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西汉末年进入中国。东晋开始盛行,南朝达到第一个巅峰,随后到唐代达到第二个巅峰。此后,佛教经过不断本土化而事实渗透进入中国人的思想。
说实话,如果强行划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纯宗教信徒估计不足5%,而最少80%的中国人在内心中信奉佛道儒的混合思想。
诸位别不承认:轮回转世,丰都鬼城这些,都实际源自于佛教理论(佛教中的这些思想是来自阿三的婆罗门教)。
阿米豆腐。
笑过了,说正题:佛教为何被打击?
1、统治者的警惕
梁武帝笃信佛教,四次舍身同泰寺。可惜大和尚们却坐视侯景叛乱囚禁梁武帝,最终梁武帝被凄惨饿死。这样的佛教,当然令历代统治者异常警惕。
2、佛教扩张引发的忧虑
和平时期,佛寺广开山门,汲取财富。
战乱时期,佛寺紧闭山门,谨慎避祸。
唐代,佛教实际已经是天下第一宗教,这当然令儒家感觉愤怒。
3、佛教的影响
佛教其实是最大的地主,最大的高利贷主,藏有最多的财富(铜啊)。同时,佛寺汲取香火供奉,吸纳人口,造成国家编户减少,国家税金大量流失。
那么,三武灭佛,强迫僧侣还俗,毁禁寺庙就只能是必然结果。
佛教自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后,曾经遭受过四次差点灭顶之灾,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这四次被统称为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直到南宋以后儒教大兴,才终结了灭佛运动的发生。
佛教是外来宗教,起源于印度,是一种异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必然会引起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碰撞。
首先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
南北朝时期,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统治,以全民为兵。而当时的和尚寺庙是可以免除租税、徭役,于是太武帝下诏书:50岁以下的和尚必须还俗服役。后来他还听信宰相崔浩的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又因当时的和尚不守清规,发现僧人与谋反之人来往密切,于是排斥佛教,并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其次就是北周武帝灭佛
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寄生虫。寺院的和尚们不但不当兵,不纳税,且面对灾民时,表现出来的非但不是赈灾,反而趁机吞并土地,使农民生活更加困苦,同时有很多违法分子借机出家躲避追捕。当时的佛教还谋反,于是武帝大怒,下诏书,僧侣还俗,毁佛灭寺。
第三就是唐武宗灭佛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经济虚弱,需要大量的钱财和人力资源,而当时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所以那时候最有钱莫过于佛教,于是发动了灭佛事件,充盈国库。
第四件就是周世宗灭佛
原因跟前几次灭佛事件的原因是相似的。五代十国时期,周世宗为了保证国家税源的稳定和出于社会恢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考虑,加上早年立业的他对佛教,不怎么感冒,反而对在战乱中佛教的种种弊端恨之入骨。所以当他坐上皇位后,就下令解除佛教、摧毁寺院,收购佛像铸钱。
“封建迷信”到底有多可怕?
恰恰相反。不封建不迷信。没有约束,没有信仰,天不怕地不怕,才最可怕。
封建至少懂得封和建。迷信虽迷,但有信。随着认知的提高。随着不断的学习积累开智启慧。建而破封,信而不迷,逐渐会使人步入正途。
要谈有多可怕,就要先分清各种各样不同的“封建迷信”。
教堂,这种封建迷信就不可怕,还可亲可爱。
寺庙,这种封建迷信就非常可怕了,必须除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