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因该算是晋西晋因少数名族入侵而灭亡衣冠南渡在南方建立了东晋北方就是胡人建立的国家即五胡十六国(五个种族羯羌氐匈奴鲜卑)北魏前身就是这十六国中的代后来太武帝统一北方北魏与南朝宋并立即是历史上的南北朝东晋后来也被篡权刘裕杀尽晋朝宗室建立南朝宋之后有齐梁陈三朝这就是南北朝的南朝北魏后期被两大权臣高欢(鲜卑化的汉人跟曹操差不多的一世枭雄)宇文泰(鲜卑化的匈奴人)所掌控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高欢和宇文泰的子孙不满足于掌控朝政就直接废了皇帝自立于是就有了北周和北齐再后来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统一北方在之后杨坚篡北周灭南朝宋统一中国既是隋朝
心怀远大的北魏孝文帝为何英年早逝?
谢邀。
一、北魏孝文帝的历史功绩及评价
元宏,即拓跋宏,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467~499)。鲜卑族政治家。
471~499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4岁,“由其祖母冯太后临朝执政,并尊冯太后为太皇太后。冯太后尽管在生活上淫荡不贞,但确是一位颇有才能的政治家。在她的主持下,北魏进行了重大改革。”(赵文博主编《中华上下五千年》以下简称《中华上下五千年》)
相继颁布班禄制、三长制、均田令等。太和十四年(490)24岁元宏亲政后,继续整饬吏治,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旋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又改鲜卑姓为汉姓(如拓跋氏改元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等。在改革中,曾严厉镇压图谋抗拒的守旧贵族,并处死太子恂。经改革,加强了鲜卑拓跋部的封建化,《中华上下五千年》载: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等融合,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死后谥孝文帝。
二、元宏英年早逝与皇后(冯昭仪)
(1)元宏本后宫李夫人所生,由冯太后扶养成人。其视祖母如亲生母亲一般。
《魏书卷十三-孝文幽皇后冯氏列传第一》(以下简称《魏书》)载:文明太皇太后(冯太后)欲家世贵宠,乃简(太师冯)二女,俱拔掖廷。
立次女为皇后,长女为昭仪。昭仪系是庶出,所以妹尊姊卑。只是娥眉争宠,狐媚工谗,免不得捣乱宫闱。
皇后颇有德操,昭仪独工姿媚,但求心安玉貌花容妹不及姊。
好德不如好色,元宏亦未免脱俗,也犯此病。于是乃以宠妃之谗构,竟把皇后废去,贬入冷宫。未几,即立冯昭仪为皇后。
(2)冯昭仪阴谋得逞,正位东宫,本来是鱼水谐欢,无夕不共。
《魏书》载:(冯皇后)颇有失德之闻,高祖频岁南征,后遂与中宫高菩萨私乱。
偏偏元宏连岁南征,害得皇后寂寞难耐,空守孤帷,渐日红杏出墙,闹出宫闱丑闻。
(3)元宏得知宫闱失德,“闻而骇愕”《魏书》,而累得忧愤交加,竟至成疾。
《魏书》载:此后,(皇)后渐忧惧,…祷厌无所不至,愿高祖(元宏)疾不起。
竟幻想元宏死后,她能临朝称制。
太和二十三年(499),元宏亲征班师回朝后,即刻秘察有关案犯,真相大白后,元宏大愤,随即处死了皇后的若干男宠,并将其囚禁。此时元宏尚顾念冯太后旧恩及与妻之情不忍将皇后废死。
《魏书》载:高祖寻南伐,后留京师,虽以罪失宠,而夫人嫔妾奉之如法。
其意是:不久元宏率军南征,幽皇后留在京城,虽然她因有罪不再受孝文帝宠爱,但后宫嫔妃仍按奉事皇后的规矩侍奉她。
据(范文澜《中国通史》)载:497年,魏孝文帝亲率大军攻齐,想扩大疆域,无功退回。498年,起大军攻齐,又无功退回。499年,齐将陈显达攻威,魏孝文帝带病去抵御,陈显达败退,魏孝文帝在归路上病死。这三次战争,说明魏国武力已经衰弱到和南朝相等的程度。
元宏虽大败齐军,但跋涉奔波,终不免一番劳顿,病骨支离,禁受不起,又复病上加病。既而病亟,弥留之际,其下诏:“后宫久乖阴德,自绝于天,若不早为之所,恐成汉末故事。吾死之后,可赐自尽别宫,葬以后礼,庶掩冯门之大过…”《魏书》。
顷刻告终,年33岁。
结束语:
元宏在位二十三年,期间《中华上下五千年》载: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旧习,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的多方面的改革。在他的带动下,北方各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渐渐融合,逐渐接受了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以及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文化。
元宏一生仁厚英敏,雅好读书,手不释卷,所有经史百家,无不尽览。礼贤任能,文武双全,称之为一时令主。
惟为色所迷,宠幸淫恶之艳妻冯昭仪,以至废后易储,有乖伦纪,并为元绪公,渐酿成宫闱丑事,祸起萧墙;连年征战,病体缠身,悲愤交加,天不假年,终至英年早逝,饮恨而终!
然天妒英才,元宏死后,诺大的北魏王国很快进入了内乱时期。
北魏孝文帝是勤于政事、心怀远大的帝王,也是坚持汉化的一个帝王,但是他却英年早逝,这究竟是为啥呢?
孝文帝拓跋宏,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我们也知道北魏有“子贵母死”的制度,所以在拓跋宏成为太子的那一刻,他的生母李夫人被赐死了,而他被祖母冯太后抚养长大。献文帝暴毙后,拓跋宏继承帝位,冯太后为太皇太后。
拓跋宏由冯太后一手养大,他即位的前期,因为年纪尚幼,很多政事的处理和诏令都是冯太后代为处理。拓跋宏对祖母也十分尊敬,也从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可以说他是一位有才能、有远大理想的帝王。
冯太皇太后去世后,拓跋宏亲政,独揽大权,准备大展拳脚,全面进行改革汉化。重用汉族士人,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仿照汉人官制,考核州郡官吏,废除了北魏初年残酷刑法等等,甚至进行了迁都,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到了洛阳。可是鲜卑人很多风俗习惯与中原人不同,严重地影响了北魏的安定和经济发展。
公元497年,孝文帝举兵南伐,在南伐回程途中,身患重病到要抢救的地步。身患重病的孝文帝依然坚持处理政事,在南齐再次打过来后,他再次抱病亲征,也就是这次征战途中,孝文帝病情恶化,公元499年驾崩。
孝文帝的英年早逝,最大的原因大约是心力交瘁。他确实是个励精图治、勤政的好皇帝,但是在朝堂政事上他汉化因为太过于激进,导致很多事情他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去处理。几次亲征都未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仓促行事,奔波劳累导致生病未能得到好好调养治理。除了朝堂上,他的后宫中也不安定,第一位皇太子闹着要回旧都城,搞起了一波风波,第二任皇后冯妙莲因为不甘寂寞,淫乱后宫给他戴了绿帽子。这样的环境下,孝文帝很难肝火不旺,身心俱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