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指的是长短、容积、重量的统称。从父系社会末期,这种概念就产生了,只不过当时关于这些概念,一个地方一个标准,一直没有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觉得这样很混乱。
于是,他提出“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度量衡的标准。有了标准,就能建立公平。而度量衡的概念刚提出时,都是用人身体的某一部分计算,比如长度和容积,人有高矮胖瘦,无法准确计量,即便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在秦朝之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在全国各地,规定用尺、斗、秤计算长度、容积和重量,并发布诏书,从此,全国便开始有了标准,对商业发展和流通起到很大的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
汉朝继续沿用这项制度,为什么汉唐的制度不一样呢?很简单,因为标准也是会随时间不断改进的。比如我们的ISO标准,国五国六标准,也是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变的,但其横向的即在同一时间段内全国范围内的标准是一样的,这便是统一,这里说的统一,不是指一成不变,而是相同时间内全国实行一样的标准。
什么时候开始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呢?
文字、货币、度量衡等都是国家发展、经济发展、民族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团结统一的象征。
早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在各自的诸侯国里面,诸侯王可以发行货币、规定文字、规定度量衡的标准,这在后来严重影响周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纷纷改革,促进局部范围内的货币、文字、度量衡的变化。其中最典型的要数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中明确规定对秦国的货币、文字、度量衡进行统一,使得秦国迅速强大,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
秦朝统一后,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把小篆作为官方文字;用圆形方孔钱取代了六国时的货币;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国统一施行。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
当今中国,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中国文字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的货币人民币正走向国际化,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2018年1月15日,德国和法国宣布已经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欧元区两大经济体对人民币投下信任票,显示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结算、储备地位进一步上升。
中国正在一步一步的不断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