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纛”的读音是什么?

“纛”的读音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459 更新时间:2024/1/24 22:03:39

“纛”的读音是:dào“纛”释义:

1.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2.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九纛[jiǔdào]九纛两字来自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徽旗“九灏佐睢保九灏佐睿也称九足白徽或者九足白旗,蒙古人俗称“查干苏力德”,查干又译察汗,是白色的意思;苏力德又译苏勒德,是大竿的意思。组词狼纛[lángdào]见“狼头纛”。龙纛[lóngdào]绘有龙形的大旗。羽纛[yǔdào]古代军队或仪仗队中以羽为饰的大旗。牌纛[páidào]用作仪仗的金牌和大旗。

dào同音字:帱焘倒到道盗x纛dào释义:

1.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2.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相关词组:大纛、旗纛、旄纛、左纛、坐纛、白纛、狼纛、牙纛、皂纛、六纛坐纛旗儿、高牙大纛、龙幡虎纛

古人如何避讳字?

北京城内城有个城门叫广安门,在道光皇帝以前叫广宁门。因为道光名字是爱新觉罗宁,登基后为了避讳,改为广安门。

连城门都要避讳,给孩子起名字当然要避讳,每个人都要避讳。不光说的古人,现在的每个人也要避讳。

比如父亲叫于谦,儿孙们的名字就不能再出现“谦”字。

古代帝王门的名字那么难念难背,其实是为民服务,是为了避讳起来方便,哈哈!

除了要避讳皇帝、祖宗,起名字还有很多的规矩,比如有句民谚“男不带天,女不带仙”,意思是要尊重神仙和老天爷,显然李双江老师没听过这句谚语。

除了些还有忌用的字,发音的平仄等等,改天再详聊吧,我是来认证的,谢谢支持!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优良传统、灿烂文明的源远流长,文化上无数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礼仪上君臣、父子、师生传统礼仪值得歌颂。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关于取的名字与君主、年号、长辈相同、形近或音近时,古人是怎样去避讳的。

我们知道名字避讳是一种非常严苛的传统,而至今已经不再继续发扬这样的封建礼仪,但先人对君、父、师无比尊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名字避讳的规范大体是这样的,新生后辈予名不可与本朝任何一位君、后、王、妃、皇子、公主、年号、本家先祖、父、母、兄同字同音,如果平民的名字与之后的皇子公主同字同音,需要在读名、写名时换字使用。如康熙皇帝的名字是玄烨,康、熙、玄、烨四字在清朝是禁用字,包括同音、谐音的字都不能出现在文字、语言之中。遇到写文章组词造句时,需要用到这些文字不可避开时必须用其他记号来代替,可以画圈、可以空出不写。再比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母叫贾敏,她在平时与人交谈中带有“敏”字的话语,都要将“敏”替换成别的读音,她选择的是读“米”,书信中用到“敏”字,则减少“敏”字的笔画,少一横或者少一点。

避讳字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是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东汉光武帝名秀,避讳“秀”字,于是把秀才改为茂才。

第二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作《史记》,在《赵世家》中就把张孟谈改成张孟同。清圣祖名玄烨,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烨”。

第三是字缺笔画。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笔写作“F”。

第四是拆字。

一个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为了不犯君主的讳,便只取字的某一部分以避开原字。五代晋君主是石敬瑭,姓敬的人便改姓文。

第五是删字。

有的人是双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讳,便把它删去变为单名。如南朝齐开国叫萧道成,一个叫萧道渊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改为萧渊。

第六是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一个叫郭彦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为郭彦成。

第七是改读。

孔子名丘,过去读书人把“丘”读成mou,实际上是用“某”的读音。

第八是增加偏旁,构成新字。

比如,为了避孔子的讳,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为“邱”,读qi,以与孔子名讳区别。

名字避讳名字避讳这一传统非常严格,假如有人不小心触犯君王名讳,轻者杖责拘押,重者引来杀身之祸。可见在古代君民之别,君主高高在上的地位,不可冒犯,主宰生杀大权。

名字避讳在当今社会早已被摒弃,是属于君主专制的封建传统,但尊老敬老的美德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百善孝为先,虽然不用在名字上、繁文缛节上斤斤计较、恪守宗规,但可以从实际行动落实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的美好品质。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美德的继承发扬者,时刻铭记我们祖先留下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语言文字相同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周朝代商后,周朝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官方语言,全国统一的官方文字,并且还出版了标准工具书,称之为《雅言》。《雅言》的作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新华字典》。《雅言》是周朝颁布的法定官方语言丶法定官方文字。隶属于周天子的各诸侯国,虽然有各自的语言、文字,但是各诸侯国权贵、官员都必须精通《雅言》。当时的诸侯国实

  • 王莽的巨毋霸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巨毋霸应该就是古代的姚明,属于身高特别高的人。《汉书》第九十九卷《王莽传》记载他身高有二米三左右(汉代一丈的长度),一般的马车装不下,拉不动他,一般的门他钻不过去,吃饭用铁筷子,睡觉要枕大鼓,可真不是一般的高。这人会一些驯兽术,类似于今天马戏团的驯兽师。《后汉书》第一卷《光武帝纪

  • 征集皇帝写错别字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在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经常可以看到四个字:“九华兮秀”。据说是乾隆皇帝的题词。于是很多商家,包括酒店、度假村纷纷借用这四个字。甚至有的将后两个字“兮秀”单独使用,让人不知所云。“兮”字在古代汉语中是语气助词,相当于“啊”。著名的句子有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果乾隆的题字用“兮”

  •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助力四阿哥破解了几次康熙皇帝的“帝王心术”?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之无限猜想200059首先我们不去探讨这是否就是在清王朝的雍正年间发生的历史,我们来分析一下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神人邬思道在雍亲王胤祯的夺嫡过程中化解了几次重大的政治危机?康熙皇帝的帝王心术,有几次被这位神人邬思道揣摩得相当准确并迎刃而解……(神人邬思道)自从四阿哥胤祯

  • 历史上委婉劝谏的三个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

  • 拜托~~~帮忙找几个忠臣进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长乐公主将要出嫁长孙仲,太宗以公主是皇后亲生,特别疼爱,敕令有关部门所给陪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徵劝谏说:“过去汉明帝想要分封皇子采邑,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呢?’均令分给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如今公主的陪送,比长公主多一倍,岂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太远吗?”太宗觉得有理,进宫

  • 为什么有些古装神话剧里面的妖怪不杀了皇上,反而还怕皇上?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杀皇上?闹呢!你看看申公豹,闻太师找来的妖怪,哪个不是对纣王恭恭敬敬的,人间帝王啊!开玩笑呢,一道旨意捣你老巢,山妖挖你山,树妖砍你树,猪妖吃你肉,你敢不服?哈哈,正经点。既然谈神话剧的事,就要把规则放在神话体系里谈,神话故事来于古人对当时社会体系的艺术加工,又加入对不可知事情的幻想,融为一体,慢慢

  • 从王侯将相到黎民百姓,古人真的相信“真龙天子”和“君权神授”吗?皇帝自己是否相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国人从来都是实用主义,天命不过是个工具。天命这玩意都是事后诸葛亮式的。一旦谁坐稳了位置,坐稳了位置的人就编出一套说词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吗,这就是所谓的谶言。什么代汉者当涂高,什么斩白蛇定天下,什么杨花落,李花荣,什么点检作天子,就都出来了。大部分老百姓这个时候都是相信这个家伙就是天命啊。当权者自己时间

  • 大家来谈一谈谁是中国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皇帝,哪个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美人无数,根本谈不上专情与痴情一说,否则,哪来的那么多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但是,也有特例的皇帝在,他不仅只娶一后,后宫独宠一人,还没有纳任何妃嫔,可以说是不仅专情还最痴情,那他是谁呢?朱樘(1470年~1505年),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年号弘

  • 为什么萧何、韩信、张良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刘邦干?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魅力吸引了不同的英雄豪杰。可以说刘邦是能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人,他在起义推翻秦朝统治、楚汉相争的各个时期都能够举贤任能,不拘一格的提拔使用各类才俊。为什么萧何、韩信、张良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刘邦干?咱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刘邦的用人方略不会拘泥于地缘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