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文帝指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李欢是电视剧中朔造的人物,其原型是孝文帝元宏。
历史上没有李欢这样一个皇帝,电视剧《拐个皇帝回现代》中的李欢是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原型塑造的,关于拓跋宏简介如下: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拓跋宏病逝,谥孝文皇帝,庙号高祖。
北魏是怎么崛起的,历经多少代帝王?
感谢邀请!北魏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个部分。拓跋氏原来的居住地在今天的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大兴安岭北部嘎仙洞附近。拓跋部在历史上开始兴起的时侯是在成帝拓跋毛时期,据《魏书·序记》记载,他“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这里说的三十六国大概是指三十六个部落,大姓九十九则是指这三十六个部落是由九十九个大姓组成。而拓跋毛在这个时期应该是被推选为三十六个部落的联盟酋长。这也是拓跋氏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在鲜卑族中开始崭露头脚。
拓跋部到了宣帝拓跋推寅(鲜卑语里称善于钻研问题的人叫推寅,宣帝也是拓跋部第一个推寅)时正是东汉初年,当时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保塞,草原上出现了大面积真空状态,鲜卑族在拓跋推寅的领导下也南迁到今天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的贝尔湖。拓跋部在这里生活了七代,到了献帝拓跋邻的时侯把拓跋部分成了八个小部落,命这八个小部落放弃呼伦湖附近的牧地,继续向南迁移。拓跋邻的儿子拓跋诘汾听从了父亲的命令也开始迁移,最后移到了原来匈奴的故地。这一支后来又在拓跋诘汾的儿子秃发疋孤的率领下迁到了河西地区。而秃发疋孤的曾孙树机能在晋武帝时曾攻破凉州,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秃发乌孤就是这一支的后人,而秃发即是拓跋的异译。
拓跋氏的另一支,也就是拓跋诘汾的次子拓跋力微起,长期游牧于云中一带(今天的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云中古城)。因为鲜卑族和乌桓族的习俗是把头发剃去一半,而拓跋部还打着辫子,因此被当时人称为“索头鲜卑”。
公元258年(魏甘露三年),拓跋力微兼并了原来所依俯的没鹿回部后,势力大增,“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弦上马二十余万”。并在这年四月举行了“祭天”大典,开了一个由诸部首领参加的一个部落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拓跋力微正式取得了部落联盟的领导权,成为各部落的大酋长。这一时期拓跋部还没有形成正式的国家,他们既没有法律,也没有监狱,遇到诉讼事项都是由大酋长和四部落大人商议判决。拓跋力微死后,刚刚形成不久的部落联盟也分崩离析,拓跋族暂时陷入了衰微。到了公元295年,拓跋力微的少子禄官统部,拓跋部又开始强盛起来,禄官仿制匈奴,分国人为中、东、西三部。禄官为上酋,为东部;力微长子,沙漠汗之子猗为中部;猗之弟猗卢为西部。到了公元308年,猗卢部摄三部,“控弦骑士四十余万”,成为塞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时值西晋末年,中原大乱,西晋并州刺史刘琨想依靠拓跋部来对抗前赵和后赵,因此请求封猗卢为代公,后来又在公元314年进封为代王,并割让今天山西代县附近的五县之地给拓跋部。这样一来,拓跋部势力更加强大,并得到了很多晋人的归附,但是他想入主中原的野心却一直无法达到。拓跋猗卢后来传位于拓跋郁律,由于南下中原受阻,拓跋部开始了向西发展,并兼并了乌孙故地,控弦之士达百万。后来又传位于拓跋什翼犍。由于什翼犍曾在后赵为质十年之久,因此对汉文化非常敬仰。他即代王位后,行汉制,置汉官,并开始制定法律,开始初具一个国家的规模。公元340年,拓跋什翼犍定都于云中的盛乐宫,又在第二年于盛乐宫故城南八里筑新城,代国(拓跋部)开始有了稳定的政治中心。公元376年,前秦苻坚出兵二十万攻打代国,拓跋什翼犍大败,逃往阴山之北,部落也随之离散,后又遭到高车部的攻打,拓跋什翼犍无奈只得退回漠南,回到云中后就被其子君所杀,代国最终被前秦所灭。
代国灭亡后,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先后流亡于孤独部和贺兰部。淝水之战后,前奏政权覆亡,慕容垂在中山称帝,建立后燕。公元386年,拓跋也纠合旧部在今天的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即代王位,同年改国号为魏,年号登国,史称北魏。那时匈奴的孤独部势力非常强大,拓跋是慕容垂的外甥,因此他支持拓跋灭亡了孤独部和贺兰部。此战结束后,拓跋俘获良马三十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二部消灭后,拓跋的北魏成为塞外唯一的强国。慕容垂看到拓跋势力大增,恐将来会成为后燕的头号强敌,并且也看上了北魏俘获的大量牛羊良马,于是在公元395年5月命太子慕容宝率兵八万进攻拓跋。拓跋避而不战,转移到了今天的内蒙古伊克昭盟,到了这年十月二十一日,慕容宝寻找北魏主力决战的目的一直没有达到,塞外的天气也越来越寒冷难敌,只得撤兵。拓跋抓住战机,于十一月九日亲率精骑二万追击慕容宝,在第二天的决战中大败慕容宝,慕容宝仅单骑逃走,慕容垂将俘虏的四五万燕兵集体坑杀,后燕实力大损。公元396年,慕容垂决定亲率大军讨伐拓跋,直扑云中,此时拓跋已退守到今天的山西左云西北。之后慕容垂又攻陷了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并在那里待了十天,拓跋退保阴山。慕容垂的这次出兵也是想寻找到北魏的主力后伺机歼灭,但也是无功而返,并在班师途中病死,平城也在不久后失守。慕容垂死后,拓跋已没有对手,遂挟其优越骑兵长驱直入中原。很快攻下了晋阳,中山,邺等重镇,尽有山西、河北二省之地。公元398年,拓跋定都平城,即皇帝位,是为道武帝。到了其孙太武帝拓跋焘时,灭匈奴夏国赫连氏,北燕冯氏,卢水胡北凉沮渠氏,统一了黄河流域,与江东的刘宋王朝王朝南北对峙,中国正式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到了公元450年,拓跋焘又进兵江淮,掠五万余家而还。这个时期开始,北魏的实力已经压倒刘宋了。北魏也正式进入了全盛时期。
北魏历经十二帝,共一百四十九年(公元386年~公元5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