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何对“和尚”“僧人”等字眼相当忌讳,还因此杀了大臣?

朱元璋为何对“和尚”“僧人”等字眼相当忌讳,还因此杀了大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878 更新时间:2024/1/18 21:47:44

记得看过一个电视剧《少年朱元璋》,专门讲了朱元璋小时候的事,那时他还叫朱重八。朱元璋去寺庙当和尚是无奈之举。当时先有瘟疫,瘟疫还没有过去,又是旱灾接着是蝗灾,他的父母与哥哥几乎同时去世,让朱元璋的家彻底败落,所谓“家破人亡”不过寥寥四字,但“事非经过不知难”,父母死无葬身之地,让朱元璋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绝望。最后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去了皇觉寺,当了一个小和尚。

这个小和尚,是最低一等级的小沙弥,天天就是打扫打扫庙堂,干干杂事。你不要说孟子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白了,要想成大事,你必须要受苦。这句话所提到的都让朱元璋遇到了。在庙里刚过50天,庙里的主持就说了:庙里已经没有东西能够养活大家了,你们如果有亲朋好友,亲戚,能投靠你们去投靠去吧。朱元璋傻了,他当和尚就是混口饭吃,他要有人投靠就不会来当和尚了。主持看见他实在没有办法,就说当那游方和尚吧。虽然还是和尚,其实就是个要饭的。就这样,朱元璋就托着个饭钵,穿着个破袈裟,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在外面云游经是月夜、寒风、霜雪。朱元璋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云游三年之久,三年之后朱元璋又回到了寺庙继续做他的和尚。前后加起来,朱元璋共当了八年和尚(1344年到1352年)。后来,朱元璋还写了一篇《天潢玉牒》回忆这段往事:“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蹄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可以说这段经历是他心中痛之又痛的心结。所以当朱元璋有了九五至尊真龙天子的身份后,很忌讳别人提及此事。他也十分忌讳与和尚相关的“光”“秃”等字眼,就连“僧”也不喜欢,甚至连和“僧”读音差不多的“生”也同样厌恶。仕鲁,因谏太祖惑于僧言,朱元璋便命武士把他摔死于阶下。朝臣陶凯,因为取了一个别号“耐久道人”,犯忌被杀。杭州教授一夔,给朱元璋上贺表,文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朱元璋看了大怒说:“生者僧也,讥我尝为僧也,光者发也,则字音近贼也,”徐遂被杀

但也有聪明的人,触碰了高压线后,由于补救措施到位,而保全了性命。宁妃的哥哥郭德成与朱元璋同饮,酒醉后,给太祖叩头。因为郭德成的头顶已没头发,朱元璋便取笑他说:“醉汉头发秃到这样,莫不是酒喝多了?”郭德成正在酒兴上,便也开玩笑地回答:“就这样还嫌多呢!剃光了才痛快。”朱元璋听了,脸上不悦,不再说话。第二天,郭德成酒醒,知道不妙,可是无法挽回,只好剃光了头发,假装发疯,这才侥幸免祸。其实朱元璋大可不必这么做,为了几个字,就把人给杀了,反而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广而告之,这叫做欲盖弥彰。如果放在现在,那段经历反而是他草根逆袭的很好注解,会成为励志人们效仿的榜样。

布衣出身的朱皇帝,小时候,为了生活,曾到皇觉寺当小行童,在寺里干过粗杂法,他入寺五十天,因为寺里缺食,他不得不带上木鱼,瓦钵四处云游化缘,长达三年之久。所以,除了一直跟着他身边的人,很少人知道他这段历史,建国后,许多大臣都不了解他有这段他认为不光彩的历史,僧人、和尚的字眼,在他面前都是最忌的字眼,许多大臣也因此不小心提及到他忌讳的字眼,而丢掉了性命。朱元璋还杀了一位受邀来中国讲学的印度高僧,高僧本意原是想写一首感恩诗,没想到融及到朱元璋忌讳的字眼,招来杀身,客死异国。不管怎样,历史已成过去,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的战乱局面。建立了明朝,成为一位开国皇帝。观其一生,毕竟还是功大于过,他建立的明朝,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得失功过,留给后世作评语!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巫蛊之术”是什么?为什么古代都对此明令禁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巫蛊之术属于巫术中的黑巫术,蛊是养在器皿中的毒虫,巫蛊之术就是用这些毒虫的毒素去害人。诅咒、偶人厌胜和毒蛊都是巫蛊之术的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将多种毒虫,如毒蛇、蜈蚣、蛤蟆等,一起放在瓮缸中饲养,让其自相残杀后剩下一只,其形态颜色都已变化,形似蚕状,皮肤金黄,这种蛊叫金蚕。也有说把十二种毒虫放在瓮缸

  • “纛”的读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纛”的读音是:dào“纛”释义:1.古代军队里的大旗。2.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九纛[jiǔdào]九纛两字来自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徽旗“九灏佐睢保九灏佐睿也称九足白徽或者九足白旗,蒙古人俗称“查干苏力德”,查干又译察汗,是白色的意思;苏力德又译苏勒德,是大竿的意思。组词狼纛[lán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语言文字相同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周朝代商后,周朝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官方语言,全国统一的官方文字,并且还出版了标准工具书,称之为《雅言》。《雅言》的作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新华字典》。《雅言》是周朝颁布的法定官方语言丶法定官方文字。隶属于周天子的各诸侯国,虽然有各自的语言、文字,但是各诸侯国权贵、官员都必须精通《雅言》。当时的诸侯国实

  • 王莽的巨毋霸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巨毋霸应该就是古代的姚明,属于身高特别高的人。《汉书》第九十九卷《王莽传》记载他身高有二米三左右(汉代一丈的长度),一般的马车装不下,拉不动他,一般的门他钻不过去,吃饭用铁筷子,睡觉要枕大鼓,可真不是一般的高。这人会一些驯兽术,类似于今天马戏团的驯兽师。《后汉书》第一卷《光武帝纪

  • 征集皇帝写错别字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在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经常可以看到四个字:“九华兮秀”。据说是乾隆皇帝的题词。于是很多商家,包括酒店、度假村纷纷借用这四个字。甚至有的将后两个字“兮秀”单独使用,让人不知所云。“兮”字在古代汉语中是语气助词,相当于“啊”。著名的句子有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果乾隆的题字用“兮”

  •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助力四阿哥破解了几次康熙皇帝的“帝王心术”?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之无限猜想200059首先我们不去探讨这是否就是在清王朝的雍正年间发生的历史,我们来分析一下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神人邬思道在雍亲王胤祯的夺嫡过程中化解了几次重大的政治危机?康熙皇帝的帝王心术,有几次被这位神人邬思道揣摩得相当准确并迎刃而解……(神人邬思道)自从四阿哥胤祯

  • 历史上委婉劝谏的三个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

  • 拜托~~~帮忙找几个忠臣进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长乐公主将要出嫁长孙仲,太宗以公主是皇后亲生,特别疼爱,敕令有关部门所给陪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徵劝谏说:“过去汉明帝想要分封皇子采邑,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呢?’均令分给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如今公主的陪送,比长公主多一倍,岂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太远吗?”太宗觉得有理,进宫

  • 为什么有些古装神话剧里面的妖怪不杀了皇上,反而还怕皇上?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杀皇上?闹呢!你看看申公豹,闻太师找来的妖怪,哪个不是对纣王恭恭敬敬的,人间帝王啊!开玩笑呢,一道旨意捣你老巢,山妖挖你山,树妖砍你树,猪妖吃你肉,你敢不服?哈哈,正经点。既然谈神话剧的事,就要把规则放在神话体系里谈,神话故事来于古人对当时社会体系的艺术加工,又加入对不可知事情的幻想,融为一体,慢慢

  • 从王侯将相到黎民百姓,古人真的相信“真龙天子”和“君权神授”吗?皇帝自己是否相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国人从来都是实用主义,天命不过是个工具。天命这玩意都是事后诸葛亮式的。一旦谁坐稳了位置,坐稳了位置的人就编出一套说词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吗,这就是所谓的谶言。什么代汉者当涂高,什么斩白蛇定天下,什么杨花落,李花荣,什么点检作天子,就都出来了。大部分老百姓这个时候都是相信这个家伙就是天命啊。当权者自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