵达等担任。高柔认为“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校事又不是在百官之上又非听命于百官,而且校事赵达等人又多次以自己喜恶去处事,应作检讨,然曹操并未采纳。后来,赵达等人的恶行被揭发,曹操不仅下令将其处决,甚至为此向高柔道歉。

由于高柔执掌司法事务极为称职,因此即便在曹操去世之后,高柔仍受历代曹魏君主所重用。曹丕称帝后,高柔升任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旋即又加治书执法,继续从事司法工作。

当时,对于曹丕篡汉称帝,民间多有流言蜚语,曹丕为了予以遏制,于是下令流传妖言者斩,告发者赏。高柔上书劝谏,认为此举会导致大家相互之间诬告,令很多无辜者受害,曹丕最初并未采纳,但由于诬告的案件越来越多,他只好实行“诬告反坐”之法,这才遏制住。

曹丕在位初期,校事刘慈等揭发了上万起官民违法案件,对于这些案件,高柔都能仔细审理,惩罪释冤,对于轻微案件只处罚金,避免了冤案的发生。

凭借着出色的能力,高柔愈发受到曹丕肯定,后于黄初四年(223年)被升任廷尉,从而成为了曹魏的最高司法官员。在那个君主专制时期,皇帝始终牢牢掌控着最终的生杀大权,而高柔却能恪守公正,甚至不惜与皇帝据理力争,而且他无论面对官员还是百姓,都能始终做到处事公允,例如为底层士兵窦礼平冤昭雪。

作为一名司法官员,高柔始终坚守法律底线,因此即便皇帝更替,也始终对其委以重用。魏明帝曹叡即位后,高柔获封延寿亭侯,虽然仍旧担任着廷尉,但对于他提出的建议,曹叡大多都能采纳,而他在廷尉的位置上,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曹魏后期转投司马氏,官至三公且极为高寿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病逝,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即位,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奉诏辅政。之后,曹爽开始与司马懿争权,司马懿被迫下野,开始韬光养晦,于是曹爽自此自专政事。

正始六年(245年),正是在曹爽掌权期间,高柔结束了自己长达二十三年的廷尉生涯,被升任太常,位列九卿之首。不久,高柔又被升任司空。虽说高柔的官职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却丧失了实权,不知道这是不是曹爽有意为之。

正始九年(248年),高柔又被迁为司徒。不知道是因为遭受到曹爽的排挤,还是对于曹爽掌权以来所作所为的反感,亦或是看出了曹爽必败的未来,在曹爽与司马懿展开权力角逐时,高柔竟然背叛了辅佐多年的曹魏,转投了司马懿。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而高柔同样是这次政变的重要参与者,在曹爽被罢免大将军职务后,正是高柔取代了他的位置,出任假节行大将军事。事后,司马懿甚至对高柔说,“君为周勃矣”。曹爽被杀之后,高柔被晋封为万岁乡侯。

司马懿去世后,高柔作为德高望重的老臣,虽然不再掌握实权,但在朝中地位却极为超然。甘露元年(256年),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曹髦为帝,高柔得以晋封安国侯,转任太尉,于是高柔便成为了将“三公”(即司空、司徒、太尉)全都做了一遍的官员。

甘露五年(260年),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所杀,司马昭又拥立曹奂为帝,而高柔也因此得以增邑,且两个儿子也被封为亭侯。

从史料记载来看,到了曹魏后期,高柔作为侍奉数代曹魏君主的老臣,虽然身居高位,但却极少再参与朝中事务,更像是一个吉祥物一般,象征意义更大一些。或许正因如此,在曹魏政局风云变幻的情况下,他才能够始终屹立不倒。

景元四年(263年),在司马氏已经牢牢掌控曹魏军政大权的情况下,在司马昭的策划下,曹魏出动大军攻蜀,三家归晋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也正是在这一年,高柔病逝,享年九十岁,谥“元侯”。

标签: 高柔位列三公三国人物

更多文章

  • 谈宋徽宗——遗臭万年的亡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亡国之君,宋徽宗,宋朝人物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此一句便可将人快速带入到那场充满耻辱的战争中去靖康之耻。虽然靖康之耻在宋钦宗统治时期发生的,但是与他的父亲宋徽宗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许有很多人会有疑问,靖康之耻为什么会和宋徽宗有关系呢?提起宋徽宗,他的一首笔“瘦金体”为世人所熟知,瘦金体风

  • 北宋名相吕蒙年少被父亲抛弃,成年后考中状元,却选择原谅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蒙,状元,寒窑赋,宋朝人物

    宝剑锋从磨砺出,北宋名相吕蒙正幼年贫寒,他和母亲被渣爹抛弃、寄身寺庙之中。之后吕蒙正高中状元、飞黄腾达,由贫到富……吕龟图,身为吕蒙正的父亲,他有官职在身。吕龟图另娶小妾、还宠妾灭妻。刘氏身为嫡妻,她和儿子吕蒙正都被赶出家门,母子二人在外居无定所、流浪到了离家不远的寺庙。

  • 婢女绿翘和陈韪偷情,鱼玄机得知大怒,将婢女打死,自己也落得个腰斩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绿翘,陈韪,鱼玄机,唐朝人物

    一日,鱼玄机游玩归家后,发现女仆绿翘神色慌张,衣衫不整。忙问:“今日谁来了?”“陈韪来了又走了!”鱼玄机便觉不对,一把扯开绿翘的衣裳,满身的印痕让她愤怒不已。往日,陈韪来了之后,都会等待自己回来,从来没有来了就走的时候,怎么今天自己回来,陈韪却提前走了

  • 姜皎在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中立下功勋,被封楚国公,谁知姜皎透露皇帝立储的秘密,被流放钦州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姜皎,唐玄宗,楚国公,唐朝人物

    公元712年,唐玄宗的宠臣姜皎和一帮朋友饮酒作乐,席间有个歌女姿色出众。可奇怪的是,她始终都把手藏在袖子里,有位胆大的拉起歌女的袖子,露出了那只有枯骨,没有一丝皮肉的双手!这可吓坏了姜皎与在座的嘉宾,众人何时见过这阵仗。姜皎吓得一路跑出屋外,惊魂未定。姜皎回家后便大病了一场,无人能查出病因,只当是姜

  • 公元211年,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不像世子妃甄宓行礼,被曹操罚做三年苦力,后死于瘟疫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建安七子,刘桢,甄宓,三国人物

    公元211年,曹丕大摆宴席,并叫出了妻子甄宓为众人斟酒。群臣们连忙跪地伏首行礼,唯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立而不跪,直勾勾盯着甄宓看。曹丕不以为意,还频频向刘桢敬酒,然而这事传到了曹操的耳朵后,直接改变了刘桢的命运。刘桢179年出生于山东,5岁熟背《论语》、《诗经》,8岁不仅能诗会文,还凭借着超强的记忆

  • 司马相如到京城做官后,想要纳妾,还给妻子卓文君写了一封信,卓文君回了两首诗,此后不再提及纳妾之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相如,纳妾,卓文君,汉朝人物

    司马相如到京城做官后,爱上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想要纳其为妾,写了一封信给卓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看完信后愤怒不已,大笔一挥,写了两首诗回复司马相如。卓文君生于西汉王朝鼎盛之时,其父卓王孙曾是蜀郡临邛有名的商贾。卓王孙虽然不识字,没啥文化,但头脑很灵活,

  • 公元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将其李陵全家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陵,汉武帝,汉朝历史

    公元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副将韩延年战死沙场,李陵身为主帅却贪生怕死投降匈奴。此时的朝堂上,汉武帝气的暴跳如雷,他来回踱步,咬牙切齿地说:“李陵有辱李家门楣,辜负朕心,实在可恨!必须严惩,以儆效尤!”他看了看列在两旁的文武大臣,问:“廷尉,李陵此举,

  • 班昭是二十四史唯一女作者,守寡后写了《女诫》,却害苦了中国女性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班昭,二十四史,守寡,女诫,汉朝人物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曾涌现过数不胜数的巾帼女英雄,她们的丰功伟绩被载入史册,直到今日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她们的存在,是对封建社会中“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反击。回望历史,我们能看到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她们开创了很多个“第一位&rd

  • 明朝奇葩皇帝多,但明孝宗朱祐樘是唯一生在皇宫却吃着百家饭,穿着烂衣衫长大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孝宗,朱祐樘,百家饭,明朝人物,明朝历史

    因为他父皇朱见深从小在宫女万贞儿的陪伴下长大,所以当了皇帝后的朱见深只宠爱万贵妃一人。可惜万贵妃年纪太大,身体抱恙,一直未再有一儿半女。嫉妒心强,占有欲强的万贵妃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也不允许后宫其他的女人为朱见深生儿子。不论嫔妃还是宫女,只要怀了龙种,她就要想办法使其胎死腹中。如果孩子幸运的出生了,

  • 乾隆皇帝十分宠爱令妃,但为什么乾隆不让她抚养自己的亲生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皇帝,令妃,清朝人物

    1766年,令妃才刚生完孩子,乾隆就想要宠幸她,令妃无奈只能强撑着侍寝。10年之间她就怀孕了7次,可是她每次生完孩子,乾隆都不让她抚养。细数整个大清年间乾隆的后宫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女人定非令妃魏佳氏莫属。魏佳氏本是满洲包衣出身,传说身上还带有汉人的血统,这样女子入宫之后必定是地位微贱、置若罔闻。可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