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分享一点儿历史上有趣的人事物,先【关注】不迷路!史海扑通
古代再英明的君主,也有犯错误使性子的时候,作为大臣就会想尽各种办法与皇帝斗智斗勇,来劝谏皇帝,约束皇帝的言行。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虚心接纳,就会传为一段美谈。
宋太祖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位大臣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一听有紧急事,马上放下了弹弓,召见这位大臣。不料,并没有什么急事,只是普通的一件小事,于是,赵匡胤很生气,责问他为什么欺骗自己。这位大臣趁机回怼他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借机提醒赵匡胤不能因为玩乐耽误了朝政。赵匡胤一听,更来气了,就用斧子柄砸向这位大臣,正好打中了他的嘴,直接打掉了两颗牙齿。这位臣子没有叫痛,反而不紧不慢的捡起自己的牙齿,揣在怀里。赵匡胤不解,反问说:“你把牙齿收起来,是想去告我?”大臣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只是自有史官会把今天的事记录下来的。”赵匡胤马上气就消了,赶紧道歉赔不是,并下令赏赐他,以示嘉奖。
不过,为什么宋太祖赵匡胤会畏惧一个史官呢?
还真的很怕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很注重历史,夏朝时就设立了史官,用来记录国家大事和帝王的一言一行。史官分两种,一种是记录史官,时刻跟在皇帝身边,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好的坏的都记,而且皇帝不能阅读这些内容;另一种是编撰史官,像司马迁,参照记录史官记录的内容,专门负责编撰前朝的历史。史官们都以“君举必书”为自己的职业操守,尽管面对强权的压迫下,也不会轻易动摇。
古代帝王都很在乎自己在后世的评价,尤其是文治武功的皇帝,更是不希望自己有一丁点儿的污点。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得位不正,而且玄武门之变时弑兄杀弟,就是他这一生的大污点,所以他就用武力强制史官进行修改,不过也阻止不了事实的真相。
而宋太祖赵匡胤又是一个心地清正,以身作则的人,他不屑于用武力手段来强迫史官篡改历史,并且他自己也非常在乎自己的后世评价,有史料记载,有一天赵匡胤闷闷不乐,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你说当皇帝容易么,稍有过失,就会被史官记录下来,一想到这里,我就开心不起来”,可见这个史官给了他很大压力,要随时约束自己的言行,都已经焦虑了。
所以当这位大臣提到史官会记录的时候,正好戳中了赵匡胤的敏感神经,于是赶紧赔礼道歉。
人事即政治,典型的打个巴掌给个甜枣吃。太祖是开创之君,属于权臣篡位。不是那种祖传的儿皇帝,生于深宫,长于妇人阉宦之手的皇二代,深谙为官之道,御臣之术玩的那是比谁都六,文武之道松弛有度。谁敢玩讪君卖直的伎俩,就让他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捂脸][捂脸][捂脸]打个巴掌是轻的,玩个曹操梦杀杨修的把戏,大臣不也得老实地受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笑哭][笑哭][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