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单说用人方面,历史上哪五位皇帝最为突出?

单说用人方面,历史上哪五位皇帝最为突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10 更新时间:2024/1/21 12:21:57

要回答这个问题上榜的君主大多是开国君,毕竟乱世出英雄,而英雄需要明主来发现和提拔。个人认为单轮用人的话嬴政、刘邦、曹操、孙权、李世民五人可称突出。

嬴政

始皇帝生于战国乱世,也是战国终结者和秦朝缔造者。手下名将名臣齐聚:文有李斯、武有白起王翦蒙恬、蒙挚、司马错等等,无一不是声名显赫流传千古的人物。而能将他们团结在一起,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既成就了他们的千古功业又创造了大秦帝国的辉煌。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了华夏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得以延续千年的最基础保障。虽然始皇帝生性残忍多疑、不恤民命且有嗜杀的暴力倾向,但是在用人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出名的布衣皇帝之一,虽然做过亭长也只能算是秦朝最基层公务员且因为他爱好飞鹰走狗不学无术工资基本都被他败个精光。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他看准了时机起兵反秦投靠到义帝麾下,虽然刘邦自身的水平“将兵不过十万”(韩信语),但是沛县卖狗肉的樊哙、草民出身的韩信、当时还不显山露水的张良陈平出身低微却都能被他发掘出长处并为他所用,甚至还会拉拢人心在鸿门宴上让项羽的亲族项伯为他通风报信逃过一劫。不得不说刘邦的用人能力堪称一绝。

曹操

说到用人,必须提一下曹操这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脱离讨董联盟后自己拉旗帜割据起家的本钱就是青州兵,何谓“青州兵”?即他早年收降的黄巾军余部和其家属。也就是说,曹操起兵割据的第一支部队就不是自己的嫡出军队。但是曹操会用人,也懂收服人心,愣是把这只军队当嫡系军队用了起来而且军屯练兵搞得风生水起。曹操集团的文臣武将除了嫡系曹氏和夏侯氏以外,更多的是受降和发掘来的:贾诩(原主张绣)、郭嘉、许攸和张(原主袁绍)、毛(黄巾军余部)、陈登(原主陶谦)、张辽(原主吕布)和二荀、许褚、典韦、司马懿等等,至于不知名的就更多了。这些人才成就了曹魏的基础,而且曹魏政权还发明了九品中正制度取代察举制选拔人才。虽然我们现在看九品中正制是门阀政治的体现,但是不可否认曹魏在人才培养选拔的问题上还是下了功夫的。

孙权

大帝在三国的存在感无疑是最低的,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他的优点用人。孙策临终对孙权说过:“决机两阵之间,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在三国乃至整个中国王朝中东吴是少见记载评价文武和睦、将相一心的政权。虽然在赤壁之战中可能有一点小小的波折,但是最后还是统一了意见一致抗曹,也没有出现有谁叛逃或者拖后腿的情况。人才方面也有江东五都督和十二虎臣可以在三分天下中分一杯羹。至于东吴后期的宫廷斗争则是因为接班人引起的风波,孙权此时已经年老昏聩不保晚节了。至少孙权当政时期大部分时间东吴保持了团结稳定的局面。

李世民

李世民的班底是在反隋战争中建立,里面陈叔宝、李、程咬金、尉迟恭等一大批人才能团结在李世民身边。且李世民做皇帝后也对于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和能力给予了肯定。他和魏征的君臣佳话更是流传千古。《贞观政要》更是被奉为后世明君典范。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如何从用人(文臣武将)方面评价一位帝王的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看到这个问题,我立马想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的事情。当初齐僖公死的时候,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因为王位相继死去,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两人展开了争夺王位的角逐。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得力助手,而管仲则一心辅佐公子纠。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在赶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曾经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哪位皇帝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创立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

  • 汉高祖刘邦为何要下求贤的诏令?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广纳人才,拱故汉王朝当下有句时髦的话,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这个套路是任何时代都适用!刘邦虽然是个粗人,一开始也看不起儒生,后来在与陆贾的一次对话中,问他,你是在马上得天下,但是你能在马上治天下吗?这才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广求贤才于天下。在叔孙通等儒生制定相关典章制度后,通过一次日常皇帝

  • 商鞅是如何成功入职秦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是卫国国君姬妾所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姓姬。公孙鞅年轻的时候好刑名之学,在魏国丞相公叔痤手下做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卫鞅有才华,但他还没来得及向国王推荐,自己就病倒了。有一天魏惠王来探望病情,他对公叔痤说:“您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国家的事情该怎么办呢?”公叔痤回答说:“卫鞅人尽管年轻但很

  • 历史上敢骂皇帝的大臣有哪些,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敢骂皇帝的大臣很多,他们百分之九十都死于非命,约百分之一成功名留青史。骂皇帝是大逆不道的大罪,罪名是“大不敬”,论罪当诛九族!当然通常都是处死大臣本人,流放其家人;或者罢官流放,或者削爵成民;总而言之,按罪诛九族的极少,历史上只有方孝孺因骂皇帝被诛了十族,且有人说是这清朝伪造的。秦始皇还不是皇

  • 古代历代皇帝的亲卫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羽林,初名“建章营骑”,以警卫建章宫得名,后改为羽林。东汉羽林中郎将所属“羽林郎”128人,为皇帝的宿卫侍从;羽林左、右监所属羽林左骑800人、羽林右骑900人,担任宿卫侍从和“出充车骑”。魏晋南北朝历代沿设羽林监,魏、西晋时领营兵,东晋无营兵。南朝因之。北朝魏、齐有羽林监,北周大司马所属有左右

  • 关于历史上有名的“士”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希望对你有帮助鸡鸣狗盗秦昭襄王听说田文贤能,把他请到秦国,想让他就相位,但秦国宰相樗里疾担心田文夺他的相位,指使他的门客公孙谗言于昭襄王:“田文是齐国人,他必定先齐后秦。再说,他的门客都是藏龙卧虎之辈,对秦国的事务了如指掌,他一旦背叛秦国,秦国就危在旦夕。”。昭襄王去问樗里疾,樗里疾假作惊诧地说:“

  • 我国古代有哪些皇帝为博得红颜一笑,不惜代价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夏桀商纣周幽王,前者妹喜后者妲己跟褒姒,唐玄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后来也自己当皇帝了,不过没有得到承认,其他的也有,只是不那么明显,像宋徽宗为了李师师竟然把地道从皇宫一直掘到妓院,隋文帝宠幸的妃子给独孤皇后杀了,气的差点连皇帝也不做了,李煜整天搂着张丽华作辞取

  • 韩信为什么敬佩李左车?他们之间有些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评价,历史没有给李左车展现的机会,否则他的功绩绝不在韩信之下。事实上井陉之战,如果陈馀听从李左车的意见,韩信极有可能成为一颗一闪而过的流星。所以,井陉之战一结束,韩信以师礼从左车,向他请教对燕、齐方略。韩信听从了李左车的建议,果然兵不血刃就拿下了燕国。一、李左车的身世《史记》中没有给李左车列传,

  • 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何给人以“留不住人才”的印象?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魏国岂止留不住人才,简直是秦国的人才储备库!秦国能一统天下,都拜魏国无私地奉献了大量顶尖人才所赐。要说魏国不重视人才,还真冤枉了他们,魏国是最早招募人才,进行社会变革的国家之一,一度也是人才“挤挤”。自锐意改革的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孙们,大概嫌这些人涌在魏国太拥挤,一个一个慢慢全被送给敌国,让秦国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