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你觉得诸葛亮是忠于汉室还是忠于刘备,为什么?

你觉得诸葛亮是忠于汉室还是忠于刘备,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840 更新时间:2023/12/17 18:55:28

诸葛亮只是忠于刘备,但绝没有忠于汉室的意思。

这事情很难说得清楚,既然刘备口口声声要匡扶汉室,许多人也信以为真,自然的推论就是,诸葛亮忠于刘备,刘备忠于汉室,那么诸葛亮也就忠于汉室。

也就成了诸葛亮既忠于刘备也忠于汉室。

如果豹眼说,刘备压根儿就没有忠于汉室,许多人会叽歪很多。

好吧,豹眼就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一下,诸葛亮绝没有忠于汉室。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举荐司马懿为计掾,曹操当时任司空,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就派人征辟他到府中就职。

司马懿不伺候曹操,就假装风痹病以拒绝。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做了丞相,再次征辟司马懿出仕。曹操官大了,司马懿认为惹不起,就屈从了。

司马懿本身是真不想出来做官,不像诸葛亮三顾茅庐之后就出来了。但司马懿并非没有野心,更可能是在等待机会。

司马懿出仕之后,给曹魏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不是曹魏自己出现了问题,司马氏家族也未必一定能篡夺曹魏的政权。

但不管咋说,司马懿绝不是匡扶汉室的忠臣,更不是因为替汉家报仇而篡夺曹魏的政权。

就此一点,诸葛亮与司马懿很相似。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既然汉室倾危,作为忠于汉室的臣子,就不能在卧龙岗睡大觉,而应该积极活动起来,应该像荀那样,主动奔波,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志,去拯救危难中的汉室朝廷。

诸葛亮没有这么做,这算是汉室的忠臣吗?

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诸葛亮,不管是否确信,诸葛亮的确是冲着刘备才出山的。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的人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就算满天下只有刘备一个忠于汉室的人,诸葛亮也应该早就清楚哦。

刘备占据了徐州,正是开拓基业,匡扶汉室最好的时机,为啥诸葛亮不去投奔他呢?

既然已经断定曹操是篡汉奸贼,为啥官渡之战时,诸葛亮不去做那棵压死骆驼的最后一个稻草呢?为何坐等曹操击败袁绍做大呢?

难道诸葛亮不清楚曹操击败袁绍之后,就没有人能够再战胜他了吗?

作为一个忠臣,那是不能顾及自己的生命和名声,誓死去捍卫自己的帝王才是。

献帝穷途末路,颠沛流离的时候,被曹操挟持十分憋屈的时候,诸葛亮却在卧龙岗安心睡大觉,这算忠臣吗?

豹眼认为这不是汉室忠臣的作为。

隆中对之后,诸葛亮出山,跟随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没话说,也不必多说,诸葛亮是忠于刘备的。

不管有多少对诸葛亮的责难和疑虑,毕竟人家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没有篡夺刘禅的皇位。历史看得是结局,就这一点来看,诸葛亮忠于刘备是不该质疑的。

因此,诸葛亮没有忠于汉室,仅仅是忠于刘备一人而已。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荀忠于汉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荀既不忠于汉庭和汉献帝,也不忠于曹操,他只忠于自己的名利和人生抱负。荀是曹操的第一谋士,为曹操制定和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及军事路线,同时,在战略上曾多次为曹操修正战略方针;战术方面在吕布叛乱时保全了兖州三城,出奇谋扼袁绍于官渡,用出宛、叶而间行轻进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策略而备受曹操赞赏;政治方面为曹

  • 封建王朝为何以孝治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人总得有信仰封建皇帝穷奢极欲干净坏事不占有道德的制高点无以号召民众于是大淡孝道父母生养子女子女什么孝道都不为过是为天道居此封建王朝借机大谈特谈孝道将孝道统领一切若奉君遵制不可逾越测换来平安是为孝若俯首听命安做奴才创拥有富贵是为孝诱使天下百姓个个成为封建皇朝的孝子贤孙皇帝安享天下一切为谋求皇位杀爹害母

  • 古代君王是怎样行房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与后、妃的房事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记录。帝、后每行房一次,敬事房总管太监都得记下年月日时,以备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皇帝与妃嫔行房,程序则复杂一点。每日晚餐完毕,总管太监就奉上一个大银盘,里面盛了几十块绿牌子,(注:据考证,此牌正式的名字叫赍牌,因为常常在晚膳后呈进,亦称为膳牌)每块牌子上都写着一

  • 汉朝凭什么以“孝”治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以“孝”治天下,根源于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法宗族社会。西周时期传统的宗法分封制中就孕育着家国一体、统一的文化基因,奠定了秦汉大一统的历史文化基因。西周成为了历史,而宗法制却被秦汉开创的帝制时代所继承发展,并延续两千多年,影响深远……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讲究孝道,孝顺父母是作为整个社会伦常的有机组

  • 为什么很多北魏皇帝帝号中都带个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静帝等?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仍然以儒家为正统思想,儒家讲忠孝,家国同构,忠孝一体,儒家认为只有在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从太武帝开始就接受了儒家思想,奉其为正统。孝文帝时,全面推进汉化政策,姓汉姓,说汉话,穿汉服,行汉礼,迁都洛阳。所以孝文帝死后,定庙号为孝文帝。以后历代皇帝都实行汉化政策,以孝治天下。

  • 为什么古代皇帝要以孝治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看见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夫子以及他的两次问答。记得齐景公曾经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也就是说,君主要礼贤下士,臣子要忠于君主,父亲慈爱,儿子孝顺。这里的忠不是指一味的阿谀奉承,而是敢于直谏

  • 被誉为明君典范的汉文帝为何会独宠佞臣邓通?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本就是孤家寡人,为了王权可以六亲不认,可以做兔死狗烹之事。汉文帝得到帝位,有些意外。其主要原因是他在登帝位以前,不显山露水,显得十分平庸,因而满朝权贵们认为他比较容易被把控,因此将他推上帝位。汉文帝知道自己这个帝位是怎么来的,也知道自己无法撼动朝廷里的相关势力,他索性就不多事了。汉文帝施以仁政,

  • 历朝历代以孝治天下!你说需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需要,在传统社会,用伦理来解释权力的合法性是非常自然的选择。皇帝和统一都不是从来就有的东西,一开始人们无从理解它的合法性,不能建立心理认同。何况第一个皇帝就和暴政联系在一起。那我们为什么要皇帝?这时儒家帮着解决了问题,《礼记》说: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像看待父亲那样看待君主。这样皇帝就不再是个凛然的

  • 刘邦是凭借什么收拢天下英杰,一统天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是一位被低估的开国之君。即使面对光彩夺目的项羽,他也毫不逊色。为何这么多优秀的将领都愿意为他效力,这叫做人格魅力或者是领袖气质。在刘邦身上我们看到了并不是一个完人,但他依然能够成为君王。刘邦的优点:仗义疏财刘邦没有钱,但是总是装出有钱的样子。至少在对待朋友方面非常的豪爽。这一点在民间人士中就显得

  • 一山不容二虎,宋高宗和宋孝宗如何平安相处数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宋高宗和宋孝宗权力上,宋孝宗是弱者称不上老虎。自宋孝宗登基之日起,南宋地方政权的范围内就没有“二虎”只有一虎。(1)赵构禅位只是为了“以退为进”继续掌权,可以说从1162年到1194年,南宋都是在“赵构思维”与“赵思维”的纷争中,最终引来权奸出现,挨到蒙古崛起宋高宗赵构生于1107年,1127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