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

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792 更新时间:2023/12/11 14:25:40

秦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历代君王都能保住关中之地,历经数百年,不仅没有衰败,反而在战国时期越来越强盛。

秦王嬴政,利用了十年时间,攻伐六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公元前221年,秦朝正式一统天下,可是仅仅15年时间,在公元前207年,秦朝宣布灭亡。

历代秦帝国的君王们,如果看到这强盛数百年的国家,在仅仅25年的折腾下,就被搞灭亡了,他们会不会咒骂秦始皇呢?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如果知道自己的王朝,只有15年的寿命,他会后悔吗?

01不用历代秦王骂,秦国那些贵族就会骂得秦始皇狗血喷头。商鞅变法之前,秦国贵族们的小日子不要太逍遥。国家的俸禄随便拿,国家的官职随便做,这国家就跟自己家开的小卖部一样。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史记》

可是好日子被这个叫商鞅的家伙给毁了,商鞅从魏国灰溜溜跑到秦国以后,三言两语就把秦孝公给忽悠上船了。

上船以后的秦孝公,一发不可收拾地要变法,要图强,简直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为了变法图强,秦孝公果断将商鞅立为大良造,主管秦国变法的一切事务。

这么一来商鞅在秦国的地位可以相当牛掰了,看谁不爽都可以说道两句。秦孝公的儿子嬴驷犯了罪,商鞅也毫不留情给抓了,后来居然把秦孝公的哥哥嬴虔的鼻子给割了。嬴驷犯罪关人家嬴虔什么事儿?此后秦国就这么强大了起来,强大以后,历代诸侯王的野心是不小了。可是贵族们的小日子不好过了。这俸禄不能世代随便拿了,官职也不是贵族想做就能做的了,小卖部成长为了世界五百强,可贵族的日子却一天不如一天。尤其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时候,其实秦国的贵族们还是比较自豪的,毕竟由秦国一统了天下。可问题是贵族们也没捞着什么好处啊,这天下的官也不是秦国贵族随便做的,要有相应才能才能做。秦国的贵族们终于忍不住了,难道说一统天下这么大的事情搞完了,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有还是有的,只不过这是个秘密。没想到仅仅15年时间,秦国就灭亡了。而秦国的贵族也惨遭各种杀戮,基本消失殆尽,这也就成了一个永远都不能说的秘密了。

02秦国的百姓也要咒骂秦始皇,好日子过到头了。过去秦国虽然是地处偏远的小国家,可是拥有关中之地,百姓们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即使总是被贵族们摁在地上摩擦,可是摩擦完了,小命还是保住了,这天下百姓还不都是一个样子吗?

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军夜击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史记》

那个叫商鞅的来了以后,情况就完全变了。商鞅用徙木立信的办法,使得百姓们相信变法的可行性。结果每个百姓都跟打了鸡血的秦孝公一样,一个个想要奋勇杀敌,立战功,做大官。

万万没有想到,秦始皇带着他们一统六国后,新的情况就出现了。其中60万大军被任嚣赵佗给拐到了南越,从此回不了老家关中了。还有20万秦国子弟兵,被项羽这个二愣子挖了个坑全给坑杀了。想想当初还不如取代兵马俑陪着秦始皇一块儿下葬算了,好歹有块地方立足,被坑杀的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剩下的举双手投降了各路义军,后来还被项羽当枪使对付刘邦。总之当时秦国的那些子弟兵们实在是太惨了,没有多少是可以善终的。秦国的老百姓过去老老实实在家种地也就算了,被贵族欺负也只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可是帮助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仅仅15年,就遭到了这么多悲惨的待遇,可见他们有多痛恨秦始皇。

秦国灭亡了,秦国的男丁都被战争给卷走了。剩下这些孤儿寡母的,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何况项羽会放过他们吗?根本不会。当年他爷爷项燕及其大量楚国士卒都被秦军蹂躏而死,项羽自然也不会让秦国人那么痛苦就死。

03一统天下有历史意义,但是对秦国毫无意义。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未来天下一统的国家格局,这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因为这让后来的英雄们,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那就是跟秦始皇一样,一统天下。

我们当然也觉得秦始皇非常伟大,是一个了不起的千古一帝。可是秦国人对此绝对不这么看,为什么?因为这一切功绩对秦国毫无意义。

战争的所有过程中,秦国死伤了大量士卒百姓,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秦国人总算是昂首挺胸告诉大家,他们是地球上最靓的仔。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史记》

可是仅仅15年时间,这帮人还没有老去,秦国就宣布灭亡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就这么没了,而付出的代价是,秦国人遭到了全国各地人员的打击报复。

秦始皇为了他自己的志向,为了给历史做一个交代,却让成千上万的秦国人为此买单。这让秦国人如何不骂他呢?

一统天下实在是太有意义了,我们现在说起来都会朗朗上口,说秦始皇多么了不起。可是如果你身处那个时代,你会愿意用自己全家人的性命,为秦始皇的千秋功业出一份力吗?

总结:秦国历代先王会分成三派来面对秦始皇。秦始皇的祖先们都是秦国的大王,但是他们的态度不会统一,每个人都会发表自己的建议。大致可以分成这么三派:

第一派是秦孝公以前的君主,他们会觉得秦始皇就是个败家玩意儿,养不教父之过,一统天下他们不管吗,可是亡国灭种他们连口高香都没得吃了,自然是要咒骂秦始皇的。第二派是秦孝公到秦武王这几位秦王。他们当时锐意进取,秦国不断发展壮大。可是当时他们没有一统天下的条件和野心,他们会指责秦始皇步子迈的太大了,以后做鬼要稳重一点。第三派则是秦昭襄王了,他是一个60岁才亲政的老大爷。可是他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在白起的帮助下,他显然具备了这些条件。可惜最后没有完成,所以他会欣慰地对秦始皇说,乖孩子,感谢你替我完成了我这辈子没有完成的事业。这三种态度,证明了不同时期,不同秦王的大致想法。每个普通人的思想观念都会不同,更何况是秦王们呢?

参考资料:《史记》

不会,没有历代国君的铺垫,何来大秦统一天下的根基?我想他们应该深感自豪,在地下计算着为了统一做了多少贡献吧。

秦国本来只是为周天子养马的人,通过奋斗,成为了西周附庸,后来立下大功,终于成为了诸侯国,但是位置却是在蛮夷之地,历来被中原的诸侯国视作蛮夷。

但是没有国家何谈统一?秦国的前几位国君应当是大秦统一的首要功臣。

秦朝立国几百年,没有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姜那样,中途退出舞台,而是一直传承了下来,最终站在战国的舞台上。

秦国春秋的国君可以说是守土有功,顺利传承,当作为第二大功臣。

秦国想要灭亡六国,必须自身强大,秦国的崛起,始于商鞅,开创了秦国的崛起之路和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战国国君,当为第三功臣。

由此看来,秦始皇只不过是做了父亲和祖父没来得及干的事情。当然了,我们不能否认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做出的卓越贡献。

但是,正如牛顿所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此成就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秦始皇。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有哪些故事剧情大反转?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叶聪花光积蓄为老婆治病,但老婆还是离他而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可是老婆走后不久,他发现他一直视若珍宝的儿子不是他的。儿子在幼儿园体检时测出是B型血,他和老婆都是A型血,他们怎么可能生出B型血的儿子?这说明老婆......可是,这不可能啊?叶聪和老婆虽然是奉子成婚,但结婚后感情一直特别好,老婆漂亮温柔

  • 如何看待历史帝王早年励精图治,在位晚期昏庸不堪,姑息养奸,比如汉武晚年巫蛊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封建社会中,盛衰落差最大往往就是这种时期。一个奋发有为的帝王,文治武功一时之盛,不幸的是,他活的太久,晚年的荒唐胡闹让人叹为观止。于是,史书中常常用“年老昏聩”来记载这些曾经的英雄。年老昏聩不应该受到苛责,偏偏这些人谈恋权位,不服老,结果搞得天怒人怨,一塌糊涂。对于生命来言,英雄和普通人是无一例

  • 感人的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

  •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是因为努力改正自己的每一个错误而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在历史上因改正自己错误而成功的人物,总的来说还不在少数!其中的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善于纳谏,汉武帝刘彻的轮台思过,但我认为真正把自己由一个横行乡里的恶少年变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才是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我在此说的这个人就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周处!周处,三国时期吴国人,父亲周舫是东吴的鄱阳

  • 古代男尊女卑,武则天为什么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做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好几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并不能单纯的用野心和强势来说明。幼年经历武则天的父亲武士本是一名商人,冒险投资李渊,人力物力财力全方位支持李渊的的事业,李渊建立唐朝后,武士成了功臣,又娶隋朝皇室之女杨氏为继室,生武则天。武则天随武

  • 古代名人坚持理想最终成功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1、鲁迅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把获得的一枚金质奖章卖掉换了书。每当夜读难耐时,他便吃辣椒驱寒坚持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2、包拯自幼聪颖,勤学好问,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3、玄奖为了求取佛经原文,万里跋涉,西行取经

  • 汉成帝妃班婕妤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后妃]汉成帝妃班婕妤班氏一门,在汉代是非常显赫的家族,文武勋功,德行学问,都极一时之盛。西汉成帝时的班婕妤和东汉的班彪,班固,班超都是名垂千古的人物。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她的父亲是班况,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班婕妤在后宫中的

  • 古代孝子故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二十四孝孝感动天虞舜,瞽瞍(ǔ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 惩前毖后这个成语故事的周成王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周成王作为西周建立统一封建政权后的第二代君主,在他期间完成了对东国的一系列征伐,巩固了周在东方的统治。此外,他继承了武王遗志,在周公的辅助下为周初政权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开创了“周康之治”。在西周的史墙盘和徕盘中,都认为成王是一个能够统御四方,能够刚柔并举的“宪圣”的君主当然最有名的是李世民也魏征的

  • 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出现时间并不长,李世民是怎样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从隋朝时我们就已经兴盛了,贞观之治除了李世民勤政外,还占了点儿隋朝的光呢!!!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12月或599年1月出生,公元649年去世,享年51岁左右,在位二十三年,从公元616年17岁参加反隋起兵,其战功赫赫,先后击败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刘武周、宋金刚、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