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从用人(文臣武将)方面评价一位帝王的能力?

如何从用人(文臣武将)方面评价一位帝王的能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74 更新时间:2024/1/16 16:48:14

看到这个问题,我立马想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的事情。

当初齐僖公死的时候,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因为王位相继死去,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两人展开了争夺王位的角逐。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得力助手,而管仲则一心辅佐公子纠。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在赶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曾经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小白将计就计装死来麻痹公子纠一伙。后来公子小白终于顺利回到齐国当上了齐王,史称齐桓公。

而管仲和鲍叔牙却是莫逆之交,他向齐桓公推介了管仲,说:“如果您只是想将齐国治理好,有高和我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您想称霸诸侯,非管仲这个人才不可。”齐桓公立即答应了重用尚被囚禁中的管仲。

由此可见:齐桓公是给胸有大志的人,他的眼光放得很远,不是仅仅登上王位而已,是要成就一番霸业,二来他是个非常有雅量和掌控能力的人,一般人对于辅助对手的人,总是心有忌惮和疑虑,但是齐桓公却有着王者风范和气度。

齐桓公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可惜的是管仲死后,晚年的齐桓公没有听取管仲的忠告,任用了竖刁易牙和开方这三个悭吝小人,使得自己最后惨死在宫中。

年轻时候励精图治的齐桓公成就一番霸业后,就变得刚愎昏庸,这可能是因为人在成就了一番伟业后会变得自负,从而昏庸起来了吧。

这和唐朝的唐玄宗有着何其相似之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帝王之术,其中很大一个成分就是用人之术,试想一个帝王的集权统治模式,靠一个人管理天下是何等难的事,那么帝王只要学会用人,天下人都可以被他所用。纵观历朝历代,最会用人的帝王有两个。

第一个是刘邦,他能把天下大智大勇者都用到极致,比如,韩信萧何,张良,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刘邦自认为自己在单方面都不如他们,可是他们可以把他们三个人的长处发挥出来,这就是帝王了。

第二个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的用人之术在于容忍和宽宏。他可以接受任何人的指责和直谏,其实就是一种宽大的方法让所有人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也是很高明的用人之处。

成王败寇,所有成功的帝王,都是成于用人上,技能和才华,相差不多,差异最大的应该就是用人的方略和胸怀上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哪位皇帝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创立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

  • 汉高祖刘邦为何要下求贤的诏令?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广纳人才,拱故汉王朝当下有句时髦的话,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这个套路是任何时代都适用!刘邦虽然是个粗人,一开始也看不起儒生,后来在与陆贾的一次对话中,问他,你是在马上得天下,但是你能在马上治天下吗?这才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广求贤才于天下。在叔孙通等儒生制定相关典章制度后,通过一次日常皇帝

  • 商鞅是如何成功入职秦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是卫国国君姬妾所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姓姬。公孙鞅年轻的时候好刑名之学,在魏国丞相公叔痤手下做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卫鞅有才华,但他还没来得及向国王推荐,自己就病倒了。有一天魏惠王来探望病情,他对公叔痤说:“您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国家的事情该怎么办呢?”公叔痤回答说:“卫鞅人尽管年轻但很

  • 历史上敢骂皇帝的大臣有哪些,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敢骂皇帝的大臣很多,他们百分之九十都死于非命,约百分之一成功名留青史。骂皇帝是大逆不道的大罪,罪名是“大不敬”,论罪当诛九族!当然通常都是处死大臣本人,流放其家人;或者罢官流放,或者削爵成民;总而言之,按罪诛九族的极少,历史上只有方孝孺因骂皇帝被诛了十族,且有人说是这清朝伪造的。秦始皇还不是皇

  • 古代历代皇帝的亲卫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羽林,初名“建章营骑”,以警卫建章宫得名,后改为羽林。东汉羽林中郎将所属“羽林郎”128人,为皇帝的宿卫侍从;羽林左、右监所属羽林左骑800人、羽林右骑900人,担任宿卫侍从和“出充车骑”。魏晋南北朝历代沿设羽林监,魏、西晋时领营兵,东晋无营兵。南朝因之。北朝魏、齐有羽林监,北周大司马所属有左右

  • 关于历史上有名的“士”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希望对你有帮助鸡鸣狗盗秦昭襄王听说田文贤能,把他请到秦国,想让他就相位,但秦国宰相樗里疾担心田文夺他的相位,指使他的门客公孙谗言于昭襄王:“田文是齐国人,他必定先齐后秦。再说,他的门客都是藏龙卧虎之辈,对秦国的事务了如指掌,他一旦背叛秦国,秦国就危在旦夕。”。昭襄王去问樗里疾,樗里疾假作惊诧地说:“

  • 我国古代有哪些皇帝为博得红颜一笑,不惜代价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夏桀商纣周幽王,前者妹喜后者妲己跟褒姒,唐玄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后来也自己当皇帝了,不过没有得到承认,其他的也有,只是不那么明显,像宋徽宗为了李师师竟然把地道从皇宫一直掘到妓院,隋文帝宠幸的妃子给独孤皇后杀了,气的差点连皇帝也不做了,李煜整天搂着张丽华作辞取

  • 韩信为什么敬佩李左车?他们之间有些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评价,历史没有给李左车展现的机会,否则他的功绩绝不在韩信之下。事实上井陉之战,如果陈馀听从李左车的意见,韩信极有可能成为一颗一闪而过的流星。所以,井陉之战一结束,韩信以师礼从左车,向他请教对燕、齐方略。韩信听从了李左车的建议,果然兵不血刃就拿下了燕国。一、李左车的身世《史记》中没有给李左车列传,

  • 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何给人以“留不住人才”的印象?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魏国岂止留不住人才,简直是秦国的人才储备库!秦国能一统天下,都拜魏国无私地奉献了大量顶尖人才所赐。要说魏国不重视人才,还真冤枉了他们,魏国是最早招募人才,进行社会变革的国家之一,一度也是人才“挤挤”。自锐意改革的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孙们,大概嫌这些人涌在魏国太拥挤,一个一个慢慢全被送给敌国,让秦国差点

  • 真正奠定秦国一统天下基础的人才,为什么都是魏国跑过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很有趣。李斯在著名的《谏逐客书》中提到三个秦国崛起的关键人物,分别是:商鞅,张仪,范雎。有趣的是,这三人,都是从魏国跑到秦国的,反过来又把魏国整得半死。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在魏国时就是一条虫,到了秦国都成了一条龙。商鞅是法家,张仪与范雎算纵横家,三个人还有个共同点,都是权谋家。司马迁在《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