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就是国家的董事长。国家管理的好,自然是皇帝的功劳,至少说明皇帝识人用人的能力还是比较过关的。
还是先讲两个故事说明一下吧。
话说三国时期,曹操远征北方少数民族之前,有军师认为不是进攻的最佳时机。但曹操却毅然出征,最终虽然冒险获胜,但经过复盘,才发现其实胜出的概率只有50%,只能说是侥幸得胜。然而战争这样的大事却是不能轻易冒险的,因此孙子才说: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回到许昌,曹操奖励了那个提出中肯建议的大臣。
再回头来看第二个故事,说袁绍手上战将如云,谋士如雨,在三国前期也是当世英雄无双。田丰在官渡战前,曾向袁绍建议,目前不是消灭曹操的好时候,还是加强自己的内部建设,鼓励生产,整顿战备,等待时机。结果袁绍不听,最后大败。田丰知道袁绍不能容人,回来必杀他,就自杀了。
格局、胸襟、担当是考察一个领导人很重要的指标。曹操知错改错也认错,然后成就大业,袁绍知错不改错也不认错,最后大败并被消灭。
好的领导人一定不会总想抢夺手下的功劳,因为手下的功劳本身就是领导的正确领导支持的结果,也是领导的功劳。真正强大的领导一定是有功归于臣下,有过必缆于已身。
二
再回过头,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一下,领导接受赞扬也没什么不妥的。
历史上的国家是皇帝一个人的独资企业,皇帝就是董事长。作为国家唯一的主人,担的是全天下的责任。
范冰冰说:经得起多少诋毁就担得起多少赞美!...当决策失误时,被骂的是皇帝;相应的在决策正确时,被称赞也应该是皇帝。
任何一件事做的好,背后都的皇帝支持的结果。把功劳归于皇帝,说明臣子是比较聪明的,也是人之常情。
三
最后,我们来看下,那些把功劳归功于自己的人的下场。
官渡之战中,许攸献计帮曹操打败了袁绍。许攸自己认为功高过人,经常在公众场所称曹操小名:阿满,I没有我,你能打下这片江山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马上被曹操爱将许褚给杀掉了。耐人寻味的是事后曹操也只是象征性的惩罚了一下许褚。
这件事说明什么?说明曹操也想杀死许攸,只是碍于面子,不好下手。
笔者以前在一家大型台企工作时,曾有一位上司,工作能力突出,每年业绩很好,成为老板身边的红人。老板经常称他是比亲兄弟还亲的人,但他表示,永远是公司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自己的一切功劳都是老板支持和领导的结果。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人生中总有一些人容易得虚名而处实祸。老板看得起,不一定是好事,容易被其它人攻击。低调实干就可以了,能多赚钱才是硬道理,那些虚假的名声还是不要了。
这个道理永远正确,学会它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