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古人要用通假字?比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怎么不直接用“凋”字?

为什么古人要用通假字?比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怎么不直接用“凋”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38 更新时间:2024/2/27 21:48:05

谢邀。通假字是现代人的理解。古时候,字没有现如今的丰富、全面、分门别类,故在用字上,存在着约定俗成的写法。而这些,以今人的看法则称之为错、别字,实则不然。以为例,其义相当于今之雕,古时即作凋用。具体的用法分作几类:辟如今古字,异体字,同音字,借代字等。至于如应用,一是专家、一是实践,学习吧。还有古之仄声字,如歌字,具体要查文本、资料。

通假字是一种非复杂的现象,成因也十分多,不能以错字一概而论,下面试分析几种情况。

一种是本无其字,如“冬”,本像绳的两端,表“尽头”、“终结”之意。为表示一年的“终结”,借指“冬天”。这样用了一段时间,又在“冬”旁加“纟”,以示区分,专指“终结”本意。所以有了“冬”“终”,但在“冬”“终”不分那段时间时,都作“冬”,为了现代人理解,就有了“冬”通“终”这样的现象。这现的字还有许多“(乡)”、“()”;

有时表现的概念是抽象的如一些语气词之类的,就“随便”写个同音字上去,日后会觉得不妥,会加偏旁变成新字,去“隹”通“唯”。但有时会变得乱七八糟“於”“於乎”……好多,其实都是“呜呼”。

文字的分化也是一个原因,如“命”、“令”;“司”、“后”,属名的“司母戊”、“后母戊”,就是因为“司”乃“后”之反书,在当算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甲骨文中非常常见,后来为了适应逐渐变多的意项,才分化成两个字。

史记中有大量的“蚤”“早”相通,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早”字出现得较晚,在“早”出现之前,人们习惯用“蚤”表示早,有人认为是因为跳蚤在黎明之际吸血,让古人很苦恼,所以把两者联系了起来。不管怎么样“早”表示早的概念要比“蚤”字本身要晚。后来随着文字的发展,又造出了“早”字代替“蚤”,这是这对通假字的来源。

但按理来说汉朝时“早”字早已出现,但史记中仍有大量“蚤”代替“早”,为什么不用“早”呢?这是因为司马迁“尊重传统”的结果。因为有前人的传统,所以虽然已经有了这个字,但还是写沿用古人的写法。

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我曾经问过,古人写字没有统一标准,一个字写法多样,怎么判断对错?回答是:前人写过,且没有太大争议,就是对的,可以写。前人没写过,就不要乱来了,要慎重。

写小篆是最痛苦的:小篆只有万把字,很多现在用的字以前没有,又不能胡乱创造,就只能用“通假”,填补缺漏,实在没有通假字时,“造字”得小心翼翼,征求多方意见才敢下笔。

其实就现在来说,我们的标准文字,也不一定比古人用得有道理,所以有时候你认为古人用的是“错字”,但站在文字演变的角度上可能我们用的才是“错字”。

这是几种通假字来源,小编暂时想到的只要这么多,等想到其他的再来补充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中的避讳避讳制度?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避讳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避讳制度起源于周代,到秦代时,随着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避讳的办法才初步确立。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秦始皇的父亲名楚,楚这个字就被改称为荆。汉代律法规定,臣

  •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代哪个皇帝执政期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代宋神宗执政期间。熙宁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由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掌管。王安石委任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颁行新法。熙宁三年

  • 中国古代那个帝王是因为好色而丢了江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宠爱妲己不理国事被西周所灭;夏桀因为妹喜被商所灭;周幼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来被外族所灭;吴王夫差因为西施被越王勾践所灭;唐玄宗因为杨贵妃导致了安史之乱,虽历尽八年平叛成功,可大唐也日渐衰落;陈后主爱美人不爱江山最终导致灭国。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

  • ‘‘皇帝’’二字是如何由来的?皇是谁?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当秦王政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后,他便觉得如果依然使用自商、周以来就有的“王”这个称谓,已经不足以表明他的丰功伟绩,无法彰显他与古往今来统治者的不同,所以就下令让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和廷尉李斯等臣下商议,更改名号。群臣商议后上表说:上古时代的“五帝”,所能统领的

  • 朱元璋姓朱,那明朝猪叫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明朝那猪还得叫猪!朱元璋压根儿不会在意,因为避讳只避名不避姓,总不能叫别人不姓朱吗?朱元璋是穷苦老百姓出身,决不会断百姓活路,杀猪就是杀猪,哪个大臣要与“杀朱”联系起来,制造混乱,估计朱元璋先把大臣当猪宰了。有故事、野史为证。01、朱元璋写对联过年啦!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迎来了第一个春

  • 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会避讳“民”字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不仅是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就算他驾崩了,只有唐朝还在,就必须避他的讳。记得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最后一句话是:“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明明是“民风”,柳宗元却写作“人风”,没错,这便是避李世民的“民”字讳。唐朝,是一个把避讳制度玩出天际的朝代,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讲过,它不遵循

  • 因为自己姓朱又属猪,明武宗就下令全国禁止养猪,这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朱厚照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他

  • 朱元璋为何对“和尚”“僧人”等字眼相当忌讳,还因此杀了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记得看过一个电视剧《少年朱元璋》,专门讲了朱元璋小时候的事,那时他还叫朱重八。朱元璋去寺庙当和尚是无奈之举。当时先有瘟疫,瘟疫还没有过去,又是旱灾接着是蝗灾,他的父母与哥哥几乎同时去世,让朱元璋的家彻底败落,所谓“家破人亡”不过寥寥四字,但“事非经过不知难”,父母死无葬身之地,让朱元璋真正体会到了人

  • 古代的“巫蛊之术”是什么?为什么古代都对此明令禁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巫蛊之术属于巫术中的黑巫术,蛊是养在器皿中的毒虫,巫蛊之术就是用这些毒虫的毒素去害人。诅咒、偶人厌胜和毒蛊都是巫蛊之术的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将多种毒虫,如毒蛇、蜈蚣、蛤蟆等,一起放在瓮缸中饲养,让其自相残杀后剩下一只,其形态颜色都已变化,形似蚕状,皮肤金黄,这种蛊叫金蚕。也有说把十二种毒虫放在瓮缸

  • “纛”的读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纛”的读音是:dào“纛”释义:1.古代军队里的大旗。2.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九纛[jiǔdào]九纛两字来自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徽旗“九灏佐睢保九灏佐睿也称九足白徽或者九足白旗,蒙古人俗称“查干苏力德”,查干又译察汗,是白色的意思;苏力德又译苏勒德,是大竿的意思。组词狼纛[l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