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后,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据说每年春暖花开之时,雍正会带着他的众位妃子住进圆明园,圆明园在清朝时可谓是富丽堂皇,风景优美。但是雍正很少有时间陪爱妃们欣赏风景,作为一代明君,他每天都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很多事都亲历亲为,即便是吃饭和睡觉的时候,也还把国家大事放在心头。历史记载雍正为了勉励自己做一个好皇帝,他命人在御案后面刻了“不逸”两个字,目的是时刻提醒自己勤政爱民,因为一旦安逸就会使人堕落。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字国瑞。朱元璋是草根出生,不是什么世袭子弟,也不是王公贵族。他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最终凭借自己的能力一路打拼,登上皇帝宝座。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按照常理来看,朱元璋鱼跃龙潭,成为大明开国皇帝。本应该好好享受安逸舒适的帝王生活,可是事实并非人们想的这样。从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到1398年病逝,这三十年来,几乎每天都在为繁忙的国事而劳累。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平均每天都批阅近200份奏折,处理大小国事400余件,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试想一下,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确实让我肃然起敬,他勤奋坚持的优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和学习。其实还有一个,始皇帝也很勤奋
关于“问答”的历史故事
成功:1李斯《谏逐客书》2触龙《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3伍举有名的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出处。4诸葛亮进谏刘备联吴5赵普宋太祖时宰相,进谏太祖削将之兵权。6耶律齐进谏成吉思汗采纳汉文化。触龙《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掌权,秦国猛烈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告诉左右:“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我老婆子一定朝他的脸吐唾沫。”左师触龙说希望谒见太后。太后怒容满面地等待他。触龙进来后慢步走向太后,到了跟前请罪说:“老臣脚有病,已经丧失了快跑的能力,好久没能来谒见了,私下里原谅自己,可是怕太后玉体偶有欠安,所以很想来看看太后。”太后说:“我老婆子行动全靠手推车。”触龙说:“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现在胃口很不好,就自己坚持着步行,每天走三四里,稍为增进一点食欲,对身体也能有所调剂。”太后说:“我老婆子可做不到。”太后的脸色稍为和缓些了。左师公说:“老臣的劣子舒祺,年纪最小,不成才。臣子老了,偏偏爱怜他。希望能派他到侍卫队里凑个数,来保卫王宫。所以冒着死罪来禀告您。”太后说:“一定同意您的。年纪多大了?”回答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在老臣没死的时候先拜托给太后。”太后说:“做父亲的也爱怜他的小儿子吗?”回答说:“比做母亲的更爱。”太后笑道:“妇道人家特别喜爱小儿子。”回答说:“老臣个人的看法,老太后爱女儿燕后,要胜过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比不上对长安君爱得深。”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深远一点。老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抱着她的脚为她哭泣,是想到可怜她要远去,也是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并不是不想念她,每逢祭祀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了子孙可以代代相继在燕国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左师公说:“从现在往上数三世,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太后说:“没有。”左师公说:“不只是赵国,其他诸侯国的子孙有吗?”太后说:“我老婆子没听说过。”左师公说:“这是他们近的灾祸及于自身,远的及于他们的子孙。难道是君王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地位高人一等却没什么功绩,俸禄特别优厚却未尝有所操劳,而金玉珠宝却拥有很多。现在老太后给长安君以高位,把富裕肥沃的地方封给他,又赐予他大量珍宝,却不曾想到目前使他对国家做出功绩。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老臣认为老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我以为你爱他不如爱燕后。”太后说:“行啊。任凭你派遣他到什么地方去。”于是为长安君套马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就出兵了。子义听到这件事说:“君王的儿子,有着骨肉之亲,尚且不能依靠没功勋的高位,没劳绩的俸禄,而占有着金玉珍宝等贵重的东西,更何况作臣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