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迷信吗?

汉武帝迷信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72 更新时间:2024/1/16 8:49:57

汉武帝此人虽然雄才大略,但是非常迷信,也是因为他的迷信,在晚年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这就是著名的“巫蛊事件”,数万人死于非命,戾太子被杀,不得不立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史称“汉昭帝”。那么,发生在汉武帝晚年的那场因为迷信造成的大屠杀前因后果是什么呢?让我们梳理总结一下

常言道:疑者不用,用者不疑。互相信任才是事情能够成功的根本。对于咱们老百姓而言,豆包可以当干粮,村长可以是干部,找找乐就完了,即使互相怀疑,办事磕磕碰碰,也出不了什么大事。但是,如果主角换成皇帝,那问题就大了去了,没准就会造成几万人死于非命。孝武皇帝巫蛊事件,就是这三个原因加在一起,被一个黄门郎宦官掀起的一场腥风血雨。

话说孝武皇帝在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十八岁之时登基,53年后,于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崩于五柞宫。其执政时间之长,几千年来没有几个皇帝和他比肩。要说秦皇汉武,都是一个德行,那就是征战为上,抚民为下,穷兵黩武,用千万百姓鲜血换得万古英名。汉武帝刘彻,死后的谥号为孝武皇帝,按照《礼谥法》的规定:威强睿德曰武,所以刘彻谥号武帝。其实按照谥号而言,威强是大家公认的,睿德两个字就需要探讨。

如果武帝别活那么长时间,没准还值得背上睿德的美名,可惜的是武帝在位时间太长了,到后来求仙问道、搭台扶乩,弄得汉宫内外乌烟瘴气,在他将近70岁的时候,又导演了一场太子巫蛊事件,一时间全国血雨腥风,几万人头落地,几十万人被抓入狱,几百名股肱大臣被杀,太子被逼反后自杀,卫子夫皇后自杀,公主、王侯更是被杀无数。

而上述灾难事件的起因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武帝做了一个噩梦而已。

话说汉武帝在他姐姐家中认识了歌女卫子夫,于是后来将阿娇废黜,让卫子夫当上了皇后,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卫皇后,其弟弟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卫青。在武帝29岁的时候生下了太子刘倨,这位太子和武帝的性格正好相反,温仁敦厚、善待别人,所以武帝认为他缺乏才能,不是特别喜欢太子。太子和卫皇后就惴惴不安,害怕被废,要是那样,娘两个以后的日子就算完蛋了。

武帝也注意到了这点,于是不断进行安抚。安抚归安抚,但是心中那种对太子的不待见还是挥之不去,父子之间就产生了隔阂。况且,男人老了,美女有的是,女人老了,想找个说话的都难。武帝可以到处快活,可是年老色衰的卫子夫找谁聊天啊?所以太子经常到母亲住所,一去就是一整天。武帝年老之后,卫皇后整年整年见不到他的面,孤独无比。

太子待人宽厚,武帝很暴戾,用刑特别苛刻,屁大的一点事就把人腰斩,而那些刑官们杀人也上了瘾,所以太子一宽厚,他们受不了,都恨太子,不断上谗言诋毁,弄得太子郁闷无比,想向父皇解释,又找不到机会。武帝天天游山玩水,今天幸这里,明天幸那里,当神仙最入迷的时候,差点就登上小船想寻找蓬莱仙岛,还好东方朔力柬,武帝这才打消了念头。遇见这种有才能的爹,太子真是有口难言啊。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一点不假,太子的口碑就在这群小的诋毁之间慢慢完蛋了,更不幸的是,他的舅舅卫青也去世了,唯一的依靠没了。而这个时候,武帝刚好做了那个可怕的噩梦!在一个白天,武帝小憩,突然梦见千万个木头人持刀挥剑向他砍来,武帝马上惊醒了,浑身难受,得了一场病。

按说做噩梦、得病都不是什么大事,关键是武帝的后宫怨女太多,加上武帝本人好神仙,经常找一些跳大神的巫婆神汉养着,时间一长,这帮寄生虫们就闲得蛋疼了,开始无事生非。那些怨女就让巫婆们给武帝下咒,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宠幸。这样一来,就被小人乘了手脚。

有一个叫江充的无耻小人这时候跳了出来告诉武帝,你的病之所以不好,就是三宫六院有人在诅咒你,甚至全国各地都有人在诅咒你呢!武帝就让他严查这件事情,江充小人得志,勾结其他两个宦官,到处抓人栽赃,大家好好交代没事,最多也就是个头点地,不好好交代,那好,铁水和烙铁伺候。结果全国上下一片恐怖,大臣被杀几百人,民众被杀几万人。

江充知道自己和太子有过节,这次不借机把太子整倒,以后太子当了皇帝,自己性命也会玩完。于是他带人闯进后宫,掘地三尺,将武帝寝宫的御座都给弄得七零八落,而太子和卫皇后的房间更惨,到处是窟窿,连放床的地方都没有。(掘地纵横,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并且江充扬言:在太子和卫皇后的地下掘出了几千个木头人,比任何地方都多!诅咒皇帝生病的就是太子和皇后。

太子大惊,急得不知所措,而他的老师石德对太子说,皇帝不在家里,我们也无法进行自辨,干脆,矫诏杀掉江充,再上报皇帝。太子没办法,将江充骗了出来,骂道:“你原来栽赃陷害赵太子还不知足啊,非得离间我们父子的感情!”手起剑落,一刀砍掉了江充的脑袋。江充的手下知情后,就到处造谣:太子反了!

刚开始武帝还不信,知道太子被小人给逼急了,无处发泄怨恨,才杀掉了江充,然而,宰相听见太子反了的消息,竟然官也不要,撒丫子就溜了。武帝那时正临幸甘泉,派了个使者打听情况,结果使者根本不敢见太子,就回去汇报:太子真的反了。武帝大怒,马上调兵遣将,捉拿太子。一看这个阵势,太子长叹一声:唉,百口难辩,走投无路,那就反了吧。结果,太子兵败,卫子夫皇后自杀,长安城又战死了几万人,血流成河,太子逃出长安城后隐居在一个朋友家里。

(戾太子刘据

武帝因为太子反叛而异常愤怒,谁也不敢劝他,这个时候,壶关三老茂上书给武帝,为太子说情。武帝这才稍稍感悟,但是也没有明说要放太子一马,就派人想把太子找回来,结果等人到了太子的住处之时,太子以为父皇派人来杀他,绝望之中挥剑自刎,混乱之中,皇孙也一同殒命。这件事对汉武帝的打击非常之大,后来每次想起太子,都痛哭流涕、不能自已。四年后,孝武皇帝崩于长安五柞宫。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人到底有多迷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时候,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及交通不顺畅。有很多自然现象一知半解。且皇帝至大臣,为了统治百姓,有农业治水。天旱没办法后,祭天求雨,拜奉天神天祖。于是各种各样拜祭风扉天下。不可收拾。于是拜祭,问神,占卜,打卦,风水纷纷流行。至今中国尚流行。只是祭天较少了。这究竟好不好?对不对?几千年留传下来,各

  • 魏国流失诸多大才,为何仍然不太重视对人才的发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魏国是名副其实的人才生产基地,只可惜,人才都到了外国,没有为己所用。人才流失严重,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国君缺乏识才、用才的能力。魏武侯、魏惠王认识有问题魏武侯、魏惠王父子在对待人才上,都存在问题:案例1:吴起和魏武侯一起在黄河上巡游,魏武侯望着波涛滚滚的河流和旁边巍峨的高山,情不自禁地说,这

  • 曾国藩为什么对于识人,用人,选拔人才如此的看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作为晚清时期的政治风云人物,他一生秉持修身律已,礼治为先的作风,对清朝的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对曾国藩的评价中,有褒也有贬,但在他的一生中,培养了和重用了不少人才,他有一双能辨识他人的慧眼,可以准确判断出谁是良将,谁是庸才,这也得益于他在儒家学说上的长期学习和研究。曾国藩小时候读

  • 什么是涉及封建迷信?什么是违背科学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凡是用科学的方法无法论证,用科学的理论不能解释的,都是涉及封建迷信;凡是一切以科学为标准,对于用科学的方法无法论证,用科学的理论不能解释的,一律斥为封建迷信的,就是违背科学精神。封建专制个人崇拜愚弄人民是封建迷信,坚定的信仰并不违背科学精神,马克思共产主义也是科学。乾隆,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为数不多的

  • 历史上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贵妃与玄宗的风流淫事为唐朝增添了色彩浓重的一笔,美人与江山与君王的选择,考验了唐朝天子的男人本色。当江山安定时,贵妃的羞花闭月可以让君王沉迷,可以不理朝政,忘了社稷江山,忘了君王的统治。围绕着玉环的淫裙打转转,日与玉环共浴,夜与玉环共醉,抚摸着沐浴后的肌肤,醉眼呆看着玉环醉后的神态。当贵妃醉酒时显得

  • 刘伯温对魏忠贤的评价“八千女鬼乱朝纲”,如何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1、八千女鬼,就是个魏字,暗指魏忠贤祸乱朝纲。2、后来有人考证,这其实不是刘伯温写的,这是后人编的。3、清未反清复明人士编了《烧饼歌》,写马后炮的事,托刘伯温的名,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借以打击满清统治者。我读民间流传的刘伯温的那首《烧饼歌》,读到“八千女鬼乱朝纲”的时候,眼前一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 有什么关于礼让的小故事? 求:有关礼让的小故事,如孔融让梨等. (孔 ...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有个小故事:东晋时王文度与范文期是同僚,王年纪小却职位高,范虽年长却职位低,两人走路时总是谦让,请对方走在前面.有一次,恰巧王走在范的前面,便谦虚地说: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也立刻谦虚地说了一句:淘之汰之,沙砾在后.程门立雪曾子避席张良拜师千里送鹅毛孔融让梨六尺巷的故事安徽的桐城,有一条巷子特别出

  •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警醒自己德行浅薄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君主这样子城市为了警醒自己德行还不够好。古代帝王的自称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朕,其次是寡人、孤、不俗等。朕字的本义为舟缝,由此引申为迹象、征兆,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如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完美的皇帝皇后夫妻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今古言堂】,感谢题主的邀请,这个问题我来答。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封建王朝占据了大部分的时期。而要说最为完美的皇帝皇后夫妻是谁?在我看来应该是隋文帝杨坚和他的妻子独孤皇后独孤伽罗。为什么认为他们是最为完美的呢?我的理由有以下几点:共患难杨坚原本是北周鲜卑氏旗下隋国公。因其自身汉族血统为北

  • 你认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谁最爱惜人才、惟才是举?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个人选秦始皇。虽然太史公没少黑他,但和人才有关的段子,他是最多的。举几个例子:对韩非:读到《孤愤》《五蠹》,看得入了迷,感叹一句,“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为了得到韩非,甚至立刻发兵攻打韩国。当然,最后韩非是死在了秦国,但其实史料记载很明确:“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