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高宗和宋孝宗权力上,宋孝宗是弱者称不上老虎。自宋孝宗登基之日起,南宋地方政权的范围内就没有“二虎”只有一虎。
(1)赵构禅位只是为了“以退为进”继续掌权,可以说从1162年到1194年,南宋都是在“赵构思维”与“赵思维”的纷争中,最终引来权奸出现,挨到蒙古崛起
宋高宗赵构生于1107年,1127年五月初一,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1162年,五月二十八,立赵玮为皇太子,改名为赵,六月份宋孝宗继帝位。那么,赵构时年55岁。但其亡于1187年,做了25年的太上皇。
赵构书法
那么,赵构为何退位?其主要责任就是为了应对完颜亮于1161年南侵后所面临的政治斗争。为了自己安稳地控制南宋地盘,赵构一心一意地对“抵抗派”大臣们进行无情碾压。杀岳飞、废韩世忠。
结果如何?海陵王要完成两大志愿: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无论亲疏,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
面对这一问题,文武中的“抵抗派”自然会大加讨伐之前的政策。虽不会言及赵构本身,但作为皇帝的他自然难以承受压力。
赵书法
再加上,赵佶、赵构父子的肩膀都比较软,只好找儿子顶雷了。
(2)赵在抵抗派地支持下发动隆兴北伐,结果并不如意。由此,宋孝宗的政治地位更加孱弱,宋孝宗后来之所以禅位也是因赵构在旁根本无法施展,从而对皇位不再眷恋。
面对如此情况,赵构把帝位传给赵匡胤后裔,其实,赵构完全可以传位给自己的一支。但之所以没有,就是利用赵匡胤家族远离政治中心的劣势,政坛积累比较薄弱利于操控的优势。正如“垂帘听政”者总喜欢找年幼的皇位继承者那样。
宋孝宗继位后,利用赵构地“暂时弱势”地位,在1163年隆兴二年四月发动北伐,但结果到第二年十一月失败和局。两年的时间,足以让赵构重新取得“政治优势”。假如北伐成果,那么宋孝宗还有可能成“虎”。失败了,则只能继续做“大猫”了。
赵
赵生于1127年,继位时35岁。1187年,赵构于十月份驾崩。1189年二月初二,也就是赵构死后14个月,就禅位于光宗赵。
其实,赵如此做也是有原因的。光宗虽然是自己的儿子却和赵构关系更亲近。当然,赵身体和精神都不好,赵学宋徽宗、宋高宗“以退为进”,并堵住“父子不和”的声音的心理也不是没有可能。
赵在李皇后、赵构派系的大臣挑唆下与孝宗关系不好,父子矛盾越来越大。
赵扩
1194年六月初九,赵病逝,享年68岁。赵奢死后,赵构的老婆太皇太后吴氏,在一些大臣地要求下下诏光宗内禅给赵次子是为宋宁宗赵扩。
在支持内禅的群臣中,就有韩胄这位权奸。韩借助宋宁宗的思维再次北伐失败,等韩胄被清除后,蒙古帝国也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