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药王”的是哪个人?

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药王”的是哪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34 更新时间:2024/2/20 7:00:02

孙思邈

这个问题想必几乎所有人都能够脱颖而出说出答案,听到药王大家应该下意识的就回答是孙思邈才对,因为这个不需要学习,这是每个人从小在课本中学习过的。接下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这些医术高超的人,这些都是基本的历史常识,可不要出去与人聊天的时候闹笑话哦。

药王孙思邈,后世尊其为药王,孙思邈是唐朝人,一生都在学医并且行医,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气很大,著作《备急千金药方》与《千金翼方》,这两本书比较系统的总结了唐朝之前的医疗知识,并且孙思邈还都将其用于实践,记录的内容大多都是非常有效的药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古代医学内容。

药圣李时珍,李时珍的名气想必不用多说,明朝时期著名的医药大家,大家所熟知的《本草纲目》,被称之为东方的药物学巨典。医圣张仲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后人将其誉为医圣,张仲景最出名的便是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本书至今都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还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华佗在历史上也有很大的名气,值得一提的是华佗擅长的还是外科,华佗是东汉末年人,可惜的是后来被曹操所杀害,华佗还被现代人称为是外科圣手,一般情况下,人们称赞一个人医术高超都是说这个人好比华佗再世。

清朝末年也曾出现过一个医药大家,名为马希麟,此人被人们誉为医仙,马希麟自幼学医,在医学方面颇有成就,因为此人同情穷人,经常无偿治人,所以被人们尊为医仙。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中国历史上奉献最大的皇帝是哪个?

纵观中国历史,出了397位皇帝。哪位皇帝奉献最大,似乎只能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蒙古可汗清时康”中选。到底选谁,依笔者之见,奉献最大者当属汉武帝。

汉武帝何以独占鳌头?这里推出他的三大功绩,足可立据。

第一、汉武帝几乎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匈奴问题,为中央政权的稳定尊定了强而实的基础。

匈奴本是华夏民族的一个分支,公元前3世纪兴起为北方的一个游牧部族。由于不断兼并和扩张,至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间,匈奴发展成帝国,进入全盛时期。

匈奴从兴起那天起,就一直侵袭中原王朝。中原王朝及人民深受其苦。从西周时期开始,中原王朝就开始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侵扰,但是无济于事。自汉起,针对匈奴,几代皇帝都采取“和亲政策”,虽然赢得一时的和平及片隅的安宁,但这毕竟是不平等的屈辱政策。

匈奴越来越强大,对中原中央政权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哪里咽得下这口气,誓要改变长期以来对匈奴的屈辱政策,誓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威胁问题。于是,他几乎是举全国之力,打响了抗击匈奴的战争。匈汉战争持续四十年,这当中涌现出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旷世军事奇才,终于将匈奴打败。匈奴从此退出漠南,一蹶不振,并进行分化,部分迁往漠北,再也没有对中原王朝和人民造成实质性的伤害,直至消亡。

第二、在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版图空前扩大。

秦始皇统一六国,功劳可谓大矣。但是,那时的六国,也只能算是中原地带,也只能算是中国版图的早期雏形。汉武帝之前,中国版图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扩张,到汉武帝时期就不同了。

历史有案可查。汉武帝在位54年,我国的国土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向外拓展。匈奴就不说了。公元前111年,攻灭南越国并进占海南岛,设南海等九郡。公元前110前后,灭东瓯、闽越二国,其地置于会稽郡管辖。公元前100年前后,兼并夜郎国,设武都等五郡。公元前109年,吞并滇国置益州郡。公元前108年,灭卫氏朝鲜,设乐浪等四郡。至汉武帝晚年,中国版图国土面积达2560万平方公里。

第三、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削藩最成功的皇帝。

古代,兄弟打天下,权力分享。但是,兄弟中一人做了皇帝,来自其他兄弟的威胁如影随形,始终困扰着每一位皇帝。处理不好,危及帝位及政权更迭。王爷都在身边不合适,分派到各地建立藩国,既好分权,又减少自身的威胁。但是,王爷既是封疆大臣,又是一国诸侯,当初给他们属地和权力,稍不留心,一个个地都做大了。于是,削藩成了头痛之举。

历史上削藩失败,酿成大祸的不甚枚举。前有汉景帝“七王之乱”的教训。后来的明朝建文帝朱允如果好好学学汉武帝,也不至于被叔叔朱棣血腥赶下帝位。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守统辖。这样,既可以把王国的地盘化大为小,以分散其势力,“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又可使这些受封子弟“联恩尽孝”。列侯们“人人喜得所愿”,纷纷拥护中央,此举更进一步地加强了中央政权。

有这三条,还不足矣?!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辉煌业绩,被后人称为汉武大帝!

帝王排名,一代天骄有争议,千古一帝排第一,真是实至名归。

朱元章,是明朝皇帝,在电视里我们也知道,他本是穷苦出生,原名叫重八,叁加抗元部队,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口号。收复了丢失百年的燕云十六州,有洪武之治,可惜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终者,这是他最大缺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孟子为何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孟子所提倡的(民为贵等等),与当今国家提倡的,农民是衣食父母是一样的理论学说。在任何朝代,都把农业放在第一位,民以食为天,实际是人以食为天,其于为次。理想中的世界,许多人这么说过。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是我们国人著名的俗语,生动展示了不同家庭对待子女的不同态度。皇帝爱长子,确切的说应该

  • “皇上不急急死太监”此话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说古代皇宫里的规矩还是很多的。当时为了使皇帝不会专幸一人,另外也是为了体恤皇帝的龙体,清室规定皇帝和妃子行房时间不能超过两个时辰。时辰到,太监就会尖着嗓子在门外高呼:“是时候了”。连喊数声,如果皇帝还不放人,太监就会用丝被包裹着将妃子抬走,这就是俗语所说“皇上不急太监急”的由来。这应该是个民间故事吧

  • 百姓认的治大病又少花钱的就是科学,在古代皇帝用什么医生治病?怎么没有寿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治病当然是用中医了。至于为什么没有长寿的。说起来也很有意思,中国历史上一共有500多位皇帝,平均三年左右换一个皇帝,这些皇帝年龄小的有三岁,大的六七十岁。而在这500多位皇帝里面,正常死亡的不超过五个。所以皇帝想长寿也长不起来。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仅活了50年,还是暴毙而亡,大多数人

  • 了解一个寓言两则的古代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矛与盾楚人有鬻(卖)盾与矛者,誉(夸耀)之曰(说):“吾(我的)盾之坚,物莫能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有人)曰:“以(用)子(您,对人的尊称)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怎么样)?”其人弗能应(回答)也.郑人买履(鞋)郑人有且(将要,打算)置(备办,这里当“

  • 汉代巫蛊术究竟是什么,竟然让汉武帝如此忌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巫蛊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方术,古人认为,施巫蛊,就会通过神秘的超自然能力,对仇恨对象产生杀伤力。巫蛊之术比较隐蔽,在古人眼里,它是一种阴毒的手段。所以,自秦汉起,法律对施巫蛊就有严厉的惩罚。巫蛊的种类大致有三种,一种是诅咒术,一般是通过向神灵祈求,对被诅咒人形成伤害;一种是人偶压胜,通常以人偶代替被诅咒

  • 穿着打补丁衣服上朝的汉文帝刘恒,是因为穷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据历史记载,汉文帝刘恒治理国家时,国库里的钱多得数不清,穿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粮仓外面来了。但他一生提倡节俭,因此,他穿着补丁衣服上朝,并不是因为穷。他之所以如此严以律己,跟他的身世有着直接的关系。称帝之路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刘恒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是薄氏。按常理

  • 有哪些特别会养生的古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甭管什么世道,养生从来是中国人不变的话题。大国正崛起,身体的毛病忽然就多了起来。工作超时、作息不规律、食品不安全、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电子辐射……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们的身体离健康变得有些遥远。于是,我们四处搜寻养生之道,民间的、科学的,现代的,当然也少不了古代的。毕竟,这个话题在古代似乎更

  • 历史中哪位皇帝不施仁义而亡国除秦始皇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得说,你在问个问题问的很好,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问哪个皇帝不追求长生不老药,还真不好找,如果问哪个追求,那么可以这么讲,几乎没有不追求的,不论是历史上的圣君还昏君,无一例外!秦始皇就不用说,因为人们对自然和一些物品的了解不够透彻,尤其是自然现象带给人们的震撼,比如唐太宗因为登基前有过星象征兆

  • 如何评价“完璧归赵”?是一个怎样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完璧归赵,是蔺相如,一个宦官家的普通门客逆袭成为上大夫的传奇故事。当时强大的秦王听说著名的“和氏璧”在赵国,就想用十五座城池的假条件骗取“和氏璧”。蔺相如被主人推荐给赵王出使秦国。蔺相如面对秦王不卑不亢,机智应对,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同时保全了和秦国的关系。关于蔺相如的成语还有“负荆请罪”,“怒

  • 古代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有什么用,为何妃嫔们接过后会欣喜异常?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打赏用的金瓜子,其实就是长得像瓜子的碎金子,但是它可不是普通的碎金子。咱们看看那些嫔妃,凡是得到金瓜子打赏的,个个都欣喜若狂。按理说,嫔妃们在皇宫里,什么宝贝没见过,为了这些碎金子至于激动成这样吗?其实,金瓜子的价值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它体现的“皇恩”,也就是皇帝的宠幸,这可是钱买不来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