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凭什么以“孝”治天下?

汉朝凭什么以“孝”治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77 更新时间:2023/12/14 23:37:45

汉朝以“孝”治天下,根源于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法宗族社会。西周时期传统的宗法分封制中就孕育着家国一体、统一的化基因,奠定了秦汉大一统的历史文化基因。

西周成为了历史,而宗法制却被秦汉开创的帝制时代所继承发展,并延续两千多年,影响深远……

历史上任一个民族都讲究孝道,孝顺父母是作为整个社会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也不例外,尤其是中国更是有着讲究孝道伦常的传统文化,但是世界上也唯有中国是把孝道作为伦常终极理念的社会。

汉初,吸取秦亡教训(轻罪重罚,连坐族诛涉及面广),实行道家的黄老之学,深受其“德”的影响。儒家思想等也趁机复兴……

尤其是汉文帝时期,从法律层面上,大力推崇孝道。(骂父母,在秦朝是不犯罪的,汉朝开始列入刑法)……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儒学的教化优先,德主刑辅,三纲五常等伦理纲常,得以占据主流思想。

汉朝统治者,从法律层面规定“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最主要的是从以下三个层面维护“伦常”:

忠维护君主的权力维持专制国家的既得利益。

孝维护家长的权力获取社会既得利益者的支持。

义基于上下级拟制的血缘关系,基于长幼、平辈之间拟制的血缘关系。

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宗法家族、家庭,中国法律是建立在宗法家族、家庭基础之上(西方的法律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

从汉朝开始,历代统治者都宣称以孝治天下,就是为了获取中国社会最广大阶层既得利益者家长们的支持拥护,才能维持自身统治。这也是忠和孝的有机连接点……

汉至清朝的统治者,通行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原则,从法律层面上,规定了违背孝道的十恶不赦之大罪,强调忠孝为上。……

由此,形成独特的孝道法文化现象,也(更)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孝道作为伦常终极理念的(帝制时代的)传统社会。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很多北魏皇帝帝号中都带个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静帝等?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仍然以儒家为正统思想,儒家讲忠孝,家国同构,忠孝一体,儒家认为只有在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从太武帝开始就接受了儒家思想,奉其为正统。孝文帝时,全面推进汉化政策,姓汉姓,说汉话,穿汉服,行汉礼,迁都洛阳。所以孝文帝死后,定庙号为孝文帝。以后历代皇帝都实行汉化政策,以孝治天下。

  • 为什么古代皇帝要以孝治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看见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夫子以及他的两次问答。记得齐景公曾经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也就是说,君主要礼贤下士,臣子要忠于君主,父亲慈爱,儿子孝顺。这里的忠不是指一味的阿谀奉承,而是敢于直谏

  • 被誉为明君典范的汉文帝为何会独宠佞臣邓通?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本就是孤家寡人,为了王权可以六亲不认,可以做兔死狗烹之事。汉文帝得到帝位,有些意外。其主要原因是他在登帝位以前,不显山露水,显得十分平庸,因而满朝权贵们认为他比较容易被把控,因此将他推上帝位。汉文帝知道自己这个帝位是怎么来的,也知道自己无法撼动朝廷里的相关势力,他索性就不多事了。汉文帝施以仁政,

  • 历朝历代以孝治天下!你说需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需要,在传统社会,用伦理来解释权力的合法性是非常自然的选择。皇帝和统一都不是从来就有的东西,一开始人们无从理解它的合法性,不能建立心理认同。何况第一个皇帝就和暴政联系在一起。那我们为什么要皇帝?这时儒家帮着解决了问题,《礼记》说: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像看待父亲那样看待君主。这样皇帝就不再是个凛然的

  • 刘邦是凭借什么收拢天下英杰,一统天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是一位被低估的开国之君。即使面对光彩夺目的项羽,他也毫不逊色。为何这么多优秀的将领都愿意为他效力,这叫做人格魅力或者是领袖气质。在刘邦身上我们看到了并不是一个完人,但他依然能够成为君王。刘邦的优点:仗义疏财刘邦没有钱,但是总是装出有钱的样子。至少在对待朋友方面非常的豪爽。这一点在民间人士中就显得

  • 一山不容二虎,宋高宗和宋孝宗如何平安相处数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宋高宗和宋孝宗权力上,宋孝宗是弱者称不上老虎。自宋孝宗登基之日起,南宋地方政权的范围内就没有“二虎”只有一虎。(1)赵构禅位只是为了“以退为进”继续掌权,可以说从1162年到1194年,南宋都是在“赵构思维”与“赵思维”的纷争中,最终引来权奸出现,挨到蒙古崛起宋高宗赵构生于1107年,1127年五

  • 西晋司马氏为何要以“孝”治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魏晋相承,以孝治天下。此事没有引起后世史家关注,许多史书上提都不提,远不如清谈玄言那样引来议论纷纷。看来既非特点,又无成效,与天下治乱几乎无关。这是倡导者始料不及的。鲁迅指出:“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

  • 李克用为什么始终忠于李唐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李克用自始至终都没有忠于李唐王朝,他发家虽然靠的是平定庞勋起义和黄巢起义,但是他可没少为难朝廷,唐朝皇帝也不止一次派兵讨伐李克用。只是在后来李克用与朱温的战争中,李克用处于下风,对于朱温改年号和建国一直持不承认的态度,并一直与朱温作斗争,去世之前还让自己的儿子李存勖继续和朱温作对,一直到灭了后梁建立

  • 古代封建王朝中,忠臣的最高典范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封建王朝中,忠臣典范,每个朝代都有,有跑到山里饿死的,愚忠。有和皇上一起吊死的死忠,有与皇上一起跑了,消失的迷忠。在我看来,这都是有据可查的。其实忠臣与皇上,只会一起出现的,就像千里马与伯乐,昏庸无道的皇上,和大奸大恶的奸臣。我们历史书上,把奸臣描绘的万恶不赦。农村有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所

  • 还记得二十四孝的故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部分(何时定型)儒家十分强调孝道,认为孝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孝与忠又是相互联系的,由孝推及于忠,有利于封建宗法统治,所以历代王朝也以各种形式提倡孝道。由于儒家的宣扬和历代统治者的表彰,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些以孝闻名的典型故事,后来,元朝的郭氏对这些著名的孝子的故事进行收集,编辑成册,合为“二十四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