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以“孝”治天下,根源于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法宗族社会。西周时期传统的宗法分封制中就孕育着家国一体、统一的文化基因,奠定了秦汉大一统的历史文化基因。
西周成为了历史,而宗法制却被秦汉开创的帝制时代所继承发展,并延续两千多年,影响深远……
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讲究孝道,孝顺父母是作为整个社会伦常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也不例外,尤其是中国更是有着讲究孝道伦常的传统文化,但是世界上也唯有中国是把孝道作为伦常终极理念的社会。
汉初,吸取秦亡教训(轻罪重罚,连坐族诛涉及面广),实行道家的黄老之学,深受其“德”的影响。儒家思想等也趁机复兴……
尤其是汉文帝时期,从法律层面上,大力推崇孝道。(骂父母,在秦朝是不犯罪的,汉朝开始列入刑法)……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儒学的教化优先,德主刑辅,三纲五常等伦理纲常,得以占据主流思想。
汉朝统治者,从法律层面规定“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最主要的是从以下三个层面维护“伦常”:
忠维护君主的权力维持专制国家的既得利益。
孝维护家长的权力获取社会既得利益者的支持。
义基于上下级拟制的血缘关系,基于长幼、平辈之间拟制的血缘关系。
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宗法家族、家庭,中国法律是建立在宗法家族、家庭基础之上(西方的法律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
从汉朝开始,历代统治者都宣称以孝治天下,就是为了获取中国社会最广大阶层既得利益者家长们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维持自身统治。这也是忠和孝的有机连接点……
汉至清朝的统治者,通行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原则,从法律层面上,规定了违背孝道的十恶不赦之大罪,强调忠孝为上。……
由此,形成独特的孝道法文化现象,也(更)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孝道作为伦常终极理念的(帝制时代的)传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