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魏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北魏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441 更新时间:2024/1/26 19:12:30

孝文帝不彻底的汉化改革造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让北魏走向灭亡,而雌雄双煞胡太后和尔朱荣是北魏亡国祸首。

历史,总是幽默的。

自道武帝拓跋起,子贵母死,己成魏王朝不可变更更的祖制。

唯有胡太后诞下肃宗明皇帝元诩后,侥幸逃过被杀的命运,最终国权在手,号令天下。

而恰恰在她身上,发生了魏王朝列祖列宗最担心,一直设法避免最终却没法避免的事:

主少母壮,骄淫自恣。。

胡太后因为乱搞男女关系,母子之间嫌隙日深,最后毒杀自己亲子,给尔朱荣一个清君侧的机会。

羯族北魏掘墓人尔朱荣上台了。

讲尔朱荣不能不提六镇之乱了:

当时北魏汉化选择的道路是高层融入,底层抛弃。

当年北魏建国之初,道武帝拓跋迁都平,(今山西大同)当时活跃在蒙古高原上的柔然是北魏最强劲的对手,对平城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首都安全,道武帝在西北边陲设置了若干个军镇用来拱卫平城。

当时还没有准确的数字,很多边镇也没有固定治所,统称为“北镇”,一直到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巡视北镇时才第一次出现“六镇”一词。

所谓六镇,具体是指:

沃野镇(今内蒙古临河县西南)

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

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西)

抚冥镇(今内蒙古四王子旗东南)

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

怀荒镇(今河北张北)

由于六镇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平城的重要防御屏障,北魏前期中期一直高度重视这里。

各镇设镇都大将及僚属,各镇将领全部由鲜卑贵族担任,六镇驻军也都是鲜卑人。

当时能到六镇任职是身份的象征,北魏皇帝也把六镇视为掌上明珠,地位无人可及。

太和十八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六镇一下子从京畿重镇变成了边陲军镇,从天子近臣变成了北疆孤臣,这里不再是地位、权势的象征。

后来

北魏朝廷集中物力、人力、财力建设新都洛阳,积极对南朝开战开疆拓土,大力推动全面汉化。

保守鲜卑贵族聚集的六镇逐渐被遗忘。

六镇逐渐沦为了收容政治犯、死囚的劳改所,充军发配的都扔那里。

秦朝的长城、汉唐的岭南、宋朝的沙门岛、明朝的云南、清朝的宁古塔,而北魏的六镇,都是充军流放的黄金热点地区。

作为本族的鲜卑人居然直接造反,无论鲜卑正规军还是叛军,均对洛阳世家恨之入骨,只能说明他们的贫困非常严重。

所以六镇起兵叛乱,互相攻杀,最后分东西两魏。

而尔朱荣的河阴之难让北魏政治体系和鲜卑高层彻底崩溃!

北魏衰亡的真相看似六镇之乱,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的:

由于世家大族方面,北魏统治力要弱得多,它动摇不了地方豪强的统治地位。

汉族豪强,它动不了,也不敢动

所以它选择的道路是从各种方面去拉拢世家,把自己的高层融入士族,底层直接抛弃。

造成了阶级矛盾!

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汉化改革,其实没有错,但汉化改革不彻底。

这就直接导致南部进行了汉化,而留在北部居民依然保持这鲜明的鲜卑文化。

其实就是政策贯穿不彻底。

造成北魏内部的文化分裂!

所谓的门阀制度也没有接纳北方的贵族,导致北方的贵族对此相当的不满。

时间久了就导致了北魏的内部分裂为以平城为中心的鲜卑文化和洛阳为中心的汉族文化的对冲。

最终爆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发生了冲突,这直接加速了北魏的灭亡进程!

造成了文化和民族矛盾!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拓跋宏英年早逝,后继无人能继续他的政策。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皇室后代人丁兴旺,为了选择下一位优秀的皇帝做准备。而一旦出现后继无人就会导致政权格局,分崩离析。

从稳固统治的角度来说,北魏孝文帝改革目标是建立鲜卑汉世家的社会,只能说成功了一半,并埋下了早亡的祸根。

不彻底的改革,在自己民族内部过快的造成世家大族与平民奴婢的对立,被自己的本族推翻,自己的王朝跪了,但鲜卑世家最后终归融入,形成隋和唐初的局面。

喜欢蓉儿这个女性历史爱好者的请关注下

北魏掘墓人尔朱荣镇楼

北魏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老妖无力也无意去探讨孝文帝汉化改革后统治阶层的腐化与利益分配不均以及改革遗留问题的应对无力。

权做讲故事,唠一唠北魏末期的混乱

1、不得不提的六镇之乱北魏建国之初,六镇是抵御柔然的防线,来这里任职都是北魏贵族才有资格。

但是孝文帝改革,全盘接受汉文化的同时把门阀制度也吸收了过来,迁都之后却没有照顾到六镇军民,所以孝文帝改革减轻了民族矛盾,却激化了阶级矛盾。

六镇从政治地位到经济的全面没落,让六镇原本的鲜卑贵族等心有不平。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的力量,动摇了整个北魏的局势。

天灾+人祸,让六镇人终于忍不下去。

先是怀荒镇民因为镇将不发粮廪,杀人造反;接着破六韩拔陵聚众杀镇将反

导火索已经点燃,北魏开始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先后有杜洛周、葛荣、邢杲、万俟丑奴之乱

在北魏风雨飘摇之际,急需一位定海神针式的人物来稳住朝廷,一代枭雄尔朱荣就在这个时候展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定住了将要倾覆的北魏。

在北魏招募部落兵镇压农民起义时,尔朱荣就把握机会率领部落契胡骑士东征西讨扩大势力,尤其是在镇压六镇起义是,收罗人才选贤任能,贺拔岳、贺拔胜、高欢、宇文泰等后期大佬都在尔朱荣麾下任事。

2、惨绝人寰的河阴之变实力强胜的尔朱荣在等待时机入主朝廷,上天还真给了他机会。

逐渐长大的孝明帝与长期掌权第二次临朝的胡太后展开了权力的争夺。寻求支援的孝明帝给尔朱荣下诏带兵入京,谁料尔朱荣还没进京,孝明帝就被胡太后与情夫毒死,还将孝明帝的女儿元姑娘假称太子登基,后又立三岁的元钊为帝

尔朱荣自然不愿意失去这么好的机会,于是就借为孝明帝报仇为由拥立元子攸为帝,率军攻入洛阳,将躲进永宁寺出家为尼的胡太后揪了出来,与元钊一起沉了黄河。

之后听从亲信计谋,邀请元子攸与朝中文武百官到呵阴祭天,将朝中2000多名官员全部扔进黄河,制造了河阴之变。

从此北魏进入了傀儡阶段,朝政先后由尔朱荣、尔朱兆把持,直到高欢与宇文泰分裂北魏。

3、血溅宫廷,枭雄落幕,北魏进入群雄逐鹿时代尔朱荣在晋阳遥控朝政,引起昔日盟友孝庄帝元子攸的不满,密谋除掉尔朱荣。

于是借皇后生子之际,孝庄帝让尔朱荣进宫祝贺,趁机杀了尔朱荣。但尔朱家势力仍在,孝庄帝被反扑的尔朱兆给抓住。

接下来北魏皇帝是谁已经不重要,只能充当背景板。

尔朱兆执政期间,高欢设计让尔朱兆派自己到河北招降六镇军民,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后与尔朱氏决裂、在广阿、韩陵两战大败尔朱兆,逼其自尽,随后高欢成为北魏朝廷的掌控者。

高欢立元修为帝掌控北魏,唯一能抗衡高欢的只有关中大行台贺拔岳。孝武帝元修想要摆脱高欢的控制,也指望贺拔岳。接到皇帝密诏的贺拔岳开始组建声名赫赫的关陇集团。

历史总是充满偶然性。

在高欢的挑拨下,侯莫陈悦诱杀贺拔岳却因为心存犹豫没有接管贺拔岳的军队。群龙无首的贺拔岳麾下将帅开始推选首领。

赵贵去接宇文泰;李渊的祖父李虎跑去劝说贺拔胜接管,结果贺拔胜没有同意,而宇文泰到了贺拔军,接管了领导权。

从此北方大地上就开始了宇文泰与高欢两颗明星的较量。

而北魏也随着两人的较量分裂为东西魏,孝武帝为摆脱高欢控制,投奔宇文泰,为西魏。

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迁都于邺,为东魏

4、东魏与西魏的灭亡东魏傀儡皇帝元善见,在历经高欢、高澄专权后,到高洋篡位,被废为中山王,次年被高洋毒死。北齐建立,东魏亡

西魏元修投奔宇文泰后,想要亲政,结果被宇文泰以与从姊妹淫乱为由毒死,立元宝炬为帝。

元宝炬去世后,元钦继位,妄想谋害宇文泰夺回权力,事败被废毒杀。元廓继位,宇文泰死后长子宇文觉继承宇文泰的权力与爵位,宇文护辅政,逼元廓禅位。北周建立,西魏亡

就此拓跋氏建立的大魏国正式步入历史。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魏孝文帝真的有李欢这个名字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魏孝文帝指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李欢是电视剧中朔造的人物,其原型是孝文帝元宏。历史上没有李欢这样一个皇帝,电视剧《拐个皇帝回现代》中的李欢是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原型塑造的,关于拓跋宏简介如下: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

  • 大清皇帝玉玺有几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大清25颗玉玺清朝皇帝的印章有两种,一种是皇帝处理政务发号施令所用,比如皇帝之玺。还有一种是闲章,就是皇帝吟诗作画,赏赐大臣用的,比如“丛云”。一般玉制为多。秦始皇的传国玉玺至今没有下落。传国玉玺,是秦始皇是用神奇的和氏壁镌刻的。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出自

  • 北魏皇帝为何有人说个个都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历史淘沙,这个问题由我来答。这个问题问的有些奇怪,北魏皇帝短命是事实,不是有人说才这样的。拓跋、拓跋涛这些北魏前期赫赫有名的皇帝,都是在正直壮年时期被刺杀;拓拔余、拓拔弘都是因为皇帝被刺杀才上位的,结果又被迅速结束了性命;拓跋嗣和拓拔都是英年早逝,拓拔弘是被冯太后毒死。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以后的

  •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对中国历史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一脉相承。如果我们将之视为一体,那么从北魏建国至隋朝一统天下,便犹如秦国历五百年终灭六国。1,北魏的历程公元383年,前秦苻坚败于淝水。三年后,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复国成功,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呼和浩特)。至公元398年,拓跋正式改国号为“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史

  • 赵武灵王和北魏道武帝拓跋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你提的是一个比较问题,比较的对象不同,标准也不一样,比如说,两个文人谁厉害,要比较谁的知识渊博;要比较两个武士谁厉害,要比较其中谁武艺高强;比较两个帝王谁厉害,当然看谁治国能力强。下面试分析赵武灵王和北魏道武帝拓跋谁厉害:一,在初期巩固政权中两人能力不相上下赵武灵王父亲死后,楚秦燕齐四国想趁会葬

  • 中国古代王朝历代皇帝年号众多,为何清朝皇帝基本都是一个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不只是清朝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朝皇帝亦是如此,有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明清实行的是一世一元制。什么是一世一元制呢,就是皇帝在位期间只能用一个年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还要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1368年明朝开国,朱元璋建元洪武。这位后世看来的残暴皇帝,因为出身于农民,其实对于农民还是不错的,朱元璋不喜欢

  • 传国玉玺历经千年为何神秘失踪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玉玺这东西应该是真有,但啥时候没了这事就不好说了。在豹眼看来,恐怕没有经历千年,传国玉玺存世的时间并没有多久。后世那些所谓的传国玉玺,应该不会是原来的那个,恐怕都是赝品。01传国玉玺的由来,及第一次丢失的经历据说秦始皇称帝后,命人用和氏璧镌刻了这个传世玉玺。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由玉工孙寿

  • 消失的那个传国玉玺有留下使用过的圣旨啊文书啊命令啊的文物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来从传国玉玺本身的历史进程,来分析一下,是否还有留下带有传国玉玺印章的文物。传国玉玺的诞生传国玉玺第一次是出现在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这本史书上的。据记载,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在攻破赵国之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和氏璧(传国玉玺),并且留下了“完璧归赵”的典故。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天下之

  • 北魏政权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重大贡献就是消灭了黄河流域的大小割据势力,结束了十六国纷乱,基本统一了北方。形成了南北朝对峙局面,为后来隋统一全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拓跋氏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原住在嫩江流域、兴安岭附近。北魏的主要建立者是拓跋,立国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成为了北方最为强大

  • 历代文献中,传国玉玺是何模样?和人们想象中的一样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玉玺长什么样子,我想连古人都没见过的,失传已有2千多年了,虽然说历史有记载,但那也只是文字记录而已!具体什么形状,对于我们并不重要,就拿我来说它就是个象征着权力,地位的印信,今天,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用皇帝用过的章多得去了!它们都称玉玺,无论是金子做的,还是铜铸的,玉雕的印信统称为玉玺,可见国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