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人为何会相信有不老之术?古代皇帝对于长生有多渴望?

古人为何会相信有不老之术?古代皇帝对于长生有多渴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917 更新时间:2024/2/27 21:25:57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常态,古人相信有不死不老之术,事实上并不是简单的愚昧问题,而是因为害怕,害怕老去,害怕死亡。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害怕死亡,只是这点在古代帝身上体现的比较明显罢了。

跟普通人不同,普通人相信不死之术,主要是希望通过这种心理寄托来延长自己的生命以减少自己对死亡的恐惧,而帝王除了畏惧死亡,还因为贪念,因为舍不得皇位,舍不得当皇帝的快乐时光。所以为了长享富贵,很多帝王就寻求长生不老、长生不死的法门,为此也寻找到了很多的方法。比如有找仙药的,有求助方士的,也有炼丹、服食丹药的。

而历史上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皇帝有很多,这里金兔就举比较出名的四位皇帝。

1.秦始皇

随着天下的统一,秦始皇也担心起自己的死亡来,方士们就骗秦始皇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岛上有不死之药,服用后可长生不老,秦始皇听了心动不已,幻想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

后齐人徐福上书海上仙境之事,秦始皇就派徐福征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药。据说后来徐福因为去东海采集灵药耽误了回来的时间,而按照秦律规定,一旦耽误了规定的时间再回来就可能被杀头,于是徐福就索性率领数万士兵和童男童女跑到了日本。

2.汉武帝

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泰山行封禅大典,听信一些方士的鼓惑,也搞了不少求仙活动,而且还比秦始皇热闹许多,比如召唤鬼神、炼丹沙、候神等。

而且汉武帝动辄入海求蓬莱,据《史记》以及《汉书》记载,汉武帝海上巡幸活动有八次,历时23年,几乎每次都到达了登州(蓬莱)这个地方,在汉武帝第五次巡幸海上到达登州时,就在此地建了一座城,称之为“蓬莱”。

而蓬莱之所以会成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主要也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神话崇拜的联想;其次是因为蓬莱地理位置特殊,海市蜃楼出现的比较频繁,但古人不懂现在的科学,于是蓬莱慢慢就成了神仙居住之地。

3.世民

贞观二十二年,大臣王玄策在对外作战中抓了一个印度和尚,名为那罗迩娑婆,王玄策就把他献给李世民。这个印度和尚本领了得(能吹),说自己活了两百来岁,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而且还信誓旦旦,说只要吃了他炼制的丹药,肯定能长生不老。

李世民半信半疑,但还是经不住诱惑,就给这名印度和尚安排了最豪华的馆驿,给他最精致的食物,还让一大群人伺候他。

这个家伙见李世民对自己深信不疑,也煞有其事开出了一大批稀奇古怪的药名出来,李世民就号令天下,不惜一切代价也找到印度和尚药方里的药。

一年后,印度和尚的药终于配制好了,李世民听了很高兴,毫不犹豫就把药喝了,结果七窍流血身亡,享年五十二岁。

4.嘉靖

嘉靖大家可能比较熟悉,这是一个炼丹狂徒,不过一开始嘉靖炼丹、吃丹药倒不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只是为了治疗自己的生育能力,后来尝到一些甜头,就迷信方士、崇尚道教,自己则痴迷炼制可以使他万寿无疆的长生不老药,结果这些所谓的灵丹妙药里,含有很多的重金属元素,嘉靖也因长期服用丹药导致重金属中毒,所以晚年时期才经常无缘无故就发怒、痴呆。

虽然死亡很可怕,但如果过于去畏惧,老是去想它,不仅丧失了很多的人生乐趣,那一天也可能提早来临,所以珍惜当下才是最理智的选择。长生不老是任何人的梦想,道家的是升仙的说法!最初还是源自方士忽悠秦始皇,以换来荣华富贵,谁都渴望长生,拥有富贵荣华数千载,一直霸占下去!可惜这是一个梦,痴迷这个梦的都在梦中离开尘世,去“升仙”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西周统治者是怎样尚贤、求贤、任贤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某天。孔丘“葛优躺”在客厅沙发上看《重耳传》,呓语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重耳从屏幕里探出头来,说:“前些日子,您不是刚刚去向他问过‘礼’吗?”“我说的是周公!周公!”孔子猛得从沙发上跳起来,吼道。君若问我,这都是哪跟哪呀,时间线搞错了吧!我只能说,既然西周都可以“尚贤”了,还要“春

  • 中国古代有多少个皇帝是吃仙丹把自己吃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由于科技不发达,视野认知能力低的原因,很多古代帝王都以为有长生不老药。尤其到了晚年很多皇帝迷恋那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秦皇汉武也没有摆脱。那吃仙丹直接或者间接毒死的皇帝有哪些呢?下面一起看一看。最早明确记载死于吃丹药的皇帝是东晋哀帝司马丕,361年登基东晋第6帝。他对帝业毫无兴趣个性懦弱。爱好巫术仙道对

  • 你对”封建迷信”这四个字是怎么样理解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迷信是指人类对超自然现象力量的崇拜和信仰,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应。它是在生产力水平底下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形成的,人们对许多现象暂无法解释,便认为在人世之外,还存在着上帝和佛祖、鬼神等在主宰着人的命运。个人觉得都是愚蠢愚昧的表现。“封建”一词名词:来源于、起源于中国“家天下”统治王朝中央集

  • 古代君王为什么要“南面”治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方位表示尊卑划分得很清晰,南面被视为尊,正房通常坐北朝南。生活中朝南而坐的通常也都是尊者。那么,这个习俗又是从何而来呢?我国位于北半球,房屋朝南采光效果自然最好,这也是房屋建筑坐北朝南的自然原因。但是,于君王“南面”治天下,尊长坐北朝南见后生影响最大的,当M周易'八卦、五行学说。按照《周易》的说

  • 汉武帝迷信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此人虽然雄才大略,但是非常迷信,也是因为他的迷信,在晚年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这就是著名的“巫蛊事件”,数万人死于非命,戾太子被杀,不得不立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史称“汉昭帝”。那么,发生在汉武帝晚年的那场因为迷信造成的大屠杀前因后果是什么呢?让我们梳理总结一下常言道:疑者不用,用者不疑。

  • 古人到底有多迷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时候,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及交通不顺畅。有很多自然现象一知半解。且皇帝至大臣,为了统治百姓,有农业治水。天旱没办法后,祭天求雨,拜奉天神天祖。于是各种各样拜祭风扉天下。不可收拾。于是拜祭,问神,占卜,打卦,风水纷纷流行。至今中国尚流行。只是祭天较少了。这究竟好不好?对不对?几千年留传下来,各

  • 魏国流失诸多大才,为何仍然不太重视对人才的发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魏国是名副其实的人才生产基地,只可惜,人才都到了外国,没有为己所用。人才流失严重,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国君缺乏识才、用才的能力。魏武侯、魏惠王认识有问题魏武侯、魏惠王父子在对待人才上,都存在问题:案例1:吴起和魏武侯一起在黄河上巡游,魏武侯望着波涛滚滚的河流和旁边巍峨的高山,情不自禁地说,这

  • 曾国藩为什么对于识人,用人,选拔人才如此的看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作为晚清时期的政治风云人物,他一生秉持修身律已,礼治为先的作风,对清朝的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对曾国藩的评价中,有褒也有贬,但在他的一生中,培养了和重用了不少人才,他有一双能辨识他人的慧眼,可以准确判断出谁是良将,谁是庸才,这也得益于他在儒家学说上的长期学习和研究。曾国藩小时候读

  • 什么是涉及封建迷信?什么是违背科学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凡是用科学的方法无法论证,用科学的理论不能解释的,都是涉及封建迷信;凡是一切以科学为标准,对于用科学的方法无法论证,用科学的理论不能解释的,一律斥为封建迷信的,就是违背科学精神。封建专制个人崇拜愚弄人民是封建迷信,坚定的信仰并不违背科学精神,马克思共产主义也是科学。乾隆,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为数不多的

  • 历史上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贵妃与玄宗的风流淫事为唐朝增添了色彩浓重的一笔,美人与江山与君王的选择,考验了唐朝天子的男人本色。当江山安定时,贵妃的羞花闭月可以让君王沉迷,可以不理朝政,忘了社稷江山,忘了君王的统治。围绕着玉环的淫裙打转转,日与玉环共浴,夜与玉环共醉,抚摸着沐浴后的肌肤,醉眼呆看着玉环醉后的神态。当贵妃醉酒时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