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方位表示尊卑划分得很清晰,南面被视为尊,正房通常坐北朝
南。生活中朝南而坐的通常也都是尊者。那么,这个习俗又是从何而来呢?
我国位于北半球,房屋朝南采光效果自然最好,这也是房屋建筑坐北
朝南的自然原因。但是,于君王“南面”治天下,尊长坐北朝南见后生
影响最大的,当M周易'八卦、五行学说。按照《周易》的说法:南为禽。^
离有明的含义,指的是光明,世间万物都可见。也就是说,阳光自南方照
射过来,只要面朝南方,便可集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在五行中,南
方又属火相。因而,南便被人们视为赤地、上者,是尊位。
后来,以南为尊的观念成为主流。除秦面东而治外,之后历朝基本南向。
据史料记载,天子登基,君权神授,自然是人间至尊。坐北面南,不仅有彰
显其地位不凡,还有面向光明,吸纳天地之气,统御天下的意味。由此,历
代帝王便形成了“南面”治天下的定式。“南面称王”的说法也因此形成。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古代君王大都以北方为上首。因而,面南而治能
够体现出皇室在北方的权威。有临北坐镇,傲视南土的意思。
帝王之家如此讲究方位,民间自然也有此说法。据《汉书》载:“定
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可见,拜师的人都要面向
北方给师傅行礼。因而,拜师学艺,或者臣服某人又有了“北面”的别称。
古时大户人家通常都会在正厅的北面设置一张座椅,主人面朝南坐在这张
座椅上,招待访客或主持家庭会议。坐北朝南者的地位,昭然可见。
古代百姓是怎么称呼君王的?
古代百姓对君王的称呼有很多种,按使目多少排序,有以下几种:皇上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是臣下对皇帝的称呼。晋陆机诗《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令赋诗》:“皇上篡隆,经教弘道。”最常用的是陛下,尤其是官员多会这样称皇帝。“陛”字是古代皇宫高高的台阶。:员们在拜见皇帝时,按照礼节要在陛下(即台阶下)恭敬地等候,后逐渐成了官员对皇帝的称呼,再演变才成为对皇帝的尊称。万岁也是常用的称呼之一,因为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称万岁。万岁原为古人饮酒上寿之祝词,是人们在喜庆时的欢呼语。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拜恩庆贺,以呼“万岁”为常。遂成为帝王之代称。天子用来称呼最高统治者,不光古代可以用,现代也可以。天子即天之骄子,他拥有的权力是上天所赋予的,因此“天子”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上主这个称呼比较少见。由于皇位高高在上,故以“上”字代替皇帝。上主,指贤明的君主。圣、圣上、圣人则是一种很普遍的称呼了,除了称呼皇帝之外,还可以称呼一些有优秀品德的人,比如,孔子就被称为孔圣人。《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官、官家也是对皇帝的敬称。《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外,还有一些朝代专有的皇帝称谓,如西汉时称皇帝为县官,东汉时称皇帝为国家。还有至尊、君王、君人、天王、天辟、人主等,这些大多是尊称。还有对皇帝的蔑称,如天囚,汉何休《春秋公羊解诂》:“以无为有。”唐徐彦疏解云:“《公羊》经传本无以周王为天囚之义。而公羊说及庄、颜之I以周王为天囚,故曰以无为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