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左宗棠劝曾国藩称帝,写了“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什么意思?

左宗棠劝曾国藩称帝,写了“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480 更新时间:2023/12/4 18:26:05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出自《左传宫之奇谏假道》的“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意思是说: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当初,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就用唇亡齿寒的道理劝阻虞公不能上晋国的当。虞公说:“我用丰盛洁净的祭品供奉神灵,神灵一定会保护我们虞国。”宫之奇怼道:“神所冯依,将在德矣。”意思神灵所凭依的在于德行,与你供奉的祭品有个毛关系。结果虞公没有听宫之奇的话,虞国在晋国灭掉虢国,晋军回师途中乘机灭掉了虞国。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出自《左传王孙满对楚子》的“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意思是:周朝还没到亡的时候,问鼎中原还早了点。当初,楚国军队远征陆浑戎人,军队行至洛水之滨,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军。楚庄王祈福周王室衰落,就向王孙满打听周王室神器九鼎的大小,意思有取而代之的想法。王孙满怼到:周王朝虽然衰落,但一个政权的延续,不在鼎的大小,而在于德和民心,“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想取而代之周王室不是一个楚国所能干成的。

当初,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占据东南半壁江山,左宗棠此时选取《左传》这两句话给曾国藩写了这份密信:“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意思是曾国藩此时威望盛隆,有神灵庇佑,可以乘此机会,黄袍加身,问鼎中原了。

据说,曾国藩看完此份密信后,改了一个字退给左宗棠。左宗棠看完信后就烧掉了,从此左宗棠与曾国藩就开始别扭不断。原来密信变成:“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未可问焉!”意思是说神灵是会保护有德行的人,坐拥天下的都是有德行的人,这不是你所能想的。

左宗棠肯定没建议过,说这话的人根本不了解左宗棠的性格。左宗棠如果是这样不知轻重的人,他就不会是左宗棠了。

(1)左宗棠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劝曾国藩称帝

从左宗棠临终前给光绪、慈禧上的“遗折”看,他屡次提及咸丰皇帝知遇之恩。可以肯定地说:作为一个第一次见面就没看上曾国藩的人,他怎么可能把整个家族、亲朋故旧的性命都交给一个自己并不看好的人吗?

综合起来对其评价八个字:好人一个,才能一般。

许多人都在说这句话:曾涤生侍郎来此帮办团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与仆甚相得,惜其来之迟也。

同时,咸丰四年再与胡林翼的信中,左宗棠说:涤公才短,麾下又无勤恳有条理之人。

可见,左宗棠认为曾国藩有知人用人的心胸,但才能有限。所以,左宗棠不会劝曾国藩称帝。

(2)左宗棠虽然性格豪爽不善权谋,但也并非一勇之夫、没有社会实践的人

领兵统帅没钱自我享受正常,没钱领兵不可能的!因此,为了争抢军费、为了争抢军功,谁不与曾国藩争?又有谁不跟曾国藩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军费问题,各个将领之间的矛盾并不小。

曾国藩的湘军内部就有江中源派系的刘长佑、刘坤一;罗泽南派系的老湘营;左宗棠派系的楚军;李鸿章派系的淮军;胡林翼派系的霆军鲍超部;曾国藩派系的湘军等许多派系。这些都被称为“湘军”系统。但他们都各自有自己的组合。

这些人老湘营和曾国藩派系不和,最后与楚军合流;

曾国藩派系与淮军关系虽好,但那是在李鸿章有求于曾国藩时,李鸿章翅膀硬了后,不也讽刺曾国藩是只会修“长城”的人。而且李鸿章属于“带着官位”投奔的曾国藩,因此,一直希望有自己的“独立队伍”。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聪明人,就凭自己和曾国藩掌握的军队造反?

再者说,不造反时听你的,是为了荣华富贵;造反了,那你就是反贼!谁敢打包票自己的手下人不会背叛他们。

因此,关于曾国藩称帝的这些谣言,其实主要是1900年后才陆续出现的,那时清廷已经在许多人心中失去“合法性”。人们往往编造诸多根本无法证明的话,作为体现自己的证据。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于古代杰出的军事家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著名军事家的故事兵家之祖——孙武爱护士兵的吴起一雪前耻的孙膑破匈奴的名将李牧秦国名将白起略不世出的绝世名将——韩信受士兵拥护的将军卫青年少得志的霍去病“飞将军”李广帝王名将李世民威震北狄的李靖裴行俭大破西突厥之战唐朝著名将领王忠嗣精忠报国的岳飞传奇人物戚继光毁誉参半的特米斯托克利著名战争故事古代篇最

  • 虎符能调动千军万马,君王是如何防止将军造反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经常挂在嘴边,却毫不觉察,不能不佩服祖先智慧。10公分长的小老虎能调动千军万马,这可马虎不得,要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谁掌握了军权,谁就能掌控国家。这个铜铸的小玩艺可不简单。私人订制从史料看,制作虎符比铸钱成本都高。虎符大多选精铜制作,在铜矿被政府控制,冶炼技术由少数御用工匠掌握的情

  • 为什么古代皇帝普遍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古代皇帝普遍短命?原因是多方面的缘故?有人说,人的寿命天注定,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关健是多因素在环绕。第一个,古代医疗设备太差,大师医术水平过低,科学技术落后,有很多疑难杂症无法判断诊治,眈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方案,加上大部分皇帝好色,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你能满足她们的生理欲望吗?别说一个皇帝老儿,

  • 列举魏晋名士及其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1.嵇康当得起魏晋风流名号的,首推嵇康。原因有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美男子,二是不与权贵合作,三是慷慨赴死,从容就戮。嵇康是健康型美男子一枚,不同于只有颜值的柔弱小鲜肉。史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约等于今天的一米八多,容止出众、风姿特秀,举止萧洒,气度爽朗俊逸。他的好山巨源经常痴痴地盯着他看:“岩岩若孤松

  • 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的夏侯为何如此受曹操厚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关公之所以成神,万世景仰,就在于“忠义”二字;夏侯之所以受曹操厚待,亦无非忠义“。关羽之忠,今天来看似乎是愚忠,但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对统治者来说,那是大忠;夏侯之忠,只对曹操一人尽忠,就今天来看,是最明智之忠。由于曹操一生存在争议,为后世诟病,连累夏侯之忠义也打了折扣,不为世人所熟知、称道。但夏侯

  • 历史上有哪些啼笑皆非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历史上跑得最快的皇帝,逃跑能力出神入化,一国君王以逃跑出名简直让人贻笑大方让人啼笑皆非!如果说到历史中跑得最快的皇帝是谁,很多人会一头雾水,因为以前的史料中也没有皇帝跑步速度的记载。不过有这么一个皇帝,他以逃跑出名,不仅让令敌人望尘莫及,还让不少史学家们大为疑惑。此人正是元朝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 帝喾,古代帝王之一,在颛顼与尧之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帝喾,姬姓,名俊,五帝之一。出生于高辛(今商丘睢阳区高辛镇),华夏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15岁受封为辛侯,30岁受禅即位,号高辛氏。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相传尧父为帝喾,母为陈锋氏女;帝喾死后由尧的异母长兄挚继位;挚在位9年,为政不

  • 你知道吴起的故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他一生曾在鲁、魏、楚三国做官,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的思想,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有故事”的人。总的来说,吴起有才,但也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那么,他都有哪些故事呢?为了学业,母死而不守孝;为了功名,不惜手刃娇妻。吴起年少时,勤奋刻苦,从小立下“

  • 李白真的不以身事权贵吗?还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一面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面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不只是李白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李白大家看到的李白,是诗情狂放的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酒兴豪放的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偶尔还有寂寞苦闷的李白:“举杯

  • 历史上有哪些和酒有关的人物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历史上与酒有关的故事很多。1、武松醉酒打老虎。2、宋江醉酒题反诗。3、关羽温酒斩华雄。4、李白斗酒诗百篇。还有:长安酒会。鸿门宴。煮酒沦英雄。群英会。千叟宴。杯酒释兵权。东晋新亭会。醉刘伶。贵妃醉酒。醉打金枝。再不多谈了!关于造酒的一个传说传说杜康那个时候,因为秋收的时节,遇到了秋雨连续下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