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有哪些你认为值得敬佩的枭雄?

历史上,有哪些你认为值得敬佩的枭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56 更新时间:2023/12/19 11:38:59

历史太久远的可能看不清楚,咱就说近一点的。

张作霖

张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县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人,乳名老疙瘩,人称张大帅。

白手起家,威震天下。

张作霖出身贫寒,生父早逝,历经磨难,遍尝人间苦楚。或许乱世出英雄,经过人生的千百次磨练,张作霖横空出世,靠着过人的胆识,他拉队伍投身绿林,势力如日中天。清政府因无力征剿,只得就将其招安。成为正规军后,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东北土匪势力,消除蒙患,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先后升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职,是公认的东北王。张作霖虽绿林出身,但是志向远大,他治下的东北,一度是全国最富饶的和最幸福的地方。他上台后,东北的GDP增长了30多倍,同时期中国其它省份和东北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他的团队外交能力也非常出色,沙皇俄国和日本都对他非常忌惮,却又无可奈何。

名族大义不含糊。

张作霖在位期间,数次抵制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拒绝签订卖国条约。1928年6月4日,张作霖遭到暗杀,他乘坐的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摧毁,他被炸成重伤并于当日逝世,史称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称霸东北,不仅仅是一代枭雄,也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大英雄。

吴大帅吴佩孚。老吴清朝秀才出身,早年在北京街头摆摊算命,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混饭吃,所以人称吴瞎子,后来袁世凯小站练兵,吴佩孚投靠北洋大佬曹锟,虽然骑马打枪样样不行,却在参谋位置上干得风生水起,曹锟平步青云,吴佩孚也随之鸡犬升天,当了旅长。

1918年左右,吴佩孚见曹锟倒台,又投靠段祺瑞,此后拥兵自重,1919年追随徐世昌,通过直皖战争打败段祺瑞,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打败张作霖,占领陕西,河南,两湖,江苏,山东,俨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1923年,吴佩孚血腥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因此声名狼藉。

到1924年,吴佩孚已占据中国半壁江山,手下大军数十万,盘踞洛阳,节制十八省诸侯,两次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一度成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人。

结果天有不测风云,1924年,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败于张作霖之手,虽然仍占据中部五省,但声势已大不如前。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吴佩孚虽兵力数倍强于对手,却仍然一败涂地,不得不逃入四川,投靠杨森。1931年,四川爆发军阀混战,吴佩孚北上北平,寻求老对手张学良保护,从此不问世事,并终老于北平。

老吴虽然心狠手辣,野心勃勃,是个不折不扣的枭雄,但在民族大节上毕竟毫不含糊,始终不肯接受日本人的拉拢。他早年在日俄战争中就见识过日本人的残忍和野心,从此对其防备甚深。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进一步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1932年,日本特务荒木代表日本政府拜访吴佩孚,愿奉送步枪10万支、机枪2000挺、大炮500门、子弹若干给吴佩孚,此外并助款百万作军费帮助玉帅东山再起,但吴佩孚拒绝说:

“我曾有枪何止10万,有钱何止百万,尚且一败涂地,可见成败之机,不在此处,若我举外债,引外援,有何面目见天下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人的事只能我们中国人自己办,你的盛意我不敢领。”

1932年,吴佩孚回到北平,张学良到火车站去接他,吴佩孚当面质问张学良“九一八”事变为何不抵抗。张学良说实力不足,打不过,又说中央政府有命令不能抵抗。吴佩孚不屑一顾,道:

“军人最大的实力,就是一个“死’字!,有命令也不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真丢你老父的脸。国仇你不报,家仇你不报,你父亲的棺材要竖起来了!

为了让吴佩孚出山为日本做事,日本人威逼利诱各种法子都用了,甚至还让汪精卫来劝说,但吴佩孚就一句话:让我出山可以,日本必须退兵,由我来恢复法统。

日军见软硬兼施均不能得逞,遂下定决心除掉吴佩孚,于1939年12月4日将其毒死,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纵观老吴一生,争权夺利,生灵涂炭的坏事没少干,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亦不少见,唯有宁死不当日本人傀儡一事值得称道,如果他肯当汉奸,那也没有汪精卫什么事了。

1946年12月,国民政府为老吴举行国葬,李宗仁主持,蒋介石赠挽联称:“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也算是死后哀荣备至。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朝末帝王事迹有才华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作大师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他是南唐元宗李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即公元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在位十四年,由于被送入侵,使他成为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的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宋徽宗赵佶,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画大师。他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

  • 鲁肃是怎样得到孙权赏识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鲁肃受到孙权的赏识、重用,原因如下:一、鲁肃是个明白人,能审时度势,乐善好施,喜欢结交天下豪杰。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人,父亲早亡,跟祖母生活。家庭富裕多才,生性乐善好施。身逢乱世,他把救济穷困和结交读书人作为当务之急。居巢县长周瑜,带几百人专程登门拜访鲁肃求粮,鲁肃家有两仓米,各三千斛,鲁肃大手一

  • 为何古代君王自称孤或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孤:原是先秦时王侯的自称。《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庄子盗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吕氏春秋君守》:“君民孤、寡,而不可障壅。”注:“孤、寡,人君之谦称也。”秦朝以后沿用为皇帝的自称。寡:原是先秦时王侯的自称,见上条引《吕氏春秋君守》及注。秦朝以后沿用为皇帝的自称

  • 为什么历史或影视剧总遇到皇帝明知谁是奸臣却不铲除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人性有善恶两面,当外部环境的制约,强而有力时,人性的真、善丶美就会成为主旋律,而人性的假、丑、恶就会被深深的掩埋。如果外部环境的压制力不够,人性的丑恶必将显现。人的动物性本能就有可能凌驾于人的社会性之上。古代帝王所受的制约极少,因此多数帝王都是恣意妄为的主。他们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为了满足其私欲而已

  • 韩愈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既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他的一生有许多故事,韩愈走马牵山,韩文公祭鳄鱼,韩愈投书苍龙岭,韩文公设水布,韩愈与叩齿庵等等。在这里叙述下韩愈走马牵山的故事。唐代韩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写了一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气,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

  • 萧何月下追韩信,追回后韩信官拜大将军,留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发表一下个人看法,欢迎大家讨论。萧何,韩信,刘邦在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萧何追韩信的前后经过。大致经过秦朝统一天下后,废除分封以法治天下,由余人民对政策不习惯,更兼秦朝不停的劳役和兵役让人民不聊生,人们都怀念诸侯王的时代,但畏惧秦始皇

  • 历史上有没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黄帝内经》)的伟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明末清初的揭暄就是这样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伟人。揭暄不是简单的上知天文,而且是世界领先的天文学家。史料记载徐光启是天文数学家,他虽有兵学著作但不是率过兵打过仗的将领,因而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家,而揭暄既是军事家,又是中国清代最有影响的天文数学家。揭暄对天文历算的研究堪称一流。有

  • 在古今中外有哪些勤奋求学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中国古代勤奋好学的例子,那是灿若星河,比比皆是(因为这就是我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传统美德嘛!)闻鸡起舞(祖狄)、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孔子)、萤囊映雪(车胤)、悬梁刺股(苏秦)、程门立雪(程时游酢)、课桌刻早(鲁迅先生乱入)……等等不一而足,俯拾皆是说一个咱们课本上学的一个故事吧!我记得这篇

  • 古代有哪些让你瞪目结舌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分享一则让人瞠目结舌的古代奇案:奸夫怒杀奸妇,只因为他看不惯这女人对待自己的丈夫不够好。看这句话是不是有点懵,不要着急,听我细细讲来。在明朝德安府孝感县城有一个叫林雄的守城兵卒,他娶了一房娇妻赵氏。这赵氏姿色上佳,却不守妇道,与城中一个叫李逢春的。十月一天,轮到林雄城墙守夜,赵氏知道他吃过晚饭就要去

  • 宋太祖因小事打落大臣两颗牙齿,为何很快便向大臣道歉?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每天分享一点儿历史上有趣的人事物,先【关注】不迷路!史海扑通古代再英明的君主,也有犯错误使性子的时候,作为大臣就会想尽各种办法与皇帝斗智斗勇,来劝谏皇帝,约束皇帝的言行。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虚心接纳,就会传为一段美谈。宋太祖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位大臣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一听有紧急事,马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