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急求涉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典故,O(∩_∩)O谢谢

急求涉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典故,O(∩_∩)O谢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4/2/27 21:42:37

种树郭橐驼传(顺应被管理者的天性);谏太宗十思疏(治国之道);前出师表(诸葛亮刘禅传受治国,用人,奖惩之法);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特别是下属,方能服众);古代打仗五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将能、法正(严格的规章制度也是管理企业队伍的关键)这方面可以参考的文献很多,可以参看先秦的各家著作,如《韩非子》,现在比较权威的翻译版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张觉的《韩非子校疏》。《荀子》,比较权威的翻译版本是中华书局王先谦的《荀子集解》,还有诸如兵家的著作,如《孙子兵法》等。

关于孟子的典故

1、孟母三迁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2、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3、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4.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5.孟母断织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6.人兽不远,仅在一心牛山上的树木曾经十分茂盛,由于它临近大都市,常常被斧斤所砍伐。日养月息,雨露滋润,不是没有嫩枝新芽长出来,然而随之又受到牛羊的践踏,所以才变成现在那光秃秃的样子。人们看到它那光秃秃的样子,还以为它从来没有长过成材的树木,这难道是山的本性吗?对于人们来说,难道就没有仁义之心了吗?他们所以失去自己的良心,就有如斧头对于树林一样,天天都去砍伐它,这能茂盛吗?这些失去善心的人,白天黑夜地息养,天亮时又得到一点清明之气,这时,他内心的好恶与人便接近了一点,然而白天的作为又把它扰乱泯灭了,内心不断地遭到扰乱,夜晚所得的清明之气不足以保存,他就和禽兽相差不远了。别人看见他像禽兽一样,还以为他不曾有过善的素质,这难道是人本来的情况吗?所以,如果能得到应有的养育,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生长,要是失去了应有的养育,那就什么东西也会消失。所以孔子说,'把握就存在,放弃就会消失,出入没有一定,没有谁能知道他的去向。'就是指人的心而说的啊!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朝刘询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汉宣帝刘询有着一段很有趣的经历。刘询原名刘病已,是太子刘据的孙子,当年刘据全家被杀时,刘病已只有几个月大,得以幸免。后来在监狱里被养大。当初,有人说,长安的监狱里有帝王气,惊的刘彻下令杀死所有犯人,狱卒丙吉据理力争,告诉刘彻此乃其曾孙,从而躲过一劫。后来刘病已由外曾祖母,抚养,读书,过着贫困的日子。

  • 一个历史小故事,5分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张良拜师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

  • 哪一个帝王的去世最可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中国封建史上,最让人可惜皇帝就是刘裕,因为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就能够大大的推进中国进步,也最可能乱世中一统中国,然而却出师未捷身先死,战前病逝!汉末之后,天下大乱,虽有晋朝短暂大一统,但很快因五胡乱华又陷入混乱,百姓水深火热。到刘裕时,已经持续了200余年。尤其刘裕崛起之时,天下

  • 古代为别人着想的故事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家庭和睦的古代诗词:1、田家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赏析】上半首写村庄儿女昼耕夜绩的劳动生活,赞扬他们年纪虽轻,却早已当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后半首通过细节描绘,把从小热爱劳动而又天真烂漫的农村儿童形象刻划了出来,既生动又富有生活情趣。2、示长安君王安

  • 崇祯皇帝乔装打扮找人算命,算命先生说了什么?吓得崇祯脸色发白,惊慌失措?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外有满洲八旗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反叛。崇祯皇帝找人测字,为何连写了三个,算命先生都说:大明必亡?崇祯皇帝是个勤政节约的皇帝,但是即使他宵衣旰食、日理万机,依然收拾不了整个烂摊子。他是个皇帝,是整个国家的象征、一个国家走向的指示标,如果表现出

  • 封建迷信的存在是古人的愚昧还是智慧,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迷信是古代乃至当今都是一种愚昧。封建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你去信仰它,那就是迷信。为此,我们要在各个领域里彻底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以科学的理念开拓进取。现如今也是愚昧多智慧少的可怜。佛陀说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听!非要弄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出来搞迷信,搞形式,搞一些没有经典依据的假修行真迷信的玩

  • 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给了世人什么警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给了我们什么警示呢?谈谈我的看法。一,要有防人之心。出门在外,特别是单身女性,要有防范意识,对于不熟悉的人,尽量不与他们打交道,要懂得保护自己,社会很复杂,那些狡猾凶残的狼,改变不了本性。二,善良不能滥施。“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个人的美德,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施以援手,送给他们温暖,当然值

  • 为什么在古代揣测皇帝的想法是大罪?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可以想见的。在古代,人们又都比较迷信,把皇帝视作“真龙天子”,认为皇帝是上天派来的,统管天下是天意使然。在这种思想意识支配下,皇帝被无端神化,皇帝穿的衣服被称为“龙袍”,坐的椅子被称为“龙椅”,睡的床铺称为“龙床”,甚至众人在对皇帝叩拜时还会认为是在拜一条真龙。皇帝若是笑了,被称作“龙颜大喜”,

  • 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 古代神话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1、成语的名字:杞人忧天成语的来源:源于《列子天瑞》。春秋战国时代,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发愁天会掉下来,地会陷下去,到时自己也没有安身之处了。他不但饭吃不下去,觉睡不好,甚至因为此事而害起病来。另外一个人看到他忧愁成这个样子,得知其中的原因后,笔着解释说:“天是由气聚集而成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这种气,

  •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事实是这样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看来,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明朝最大的政治性错误。风骨虽然好,但是真不该如此迁都北京就是最大错误如果没有迁都北京而是依靠南京,发展远海,从陆权国家慢慢转变为海权国家中国历史走向就不会如此。北京:帝都,处华北腹地,上接东北,下通天津,勾连大海,左慑内蒙,剧中而引领华北中原,地理位置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