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家来谈一谈谁是中国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为什么?

大家来谈一谈谁是中国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17 更新时间:2023/12/18 8:14:04

自古皇帝,哪个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美人无数,根本谈不上专情与痴情一说,否则,哪来的那么多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但是,也有特例的皇帝在,他不仅只娶一后,后宫独宠一人,还没有纳任何妃嫔,可以说是不仅专情还最痴情,那他是谁呢?

朱樘(1470年~1505年),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年号弘治。由于父亲有恋母情结,非常宠爱万贵妃,使万贵妃性格变得骄横跋扈、嫉妒成狂,自己不能再生育,也不让其他妃嫔和宫女怀孕,如果有孕,就赏一碗堕胎药或者直接弄死,明宪宗也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就当不知道,这也导致朱樘幼年生活多灾多难受尽苦楚,整日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吃不饱,穿不暖,骨瘦如柴,严重的营养不良。后来,明宪宗感叹自己老了没有儿子,给他梳头的太监张敏伏地告诉他有儿子,就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明宪宗。明宪宗见到朱樘后泪流满面,感慨万千。次日,封朱樘为皇太子,朱樘的母亲纪氏为淑妃。但不久纪氏暴病身亡,太监张敏也吞金自杀。周太后担心朱樘恐有不测接孙子到仁寿宫抚养。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贵妃与明宪宗先后病逝,18岁的皇太子朱樘即位,改年号‘弘治’,史称‘明孝宗’。明孝宗为人宽厚仁慈,勤政爱民,提倡节约,不近声色,任用贤能,重视司法等使明朝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

张皇后,在明孝宗18岁还是皇太子的时候被选为太子妃。在明孝宗即位后,立为皇后。因姿色出众,又知书达理,多才多艺,明孝宗甚是喜爱,与她情投意和,伉俪情深。为了她,不立妃嫔,独宠她一人。两人成亲三年,皇后无所出,大臣们劝说明孝宗广纳后宫嫔妃,为皇家开枝散叶。但是明孝宗没有听他们的,对待皇后始终如一。从成亲第四年开始,皇后先后为明孝宗生下二子一女。

明孝宗也爱屋及乌,先后封他的岳父张峦为荣禄大夫、寿宁伯、寿宁侯等官升数级,张峦死后追封他为太保、昌国公;更是为张皇后建立家庙。妻弟张鹤龄封为寿宁伯、寿宁侯、昌国公;另一个弟弟张延龄为建昌伯、建昌侯。张鹤龄、延龄兄弟仗着有个皇后妹妹嚣张跋扈、无恶不做。弘治十年(1497年),“二张”被孝宗邀进皇宫观灯,观完灯后设宴招待“二张”。“二张”中途离席后,竟然胆大妄为地从侍从手中抢过皇冠戴在自己头上。张鹤龄又借酒兴了一名宫女。太监何文鼎拿金瓜阻挡他做坏事,何文鼎还向皇帝提示鹤龄兄弟不法,皇后激怒明孝宗,派李广去惩罚何文鼎,居然把他打死了。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孝宗以肃、宁诸县土地“四百一十八倾有奇赐寿宁侯张鹤龄”,张鹤龄责趁机侵占民地超过赐地三倍,导致民怨四起;“二张”还和太后的弟弟‘长宁伯周’抢庄田,以至于家奴上街群殴,还招纳无赖,为非作歹等等。朝臣时常进谏,明孝宗都因皇后原因袒护二人不给予惩罚。可见,明孝宗对皇后是多么的宠爱。

明孝宗由于受到幼年时的影响,后宫嫔妃之间的尔我诈,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皇帝后,为了避免后宫纷争,对待皇后十分宠爱,不纳任何妃嫔,所以,我认为孝宗是中国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我认为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顺治帝与董鄂氏相亲相爱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

关于董鄂氏的身世众说纷纭,暂且不去深讨。董鄂氏从小就随父亲在江南为官,江南的和风细雨滋润着这位满族少女,她和北国的女子有很大的不同,属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那种具有独特风情的女子。董鄂氏性格温柔,对人非常善意体贴,并且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在行。

顺治自从董鄂氏进宫后,两个人在一起,彼此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性格相合,志趣相投。后宫佳丽三千,能够寻觅到董鄂氏这样贤良淑德,多才多艺的人生知音,顺治心花怒放、为之疯狂。董鄂氏入宫后,对顺治也是情深意笃,照顾得非常周到,对太后孝庄及皇后都十分恭顺。顺治帝如痴如醉,心里已经容不下别人,他打算废后,这个决定不但遭到孝庄皇太后的反对,同时也遭到董鄂氏本人的坚决反对才作罢。

董鄂氏一面享受着顺治给予她的爱,一面却也是要提防后宫佳丽们的争风吃醋,毕竟人红是非多,她对自己的言行都是慎之又慎。不久董鄂氏怀孕了,然而事不如愿,她还没有品尝做妈妈的喜悦,小皇子却不幸夭折了。董鄂氏禁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身体极度虚弱,心力交瘁的董鄂氏病倒了,并在1660年辞世,年仅二十一岁。

董鄂氏的不幸去世,让顺治帝精神几乎崩溃,悲恸欲绝。他不仅逼迫孝庄皇太后同意追封董鄂氏为“孝献端敬皇后”,还下令全国服丧,为董鄂氏建水陆道场诵经超度,将宫中太监及宫女三十人赐死殉葬。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令大学士金之俊等人撰写《董鄂氏传》和《孝献皇后行状》等,用文字来记录董鄂氏的言行和贤德。

董鄂氏病逝,顺治心灰意冷,无所依恋,再无心思整理朝政,他还执意要到五台山剃发为僧。面对顺治如此颓废,孝庄皇太后和朝廷大臣也是惶惶不安。

董鄂氏病逝对顺治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顺治日思夜想,劳思伤神,身体越来越不好。在董鄂氏去世仅半年,顺治就得了不治之症天花病,在1661年2月5日下诏钦定玄烨为帝后,顺治皇帝就追随董鄂氏而去,时年只有二十四岁。

顺治皇帝对董鄂氏的爱应该是真诚炽烈的,不管在董鄂氏生前还是去世之后,顺治对董鄂氏的真爱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江山”和“美人”两者之间,他选择后者,这样的爱情在古代薄情寡义的皇室中也是非常少见的,所以我认为顺治帝是最痴情的皇帝,他为了爱,可以抛弃一切。(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萧何、韩信、张良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刘邦干?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魅力吸引了不同的英雄豪杰。可以说刘邦是能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人,他在起义推翻秦朝统治、楚汉相争的各个时期都能够举贤任能,不拘一格的提拔使用各类才俊。为什么萧何、韩信、张良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刘邦干?咱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刘邦的用人方略不会拘泥于地缘因素,

  • 你认为历史上的好皇帝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李世民,乾隆,朱元章。康熙,赵匡胤,刘秀,刘邦,刘桓,宋仁宗,雍正。中国历史上谥号惠帝和庙号仁宗的都是善良的皇帝,但是谥号惠帝的往往比较平庸,如汉惠帝、晋惠帝等,而庙号仁宗就厉害了,又仁义,又有能力,所以历史上汉族庙号仁宗的只有两人,分别是宋仁宗赵祯和明仁宗朱高炽。先说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

  • 古时候著名的忠臣、清官都有哪些?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题主问这个问题是不是想累死回答者?(`)第一个问题还好,第二个问题纯粹是想找事。(ˇ_ˇ:)回答这个问题感觉就像重读九年义务教育似的,又想起了初中背课文的情景。(皿)算了,不写了。这些都太多了,例如明朝的海瑞、岳飞、方孝孺、铁铉、我只提一个著名的忠臣岳飞吧。北宋靖康之耻,二帝被俘虏,赵构称帝建立南宋

  • 你认为中国帝制时代,前1000年哪位帝王最优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这个问题看起来没啥意思,但是仔细想想,还是很让人惊叹的。帝制时代,我们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自称皇帝开始;一直到公元1912年,清王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前221年至1912年,两千年多一点,还真可以划分一下。公元前221年到公元907年,从秦朝到唐朝灭亡,划分为前1000年吧。接着

  •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皇帝是最幸运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幸运这个词说的再通俗点就是运气好。历史上运气最好的皇帝,非乾隆莫属。运气一:弘历有幸出生在帝王之家,自小天资聪颖,相貌堂堂,气宇不凡。生的好!此上苍赐给他的第一运。运气二:康熙子孙众多,弘历十多岁时才见到爷爷第一面,说起来也是巧合。才貌出众的弘历令康熙眼前一亮,此后带至身边,悉心培养,刻意雕琢。贵人

  • 有没有古代赊账不还钱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早年有个秀才,来到酒肆,见到老板愁眉苦脸,正为一大堆欠条发愁,嘴里发着牢骚:没钱吃饭就别吃,吃了就欠钱。一些有钱人更缺德,吃饭不付现钱尽赊账,一向他要钱就恼。这样的小本经营怎能经得起长期赊欠。于是聪明的秀才就在墙上提了几句打油诗: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萧何。苏秦巧语言六国,徐庶无语你没辙。赊账好

  • 秦朝为了灭六国其历代君主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我是历史领域创作者,下面我说说秦国的历代君王为灭六国做了什么:1.首当其冲,自然是秦献公(384年-前362年)。可能大家会好奇,为什么不是重用商鞅的秦孝公?亲献公废除了当时实行三百多年的以人殉葬的制度,改用陶俑。当时最宝贵的就是土地和人民,没有这项举措,也不会有后世的兵马俑。秦献公晚年打败

  • 秦穆公一生广纳贤才,任贤为重,为何死去之时把贤臣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时期,帝王将相死后,都会用活人殉葬,多者数百人,少则几个人,这是当时的风俗与传统。不仅仅是帝王将相,普通的士大夫死后,也会根据自己的实力选一个或者数个人殉葬,以彰显身份尊贵。殉葬的人越多,殉葬的人级别越高,则主人越尊贵。因此秦穆公死前同意了子车氏三贤为他殉葬的请求,不过一件事让子车氏三贤青名留名

  • 历史上还有哪些人具有忠贞的品格?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一、古代历史上英雄忠贞品格的有:1,文天祥。一身正气,民族英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

  • 古代年老的皇帝如何在生前打压太子,而又保证其在自己死后有足够的权利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年老的皇帝如何在生前打压太子,而又保证其在自己死后有足够的权利继位?这个问题估计出自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片子里圣人想安逸生活,又不肯交出权力,宁愿类似君主立宪把朝政交给右相,也不想提前退位,把皇位交给太子。这是为什么呢?先说年老的皇帝在年老时为什么打压太子一、觉得太子不如自己,太子结党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