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伯温对魏忠贤的评价“八千女鬼乱朝纲”,如何理解?

刘伯温对魏忠贤的评价“八千女鬼乱朝纲”,如何理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49 更新时间:2024/1/27 16:09:11

1、八千女鬼,就是个魏字,暗指魏忠贤祸乱朝纲。

2、后来有人考证,这其实不是刘伯温写的,这是后人编的。

3、清未反清复明人士编了《烧饼歌》,写马后炮的事,托刘伯温的名,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借以打击满清统治者。

我读民间流传的刘伯温的那首《烧饼歌》,读到“八千女鬼乱朝纲”的时候,眼前一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明朝末年,也没有听说有八千个女的,祸乱朝纲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早晨,朱元璋在宫里正在吃早餐,什么早餐呢,就是一个烧饼,非常简单的一个早餐,这皇帝挺节俭的,朱元璋刚咬了一口烧饼,就听见有人喊,诚意伯刘基求见。

朱元璋一听,刘基来了,烧饼不能吃了,赶快把咬了一口的烧饼放下,随手拿了个东西把烧饼盖上了,这时候刘基刘伯温就走进来了,朱元璋脑子一动,心想,这个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我今天就出个难题考考他,看他有多大的能耐。

朱元璋就问刘伯温,你看我这里面扣着个什么东西,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呢?

刘伯温看了一下,然后就念了一首诗,就是著名的《烧饼歌》中的一句,“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龙咬一缺”,有一半是圆的像太阳,有一半被朱元璋咬了一口像月亮,金龙就是朱元璋嘛。

朱元璋一听,傻了,这刘伯温太厉害了,居然猜对了,而且连我咬了一口他都知道,本事真大,那么既然你本事这么大,我就问问你,咱们这个国家,我这个朱家天下,到底能不能长治久安呢?

刘伯温说,那还用说吗,您的朱家天下是万世不绝啊。

朱元璋说,不对,天下没有这种万世不绝的朝代,你就说我这个朱家天下到底能延续多长吧,我死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刘伯温说,“虽然太子是嫡系,文星高照妨皇孙”。

意思就是说,朱元璋死了以后,我的太子,太孙,不会长久,有个文星高照要妨碍他。这个文星我们后来都知道了,就是文皇帝,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说,那再后面还会出什么事儿呢?

刘伯温说,“北方胡虏害生民,御驾亲征保太平”,这讲的就是朱棣北征的事儿了。

下边又接着说,“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边日照边疆”,这说的就是“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然后又被送回来。

然后又说,“任用阉人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这就讲到了天皇帝的时候,魏忠贤专权,“八千女鬼”四个字合起来就是魏忠贤的“魏”字,连魏忠贤阉党专权,刘伯温都知道,太可怕了,这刘伯温本事也太大了吧。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不是,这是后人编的故事,是清朝末年,地方的会党组织起来要推翻清朝,他们编了一个《烧饼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虽然这个故事是假的,但是在那个帝制时代,朱元璋身为皇帝,关心自己建立的国家能够延续绵长,子孙后代世世相传,这个肯定是真的,他甚

至为了给自己的皇太孙铺路,几乎杀尽了那些战功赫赫的开国功臣们,是对是错,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子不语怪力乱神,为什么历代农民诸侯造反起义都喜欢搞迷信?是不是矛盾?

子不语怪力乱神出自《论语.述而》,原意是“孔子从不说,鬼怪,勇力,叛乱,神鬼之事。”

说的是孔子对这种事三缄其口的态度。不代表要求别人这么做,因此与农民诸侯搞迷信无关。

子不语怪力乱神,是说的孔子啊,跟大众的关系其实是不大的!而且孔子在那时候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孔子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而已!

秦国用法家治国!汉代初年的六七十年里用黄老思想治国!汉武帝虽然提出独尊儒术,但是还是外儒内法!

汉元帝开始用纯儒,汉宣帝说乱我汉家天下者必此子也!

另外,对于普通的参与农民起义的人民大众而言,他们的知识层次是很低的,很多都是文盲!这个时候他们很多都是跟迷信的!只有增加了这个外衣才会有更多的人相信和投奔!

刘邦用白帝之子的神话来神话自己!历代农民起义都用这个方法来作为大旗!

就像后来的清末的时候还有血馒头可以治病的说法!愚昧了很多人!主要原因还是人民,劳苦大众受的教育层次太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科学不发达,很多人都相信这一点!就像秦始皇求仙求长生,汉武帝求仙求长生!李世民也是如此,为了一个术士和谣言杀害了李君羡一样,甚至明代的嘉靖皇帝也是求仙问道求长生!人民就更是如此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有什么关于礼让的小故事? 求:有关礼让的小故事,如孔融让梨等. (孔 ...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有个小故事:东晋时王文度与范文期是同僚,王年纪小却职位高,范虽年长却职位低,两人走路时总是谦让,请对方走在前面.有一次,恰巧王走在范的前面,便谦虚地说: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也立刻谦虚地说了一句:淘之汰之,沙砾在后.程门立雪曾子避席张良拜师千里送鹅毛孔融让梨六尺巷的故事安徽的桐城,有一条巷子特别出

  •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警醒自己德行浅薄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君主这样子城市为了警醒自己德行还不够好。古代帝王的自称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朕,其次是寡人、孤、不俗等。朕字的本义为舟缝,由此引申为迹象、征兆,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如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完美的皇帝皇后夫妻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今古言堂】,感谢题主的邀请,这个问题我来答。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封建王朝占据了大部分的时期。而要说最为完美的皇帝皇后夫妻是谁?在我看来应该是隋文帝杨坚和他的妻子独孤皇后独孤伽罗。为什么认为他们是最为完美的呢?我的理由有以下几点:共患难杨坚原本是北周鲜卑氏旗下隋国公。因其自身汉族血统为北

  • 你认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谁最爱惜人才、惟才是举?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个人选秦始皇。虽然太史公没少黑他,但和人才有关的段子,他是最多的。举几个例子:对韩非:读到《孤愤》《五蠹》,看得入了迷,感叹一句,“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为了得到韩非,甚至立刻发兵攻打韩国。当然,最后韩非是死在了秦国,但其实史料记载很明确:“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韩

  • 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历代君王都能保住关中之地,历经数百年,不仅没有衰败,反而在战国时期越来越强盛。秦王嬴政,利用了十年时间,攻伐六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公元前221年,秦朝正式一统天下,可是仅仅15年时间,在公元前207年,秦朝宣布灭亡。历代秦帝国的君王们,如果看到这强盛数百年的国家,在仅仅25

  • 有哪些故事剧情大反转?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叶聪花光积蓄为老婆治病,但老婆还是离他而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可是老婆走后不久,他发现他一直视若珍宝的儿子不是他的。儿子在幼儿园体检时测出是B型血,他和老婆都是A型血,他们怎么可能生出B型血的儿子?这说明老婆......可是,这不可能啊?叶聪和老婆虽然是奉子成婚,但结婚后感情一直特别好,老婆漂亮温柔

  • 如何看待历史帝王早年励精图治,在位晚期昏庸不堪,姑息养奸,比如汉武晚年巫蛊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封建社会中,盛衰落差最大往往就是这种时期。一个奋发有为的帝王,文治武功一时之盛,不幸的是,他活的太久,晚年的荒唐胡闹让人叹为观止。于是,史书中常常用“年老昏聩”来记载这些曾经的英雄。年老昏聩不应该受到苛责,偏偏这些人谈恋权位,不服老,结果搞得天怒人怨,一塌糊涂。对于生命来言,英雄和普通人是无一例

  • 感人的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

  •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是因为努力改正自己的每一个错误而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在历史上因改正自己错误而成功的人物,总的来说还不在少数!其中的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善于纳谏,汉武帝刘彻的轮台思过,但我认为真正把自己由一个横行乡里的恶少年变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才是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我在此说的这个人就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周处!周处,三国时期吴国人,父亲周舫是东吴的鄱阳

  • 古代男尊女卑,武则天为什么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做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好几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并不能单纯的用野心和强势来说明。幼年经历武则天的父亲武士本是一名商人,冒险投资李渊,人力物力财力全方位支持李渊的的事业,李渊建立唐朝后,武士成了功臣,又娶隋朝皇室之女杨氏为继室,生武则天。武则天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