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中的避讳避讳制度?

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中的避讳避讳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890 更新时间:2024/1/16 17:56:46

避讳大体可分两类:

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

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避讳制度起源于周代,到秦代时,随着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避讳的办法才初步确立。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秦始皇的父亲名楚,楚这个字就被改称为荆。汉代律法规定,臣民上书言事若触犯帝王名讳属犯罪。到了晋代,避讳制度日臻严密,在许多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如“授官与本名同宜改”、“山川与庙讳同应改”等等。甚至皇后的名字也在避讳之列,简文帝郑太后名阿春,当时凡有春字的地名都以阳字代替,如富春改为富阳,宜春改为宜阳。晋代人还特别重视家讳,别人言谈中若涉及自己父亲、祖父的名字就得赶快哭泣,对表对父、祖之孝心。《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东晋桓温之子桓玄一日设宴待客,有位宾客嫌酒太凉,要侍者“温一温”,桓玄一听此“温”字,马上痛哭流涕,一直哭到不能出声。由于在言谈中容易触犯别人的家讳,很多人都很重视谱学研究,以免言语不慎触怒他人。在南北朝时,士大夫都以善避私讳为荣。南朝刘宋太保王弘,精通谱学,能“日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当时竟被传为美谈。在唐朝,避讳成为政府颁布的法律,不少人因不慎触讳丢官去职,断送仕途。著名诗人李贺的父亲名晋肃,由于“晋”与“进”同音,当时人认为他不能中进士,虽然有韩愈帮忙,专门写了《讳辩》为之辩白,但李贺最终没能参加进士科考试。恶讳(表示深恶痛绝的避讳)也首先在唐朝兴起。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憎恶安禄山之名,改安化郡为顺化郡,广东宝安县也被改为东莞县。宋代是避讳最严的一个朝代,庙讳就达到50个字,科举考试中,举子“举场试卷,小涉疑似,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失去中榜机会。宋孝宗时,应避讳的文字达到278个,文人士子遣词造句如履薄冰,举步维艰。至于因避讳不敢做某事、担任某官的更是常有。宋司马光被遣出使辽国,但因辽主名耶律德光,司马光只好以同名难避而辞退了这一差使。元朝,由于是少数民族的政权,几乎没有避讳制度了,大臣上书也敢直呼皇帝的大名。清朝统治者嫉恨中原人民视其为外族,除皇帝名之外,胡、夷、虏、狄等字都在避讳之列。乾隆四十二年,江西举子王锡候在《字贯》中触犯了康熙、乾隆帝名讳,满门抄斩,令天下士子心惊胆颤。避讳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三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彻底废除。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产生许多讹误。但如果能掌握它,却可以用来审定古书及文物的时代和识别其真伪,因为造假者图一时之快往往很少顾及避讳问题,前代避了后代的讳,或该避的讳没有避,都可以成为确定其伪品的依据。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代哪个皇帝执政期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代宋神宗执政期间。熙宁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由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掌管。王安石委任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颁行新法。熙宁三年

  • 中国古代那个帝王是因为好色而丢了江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宠爱妲己不理国事被西周所灭;夏桀因为妹喜被商所灭;周幼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来被外族所灭;吴王夫差因为西施被越王勾践所灭;唐玄宗因为杨贵妃导致了安史之乱,虽历尽八年平叛成功,可大唐也日渐衰落;陈后主爱美人不爱江山最终导致灭国。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

  • ‘‘皇帝’’二字是如何由来的?皇是谁?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当秦王政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后,他便觉得如果依然使用自商、周以来就有的“王”这个称谓,已经不足以表明他的丰功伟绩,无法彰显他与古往今来统治者的不同,所以就下令让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和廷尉李斯等臣下商议,更改名号。群臣商议后上表说:上古时代的“五帝”,所能统领的

  • 朱元璋姓朱,那明朝猪叫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明朝那猪还得叫猪!朱元璋压根儿不会在意,因为避讳只避名不避姓,总不能叫别人不姓朱吗?朱元璋是穷苦老百姓出身,决不会断百姓活路,杀猪就是杀猪,哪个大臣要与“杀朱”联系起来,制造混乱,估计朱元璋先把大臣当猪宰了。有故事、野史为证。01、朱元璋写对联过年啦!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迎来了第一个春

  • 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会避讳“民”字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不仅是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就算他驾崩了,只有唐朝还在,就必须避他的讳。记得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最后一句话是:“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明明是“民风”,柳宗元却写作“人风”,没错,这便是避李世民的“民”字讳。唐朝,是一个把避讳制度玩出天际的朝代,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讲过,它不遵循

  • 因为自己姓朱又属猪,明武宗就下令全国禁止养猪,这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朱厚照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他

  • 朱元璋为何对“和尚”“僧人”等字眼相当忌讳,还因此杀了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记得看过一个电视剧《少年朱元璋》,专门讲了朱元璋小时候的事,那时他还叫朱重八。朱元璋去寺庙当和尚是无奈之举。当时先有瘟疫,瘟疫还没有过去,又是旱灾接着是蝗灾,他的父母与哥哥几乎同时去世,让朱元璋的家彻底败落,所谓“家破人亡”不过寥寥四字,但“事非经过不知难”,父母死无葬身之地,让朱元璋真正体会到了人

  • 古代的“巫蛊之术”是什么?为什么古代都对此明令禁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巫蛊之术属于巫术中的黑巫术,蛊是养在器皿中的毒虫,巫蛊之术就是用这些毒虫的毒素去害人。诅咒、偶人厌胜和毒蛊都是巫蛊之术的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将多种毒虫,如毒蛇、蜈蚣、蛤蟆等,一起放在瓮缸中饲养,让其自相残杀后剩下一只,其形态颜色都已变化,形似蚕状,皮肤金黄,这种蛊叫金蚕。也有说把十二种毒虫放在瓮缸

  • “纛”的读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纛”的读音是:dào“纛”释义:1.古代军队里的大旗。2.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九纛[jiǔdào]九纛两字来自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徽旗“九灏佐睢保九灏佐睿也称九足白徽或者九足白旗,蒙古人俗称“查干苏力德”,查干又译察汗,是白色的意思;苏力德又译苏勒德,是大竿的意思。组词狼纛[lán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语言文字相同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周朝代商后,周朝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官方语言,全国统一的官方文字,并且还出版了标准工具书,称之为《雅言》。《雅言》的作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新华字典》。《雅言》是周朝颁布的法定官方语言丶法定官方文字。隶属于周天子的各诸侯国,虽然有各自的语言、文字,但是各诸侯国权贵、官员都必须精通《雅言》。当时的诸侯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