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我立马想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的事情。
当初齐僖公死的时候,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因为王位相继死去,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两人展开了争夺王位的角逐。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得力助手,而管仲则一心辅佐公子纠。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在赶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曾经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小白将计就计装死来麻痹公子纠一伙。后来公子小白终于顺利回到齐国当上了齐王,史称齐桓公。
而管仲和鲍叔牙却是莫逆之交,他向齐桓公推介了管仲,说:“如果您只是想将齐国治理好,有高和我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您想称霸诸侯,非管仲这个人才不可。”齐桓公立即答应了重用尚被囚禁中的管仲。
由此可见:齐桓公是给胸有大志的人,他的眼光放得很远,不是仅仅登上王位而已,是要成就一番霸业,二来他是个非常有雅量和掌控能力的人,一般人对于辅助对手的人,总是心有忌惮和疑虑,但是齐桓公却有着王者风范和气度。
齐桓公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可惜的是管仲死后,晚年的齐桓公没有听取管仲的忠告,任用了竖刁、易牙和开方这三个悭吝小人,使得自己最后惨死在宫中。
年轻时候励精图治的齐桓公成就一番霸业后,就变得刚愎昏庸,这可能是因为人在成就了一番伟业后会变得自负,从而昏庸起来了吧。
这和唐朝的唐玄宗有着何其相似之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帝王之术,其中很大一个成分就是用人之术,试想一个帝王的集权统治模式,靠一个人管理天下是何等难的事,那么帝王只要学会用人,天下人都可以被他所用。纵观历朝历代,最会用人的帝王有两个。
第一个是刘邦,他能把天下大智大勇者都用到极致,比如,韩信,萧何,张良,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刘邦自认为自己在单方面都不如他们,可是他们可以把他们三个人的长处发挥出来,这就是帝王了。
第二个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的用人之术在于容忍和宽宏。他可以接受任何人的指责和直谏,其实就是一种宽大的方法让所有人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也是很高明的用人之处。
成王败寇,所有成功的帝王,都是成于用人上,技能和才华,相差不多,差异最大的应该就是用人的方略和胸怀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