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改革家,当属秦朝商鞅变法“,农业改革推动了农业发展,粮仓满了国就强了;地方实行郡县制,一改世袭和土豪割据;军队实行军功制“,取消世袭,按军功行赏封将赐爵,大大提升军队战斗力和将士进取心。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国一跃而为强国。但同时也触犯了保守集团和既得利益世家集团的利益,在支持商鞅变法的秦王病故后,他们发动了残忍的报复行动,活生生把商鞅五马分尸。
任何大的变革从来都是双刃人剑。一方面革故鼎新,给国家带来新气象和飞跃发展,一方面却触犯权贵利益和旧秩序,引来疯狂反扑和打压。
历史上的励精图治却身遭祸害的不乏其人,从屈原到王莽,从王安石到林则徐和维新变法,都莫不如此。
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战国时期韩国申不害变法,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推行耕战政策,鼓励农业生产,提升了粮食产量,打击豪门大族,以军功明赏罚,打造了一支8万人的军队,使周边国家都不敢小觑韩国,但申不害变法最终却以惨败收场。那么申不害变法为何失败?
1.申不害以术治国,跟臣子们斗心眼,玩权术。申不害变法没有像商鞅那样将所有精力集中在以法治国之上,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人走茶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出现。所谓“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正是申不害变法的根本错误之处。而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法治”,颁布明文重法,以法律维护帝王权威和国家秩序,为秦国富强称霸奠定了法治基础。反而是采用帝王之术时刻提防臣子的申不害和韩昭侯,虽然加强了帝王权威,但以阴术算计和控制臣子,无异于自毁城墙。2.申不害变法以韩国惨败于魏国而收场。申不害变法为韩国建立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天下之强劲弩,皆自韩出。”韩昭侯借助这支军队四处征讨,军威大振,很自然就被当时的中原霸主魏国认作是巨大的威胁。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率军伐韩,包围韩都新郑(今属河南省新郑)。众所周知,魏国在吴起变法时创建了强大的步兵军团魏武卒,南征北战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横扫战国。“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所以在这场韩魏战争中,当韩昭侯和申不害的军队面对战斗力强悍的魏武卒时,败多胜少,死伤甚众,韩军几乎被魏军消耗殆尽。如果不是齐国及时出手干预,派田忌和孙膑率军逼近魏国国都大梁,后来又在马陵杀死魏国上将庞涓,韩国很可能已经被魏国灭了。经过此战,韩国军队几乎完全丧失战斗力,申不害变法以耻辱性的惨败而收场。总结申不害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不彻底的变法尝试,他没有从根本上树立法治理念,韩昭侯和申不害死后,因为没有明法约束,韩国国政仍旧是“人治”,“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按照君主的想法为所欲为,衰落也就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