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魏孝文帝真的有李欢这个名字吗?

北魏孝文帝真的有李欢这个名字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996 更新时间:2024/1/16 13:02:03

魏孝文帝指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李欢是电视剧中朔造的人物,其原型是孝文帝元宏。

历史上没有李欢这样一个皇帝,电视剧《拐个皇帝回现代》中的李欢是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原型塑造的,关于拓跋宏简介如下: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拓跋宏病逝,谥孝文皇帝,庙号高祖。

北魏是怎么崛起的,历经多少代帝王?

感谢邀请!北魏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个部分。拓跋氏原来的居住地在今天的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大兴安岭北部嘎仙洞附近。拓跋部在历史上开始兴起的时侯是在成帝拓跋毛时期,据《魏书·序记》记载,他“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这里说的三十六国大概是指三十六个部落,大姓九十九则是指这三十六个部落是由九十九个大姓组成。而拓跋毛在这个时期应该是被推选为三十六个部落的联盟酋长。这也是拓跋氏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在鲜卑族中开始崭露头脚。

拓跋部到了宣帝拓跋推寅(鲜卑语里称善于钻研问题的人叫推寅,宣帝也是拓跋部第一个推寅)时正是东汉初年,当时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保塞,草原上出现了大面积真空状态,鲜卑族在拓跋推寅的领导下也南迁到今天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的贝尔湖。拓跋部在这里生活了七代,到了献帝拓跋邻的时侯把拓跋部分成了八个小部落,命这八个小部落放弃呼伦湖附近的牧地,继续向南迁移。拓跋邻的儿子拓跋诘汾听从了父亲的命令也开始迁移,最后移到了原来匈奴的故地。这一支后来又在拓跋诘汾的儿子秃发疋孤的率领下迁到了河西地区。而秃发疋孤的曾孙树机能在晋武帝时曾攻破凉州,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秃发乌孤就是这一支的后人,而秃发即是拓跋的异译。

拓跋氏的另一支,也就是拓跋诘汾的次子拓跋力微起,长期游牧于云中一带(今天的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云中古城)。因为鲜卑族和乌桓族的习俗是把头发剃去一半,而拓跋部还打着辫子,因此被当时人称为“索头鲜卑”。

公元258年(魏甘露三年),拓跋力微兼并了原来所依俯的没鹿回部后,势力大增,“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弦上马二十余万”。并在这年四月举行了“祭天”大典,开了一个由诸部首领参加的一个部落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拓跋力微正式取得了部落联盟的领导权,成为各部落的大酋长。这一时期拓跋部还没有形成正式的国家,他们既没有法律,也没有监狱,遇到诉讼事项都是由大酋长和四部落大人商议判决。拓跋力微死后,刚刚形成不久的部落联盟也分崩离析,拓跋族暂时陷入了衰微。到了公元295年,拓跋力微的少子禄官统部,拓跋部又开始强盛起来,禄官仿制匈奴,分国人为中、东、西三部。禄官为上酋,为东部;力微长子,沙漠汗之子猗为中部;猗之弟猗卢为西部。到了公元308年,猗卢部摄三部,“控弦骑士四十余万”,成为塞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时值西晋末年,中原大乱,西晋并州刺史刘琨想依靠拓跋部来对抗前赵和后赵,因此请求封猗卢为代公,后来又在公元314年进封为代王,并割让今天山西代县附近的五县之地给拓跋部。这样一来,拓跋部势力更加强大,并得到了很多晋人的归附,但是他想入主中原的野心却一直无法达到。拓跋猗卢后来传位于拓跋郁律,由于南下中原受阻,拓跋部开始了向西发展,并兼并了乌孙故地,控弦之士达百万。后来又传位于拓跋什翼犍。由于什翼犍曾在后赵为质十年之久,因此对汉文化非常敬仰。他即代王位后,行汉制,置汉官,并开始制定法律,开始初具一个国家的规模。公元340年,拓跋什翼犍定都于云中的盛乐宫,又在第二年于盛乐宫故城南八里筑新城,代国(拓跋部)开始有了稳定的政治中心。公元376年,前秦苻坚出兵二十万攻打代国,拓跋什翼犍大败,逃往阴山之北,部落也随之离散,后又遭到高车部的攻打,拓跋什翼犍无奈只得退回漠南,回到云中后就被其子君所杀,代国最终被前秦所灭。

代国灭亡后,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先后流亡于孤独部和贺兰部。淝水之战后,前奏政权覆亡,慕容垂在中山称帝,建立后燕。公元386年,拓跋也纠合旧部在今天的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即代王位,同年改国号为魏,年号登国,史称北魏。那时匈奴的孤独部势力非常强大,拓跋是慕容垂的外甥,因此他支持拓跋灭亡了孤独部和贺兰部。此战结束后,拓跋俘获良马三十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二部消灭后,拓跋的北魏成为塞外唯一的强国。慕容垂看到拓跋势力大增,恐将来会成为后燕的头号强敌,并且也看上了北魏俘获的大量牛羊良马,于是在公元395年5月命太子慕容宝率兵八万进攻拓跋。拓跋避而不战,转移到了今天的内蒙古伊克昭盟,到了这年十月二十一日,慕容宝寻找北魏主力决战的目的一直没有达到,塞外的天气也越来越寒冷难敌,只得撤兵。拓跋抓住战机,于十一月九日亲率精骑二万追击慕容宝,在第二天的决战中大败慕容宝,慕容宝仅单骑逃走,慕容垂将俘虏的四五万燕兵集体坑杀,后燕实力大损。公元396年,慕容垂决定亲率大军讨伐拓跋,直扑云中,此时拓跋已退守到今天的山西左云西北。之后慕容垂又攻陷了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并在那里待了十天,拓跋退保阴山。慕容垂的这次出兵也是想寻找到北魏的主力后伺机歼灭,但也是无功而返,并在班师途中病死,平城也在不久后失守。慕容垂死后,拓跋已没有对手,遂挟其优越骑兵长驱直入中原。很快攻下了晋阳,中山,邺等重镇,尽有山西、河北二省之地。公元398年,拓跋定都平城,即皇帝位,是为道武帝。到了其孙太武帝拓跋焘时,灭匈奴夏国赫连氏,北燕冯氏,卢水胡北凉沮渠氏,统一了黄河流域,与江东的刘宋王朝王朝南北对峙,中国正式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到了公元450年,拓跋焘又进兵江淮,掠五万余家而还。这个时期开始,北魏的实力已经压倒刘宋了。北魏也正式进入了全盛时期。

北魏历经十二帝,共一百四十九年(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清皇帝玉玺有几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大清25颗玉玺清朝皇帝的印章有两种,一种是皇帝处理政务发号施令所用,比如皇帝之玺。还有一种是闲章,就是皇帝吟诗作画,赏赐大臣用的,比如“丛云”。一般玉制为多。秦始皇的传国玉玺至今没有下落。传国玉玺,是秦始皇是用神奇的和氏壁镌刻的。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出自

  • 北魏皇帝为何有人说个个都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历史淘沙,这个问题由我来答。这个问题问的有些奇怪,北魏皇帝短命是事实,不是有人说才这样的。拓跋、拓跋涛这些北魏前期赫赫有名的皇帝,都是在正直壮年时期被刺杀;拓拔余、拓拔弘都是因为皇帝被刺杀才上位的,结果又被迅速结束了性命;拓跋嗣和拓拔都是英年早逝,拓拔弘是被冯太后毒死。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以后的

  •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对中国历史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一脉相承。如果我们将之视为一体,那么从北魏建国至隋朝一统天下,便犹如秦国历五百年终灭六国。1,北魏的历程公元383年,前秦苻坚败于淝水。三年后,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复国成功,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呼和浩特)。至公元398年,拓跋正式改国号为“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史

  • 赵武灵王和北魏道武帝拓跋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你提的是一个比较问题,比较的对象不同,标准也不一样,比如说,两个文人谁厉害,要比较谁的知识渊博;要比较两个武士谁厉害,要比较其中谁武艺高强;比较两个帝王谁厉害,当然看谁治国能力强。下面试分析赵武灵王和北魏道武帝拓跋谁厉害:一,在初期巩固政权中两人能力不相上下赵武灵王父亲死后,楚秦燕齐四国想趁会葬

  • 中国古代王朝历代皇帝年号众多,为何清朝皇帝基本都是一个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不只是清朝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朝皇帝亦是如此,有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明清实行的是一世一元制。什么是一世一元制呢,就是皇帝在位期间只能用一个年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还要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1368年明朝开国,朱元璋建元洪武。这位后世看来的残暴皇帝,因为出身于农民,其实对于农民还是不错的,朱元璋不喜欢

  • 传国玉玺历经千年为何神秘失踪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玉玺这东西应该是真有,但啥时候没了这事就不好说了。在豹眼看来,恐怕没有经历千年,传国玉玺存世的时间并没有多久。后世那些所谓的传国玉玺,应该不会是原来的那个,恐怕都是赝品。01传国玉玺的由来,及第一次丢失的经历据说秦始皇称帝后,命人用和氏璧镌刻了这个传世玉玺。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由玉工孙寿

  • 消失的那个传国玉玺有留下使用过的圣旨啊文书啊命令啊的文物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来从传国玉玺本身的历史进程,来分析一下,是否还有留下带有传国玉玺印章的文物。传国玉玺的诞生传国玉玺第一次是出现在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这本史书上的。据记载,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在攻破赵国之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和氏璧(传国玉玺),并且留下了“完璧归赵”的典故。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天下之

  • 北魏政权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重大贡献就是消灭了黄河流域的大小割据势力,结束了十六国纷乱,基本统一了北方。形成了南北朝对峙局面,为后来隋统一全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拓跋氏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原住在嫩江流域、兴安岭附近。北魏的主要建立者是拓跋,立国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成为了北方最为强大

  • 历代文献中,传国玉玺是何模样?和人们想象中的一样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玉玺长什么样子,我想连古人都没见过的,失传已有2千多年了,虽然说历史有记载,但那也只是文字记录而已!具体什么形状,对于我们并不重要,就拿我来说它就是个象征着权力,地位的印信,今天,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用皇帝用过的章多得去了!它们都称玉玺,无论是金子做的,还是铜铸的,玉雕的印信统称为玉玺,可见国人对

  • 为什么清朝时会有一些小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270余年的江山,共传12帝,其中,未成年人登基为帝的包括:顺治6岁,康熙8岁,同治6岁,光绪4岁,宣统3岁。之所以这么小就作皇帝,各有其历史原因。众所周知,清朝实行八旗制。努尔哈赤时代,形成了八旗主共治国政的传统。因此,对于谁继承皇位,也要交由八旗主等人组成的诸王会议讨论。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