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古代皇帝要以孝治天下?

为什么古代皇帝要以孝治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62 更新时间:2024/3/2 10:30:16

谢谢邀请。看见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夫子以及他的两次问答。

记得齐景公曾经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也就是说,君主要礼贤下士,臣子要忠于君主,父亲慈爱,儿子孝顺。这里的忠不是指一味的阿谀奉承,而是敢于直谏。

曾参曾问道于孔子,孔子认为古代圣明的国君在内实行七教,对外实行三至。其中,对内实行七教,就可以守卫国家,击败千里之外的敌人,国君不会因政事而烦劳,这就是所说的古代明王的治国之道。

七教就是指七种教化,而最前面的两条就是关于孝道:居上位的人尊敬老人,那么下层百姓会更加遵行孝道;居上位的人尊敬比自己年长的人,下层百姓会更加敬爱兄长。这样的教化治理天下,民众不会产生怨恨情绪;治理家庭,父子、兄弟、夫妻关系就会更和睦。

所谓上行下效,身居上位者都是老百姓的表率。

君主爱护百姓,那么百姓也会拥戴君主。上下相亲,百姓就会听从政令,措施也容易推行,民众会感怀君主的德政,老百姓心悦诚服,远方的诸侯就会来归附,这真是政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最近,我正好在写小说《晋国那些事儿》,发现孔子的这一治国思想其实源于周礼,而古公父、周文王、周公旦正是孔夫子口中的古代明君。古公父为了保全百姓而放弃豳地,但是当他迁徙到西岐后,豳地的百姓全都跟着过来,附近的百姓听说后,也纷纷前来投奔。

周文王推行仁政,善待长者,天下贤士纷纷来归。老百姓以谦让长者为美德。、芮两国为田地争吵不休,当看到西岐的农夫们在互相谦让着田界,自行惭愧而握手言和。从此,四方诸侯来归。周武王以文王之名讨伐纣王,孟津渡口,不约而来者竟达八百之众。

周公旦为了迎接天下贤士,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建立周礼,教化民众,为开创中国史上最长的王朝打下基础。

哪个君主不想千秋万代,所以有远见的明君都推崇儒家,而恰恰又源自于绵延800载的大周朝的礼治。以上为我的一些愚见,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读春秋思无忌”,敬请您的关注。谢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被誉为明君典范的汉文帝为何会独宠佞臣邓通?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本就是孤家寡人,为了王权可以六亲不认,可以做兔死狗烹之事。汉文帝得到帝位,有些意外。其主要原因是他在登帝位以前,不显山露水,显得十分平庸,因而满朝权贵们认为他比较容易被把控,因此将他推上帝位。汉文帝知道自己这个帝位是怎么来的,也知道自己无法撼动朝廷里的相关势力,他索性就不多事了。汉文帝施以仁政,

  • 历朝历代以孝治天下!你说需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需要,在传统社会,用伦理来解释权力的合法性是非常自然的选择。皇帝和统一都不是从来就有的东西,一开始人们无从理解它的合法性,不能建立心理认同。何况第一个皇帝就和暴政联系在一起。那我们为什么要皇帝?这时儒家帮着解决了问题,《礼记》说: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像看待父亲那样看待君主。这样皇帝就不再是个凛然的

  • 刘邦是凭借什么收拢天下英杰,一统天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是一位被低估的开国之君。即使面对光彩夺目的项羽,他也毫不逊色。为何这么多优秀的将领都愿意为他效力,这叫做人格魅力或者是领袖气质。在刘邦身上我们看到了并不是一个完人,但他依然能够成为君王。刘邦的优点:仗义疏财刘邦没有钱,但是总是装出有钱的样子。至少在对待朋友方面非常的豪爽。这一点在民间人士中就显得

  • 一山不容二虎,宋高宗和宋孝宗如何平安相处数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宋高宗和宋孝宗权力上,宋孝宗是弱者称不上老虎。自宋孝宗登基之日起,南宋地方政权的范围内就没有“二虎”只有一虎。(1)赵构禅位只是为了“以退为进”继续掌权,可以说从1162年到1194年,南宋都是在“赵构思维”与“赵思维”的纷争中,最终引来权奸出现,挨到蒙古崛起宋高宗赵构生于1107年,1127年五

  • 西晋司马氏为何要以“孝”治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魏晋相承,以孝治天下。此事没有引起后世史家关注,许多史书上提都不提,远不如清谈玄言那样引来议论纷纷。看来既非特点,又无成效,与天下治乱几乎无关。这是倡导者始料不及的。鲁迅指出:“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

  • 李克用为什么始终忠于李唐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李克用自始至终都没有忠于李唐王朝,他发家虽然靠的是平定庞勋起义和黄巢起义,但是他可没少为难朝廷,唐朝皇帝也不止一次派兵讨伐李克用。只是在后来李克用与朱温的战争中,李克用处于下风,对于朱温改年号和建国一直持不承认的态度,并一直与朱温作斗争,去世之前还让自己的儿子李存勖继续和朱温作对,一直到灭了后梁建立

  • 古代封建王朝中,忠臣的最高典范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封建王朝中,忠臣典范,每个朝代都有,有跑到山里饿死的,愚忠。有和皇上一起吊死的死忠,有与皇上一起跑了,消失的迷忠。在我看来,这都是有据可查的。其实忠臣与皇上,只会一起出现的,就像千里马与伯乐,昏庸无道的皇上,和大奸大恶的奸臣。我们历史书上,把奸臣描绘的万恶不赦。农村有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所

  • 还记得二十四孝的故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部分(何时定型)儒家十分强调孝道,认为孝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孝与忠又是相互联系的,由孝推及于忠,有利于封建宗法统治,所以历代王朝也以各种形式提倡孝道。由于儒家的宣扬和历代统治者的表彰,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些以孝闻名的典型故事,后来,元朝的郭氏对这些著名的孝子的故事进行收集,编辑成册,合为“二十四孝”

  • 汉文帝的历史功绩并不大,为何令后世人称道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有好皇帝评选的话,汉文帝作为候选人绝对不会掉出前五名的排名。文帝的好,可以说发自内心,而这一切又和他的出生,还有面对的时局,和他所真心实意施行的政策有关,皇帝都不完美但是汉文帝接近完美。汉文帝刘恒是个苦命的孩子,生母薄姬是投降的魏王豹的王妃,因为貌美还有学识而被刘邦赏识并且进入刘邦的

  • 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1孝亲敬老故事: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