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有哪些励精图治却惨遭失败的人物?

历史上有哪些励精图治却惨遭失败的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816 更新时间:2024/1/26 3:28:1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改革家,当属秦朝商鞅变法“,农业改革推动了农业发展,粮仓满了国就强了;地方实行郡县制,一改世袭和土豪割据;军队实行军功制“,取消世袭,按军功行赏封将赐爵,大大提升军队战斗力和将士进取心。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国一跃而为强国。但同时也触犯了保守集团和既得利益世家集团的利益,在支持商鞅变法的秦王病故后,他们发动了残忍的报复行动,活生生把商鞅五马分尸。

任何大的变革从来都是双刃人剑。一方面革故鼎新,给国家带来新气象和飞跃发展,一方面却触犯权贵利益和旧秩序,引来疯狂反扑和打压。

历史上的励精图治却身遭祸害的不乏其人,从屈原到王莽,从王安石到林则徐和维新变法,都莫不如此。

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战国时期韩国申不害变法,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推行耕战政策,鼓励农业生产,提升了粮食产量,打击豪门大族,以军功明赏罚,打造了一支8万人的军队,使周边国家都不敢小觑韩国,但申不害变法最终却以惨败收场。那么申不害变法为何失败?

1.申不害以术治国,跟臣子们斗心眼,玩权术。申不害变法没有像商鞅那样将所有精力集中在以法治国之上,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人走茶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出现。所谓“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正是申不害变法的根本错误之处。而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法治”,颁布明文重法,以法律维护帝王权威和国家秩序,为秦国富强称霸奠定了法治基础。反而是采用帝王之术时刻提防臣子的申不害和韩昭侯,虽然加强了帝王权威,但以阴术算计和控制臣子,无异于自毁城墙。2.申不害变法以韩国惨败于魏国而收场。申不害变法为韩国建立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天下之强劲弩,皆自韩出。”韩昭侯借助这支军队四处征讨,军威大振,很自然就被当时的中原霸主魏国认作是巨大的威胁。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庞涓率军伐韩,包围韩都新郑(今属河南省新郑)。众所周知,魏国在吴起变法时创建了强大的步兵军团魏武卒,南征北战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横扫战国。“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所以在这场韩魏战争中,当韩昭侯和申不害的军队面对战斗力强悍的魏武卒时,败多胜少,死伤甚众,韩军几乎被魏军消耗殆尽。如果不是齐国及时出手干预,派田忌孙膑率军逼近魏国国都大梁,后来又在马陵杀死魏国上将庞涓,韩国很可能已经被魏国灭了。经过此战,韩国军队几乎完全丧失战斗力,申不害变法以耻辱性的惨败而收场。总结申不害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不彻底的变法尝试,他没有从根本上树立法治理念,韩昭侯和申不害死后,因为没有明法约束,韩国国政仍旧是“人治”,“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按照君主的想法为所欲为,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于古代深厚友谊故事150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春秋时,齐国有两个人,一个叫管仲,字夷吾;一个叫鲍叔,字宣子。两人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就举荐管仲为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

  • 有关感恩父母的古代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

  • 为什么汉武帝穷兵黩武就是“千古一帝”,隋炀帝就落得国灭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与隋炀帝都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所不同的是汉武帝登位时己经历过文景之治,国力雄厚,有他折腾的资本。由于长期以来北方边境遭受匈奴人搔扰,连秦始皇只能修长城抵御,自汉朝建立以来也只能以和亲的方式来缓解,国家颜面受损。年轻气盛的汉武帝为了驱去匈奴,练兵买马,成功地驱去了匈奴,安定了边境。也算他有运气,

  • 司马迁内心中对于”理想国家“和”理想君臣关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迁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是纪传体史书《史记》的作者,这部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必然有其他史书独特的特质,书写人物,在司马迁看来,是尤其潜在含义,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显现得尤为明显。文章以对《史记》隐含读者作为分析视角,希望从中窥伺司马迁内心中对于”理想国家“和”理想君臣关系“的模板。一、隐含读者与

  • 信阳楚王的历史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信阳有楚王城,也称作楚城,在《资治通鉴》里就有记载。根据书中记录,楚王城的具体位置在汝南和信阳之间,具体位置更近于信阳。楚王城早先叫做“城阳”,是楚武王打败申国时修建,一座军事重镇。到了魏晋朝,改名为楚王城。著名的“亡羊补牢”典故,就发生在楚王城。关于楚武王,全名王熊通,湖北宜昌,他在位时间很长,具

  • 出将入相,范仲淹如何从草根成为千秋颂扬的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诗人梅尧臣写过一首《啄木》诗,以及一篇《灵乌赋》,写的是两种鸟类:啄木鸟和乌鸦。写完了,他把这两首(篇)奇怪的诗文寄给了范仲淹。此时大约是宋仁宗景三年(1036),范仲淹刚刚被贬谪,从帝都开封贬到了鄱阳湖畔的饶州。境遇十分凄苦,据说一路经过十几个州,都没人出来接待他。梅尧臣的诗文,是出于朋友的叮

  • 为什么说《滕王阁序》传递的是正能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滕王阁序》述志言情,语简意丰,在刻意铺叙高阁美景之后,以跌宕起伏的妙笔,由逸游的豪兴引出仕途坎坷的感慨,抒写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原文先是被“四美具,二难并”的场景所感染而“逸兴遄飞”,接着由宴会美景的易散而生发感慨“识盈虚之有数”,“觉宇宙之无穷”,感到人生无常,个体渺小,联系自身的怀

  • 朱元璋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祝他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的历史功绩我认为不在唐宗宋祖之下,他之所以成功有以下优点:1、出身贫苦,深知民间疾苦。元朝的残暴统治使老百姓民不聊生,朱元璋这样的领袖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2、精力旺盛,历史上朱元璋一朝没有宰相,重大朝政亲自处理,每天处理400多件大事,精力不可为不旺盛,直到明成祖朱棣时期,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

  •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历史恩怨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历史恩怨不过200年。所谓深仇大恨,就是犹太人掠地杀人。巴勒斯坦人势单力薄,阿盟友各怀鬼胎,犹太人依仗美国无恶不作,各有各的报应。犹太人必遭报应。这个历史恩怨其实历史很短,犹太人被赶出耶路撒冷是罗马人干的,阿拉伯人并不是从犹太人夺取了这里。相对犹太人假借上帝的名义血腥征服迦南,阿拉伯人据有巴勒斯

  • 历史上以色列的国土是属于土耳其吗?土耳其鼎盛时期究竟有多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在地理方面书籍上就有明确的记载,以色列原来的国土是属于那个被称为“西亚病夫”土耳其的,土耳其一共统治了那块国土整整600多年的时间。一说到“西亚病夫”想必就会有人纳闷了,因为大家出从来只听说过东亚病夫,还没有听过西亚病夫呢。土耳其国旗其实在世界上的近代史里面,土耳其和中国一样,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