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张恨水去女方家相亲。他在媒婆的指引下,远远看到一个秀丽端庄的女子。可新婚当晚,张恨水掀开新娘盖头后,却吓得连连后退,冲出婚房,直喊:“娘,娘……”
原来,张恨水被媒婆骗了。婚房里的新娘,不仅体型肥胖,而且相貌丑陋,与之前他看到的准新娘相差甚远。
张恨水找到母亲,要退婚。可事已如此,若是退了婚,女方以后就更难嫁人了。于是,母亲宽慰他:“只要你让她有了后,允许你另娶。”
张恨水是位大孝子,他听从母亲的话,勉强回到了洞房。没过多久,他以求学为名,逃离了家乡。
新娘虽然相貌不出众,但淳朴善良。面对丈夫的逃离,她没有怨言,而是一心一意侍奉公婆,照顾弟妹。
小姑子非常感恩嫂子,为她取了新名字徐文淑(原名徐大毛)。后来她生下一个女儿,但不幸早夭。
1923年,张恨水遇到了第二任妻子胡秋霞(原名胡招娣)。
胡招娣,是一名孤女,因为在雇主家常常遭到毒打,便逃了出来,进了救济院。
救济院是一个专门收养无依无靠的女孩子的机构。女孩子到了婚配年龄,若被人看中,只要双方同意,便可按规定办手续领娶。
张恨水一人在外打拼,身边没有个女人照顾不行,可他又不喜欢老家的妻子。于是,朋友介绍他去救济院看看,就这样,他和胡招娣相识了。
胡招娣虽然不识字,但有几分姿色,多少也算圆了些张恨水心中的佳人梦。
婚后,胡秋霞把家照顾得井井有条,让张恨水专心写作。他在写作之余,则教胡秋霞读书认字,二人过起神仙眷侣般的日子。
期间,张恨水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
1925年,张恨水买了一处大宅院,把一家人都接到了北京。此时,徐文淑才知道张恨水身边有了别的女人。
大概是早已料到这一天会来。徐文淑看得很开,没有大吵大闹,而是和胡秋霞相处很融洽。但张恨水母亲看不惯他只和胡秋霞亲近,冷落徐文淑。
在母亲的要求下,张恨水偶尔也会去徐文淑房间过夜,后来,徐文淑生下一个男孩,不幸的是,孩子又早夭了。至此,徐文淑心灰意冷,自己和孩子无缘。
1928年,胡秋霞生下儿子张晓水,早产,又不会哭,徐文淑赶紧把他抱在怀里,暖了好几个小时,最后,张晓水哭出了声。
在徐文淑和胡秋霞的共同打理下,一大家生活得很和睦。
张恨水的爱情是缺什么补什么,第一任妻子徐文淑长相不好,那么找的第二任妻子胡秀霞相貌相对就姣好。这两位妻子有个共同点是,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和张恨水产生心灵共鸣。
1931年,张恨水遇到了第三任妻子周南(原名周淑云),一生的挚爱。
周南,小张恨水20岁,是北平春明女中的学生。两人在赈灾义演活动中相识,张恨水被有文化,有气质,容貌秀丽的周南深深吸引了。
经过短时间接触,双方感情剧烈升温。但他们的婚事遭到了胡秋霞的反对,胡秋霞骂张恨水没良心,甚至还要和他离婚。
最终,胡秋霞在徐文淑的劝说下,勉强同意了他俩的婚事。但前提是,周南不能进门,只能在外居住。
有周南在身边,张恨水终于过上了才子佳人式的生活。战争爆发后,张恨水把一家老小送到安徽避难,而他和周南去了巴蜀避难。
1949年,张恨水的事业遭遇滑铁卢,没有了稳定收入,生活得不到保障。祸不单行,他突发脑溢血,靠变卖家产才得以救回一条性命,但他也无法继续进行写作了。
四年后,张恨水的身体才恢复过来,再次全身心投入写作。
造化弄人,安稳日子没过多久,周南由于常年奔波劳累,患上了乳腺癌,因不愿张恨水担心,最终拖成了晚期,于1959年离世。
自周南走后,张恨水没有与胡秋霞同住。
张恨水时常坐着三轮车去墓地看周南,而且在那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与此同时,还为她写下近百首悼亡诗。
1967年,张恨水脑溢血复发,追随爱妻而去。纵观张恨水的三段感情,他有过亏欠,也有过深情。
原配徐文淑,从未得到张恨水的爱,但生活却不曾亏欠,张恨水每月都按时给她寄生活费。
第二任妻子胡秋霞,两人曾有爱情,但随着周南的出现,爱情荡然无存,只剩下亏欠。
张恨水把后半生的爱都给了第三任妻子周南,两人携手共度24个春秋,不曾分离。
在外人看来,张恨水是风流的,但他的子女评价说:
“作为子女,我们不愿意用世俗的尺子去衡量父亲更爱他的哪一个妻子,我们只能说父亲的人性是丰满的、仁慈的,充满了温情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