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汉高祖刘邦为何对萧何温柔相待?

揭秘汉高祖刘邦为何对萧何温柔相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55 更新时间:2024/3/12 6:19:10

萧何这个人早年是刘邦的上司,刘邦在泗水亭做亭长的时候,萧何就是县里的秘书,而且因为精通法律,是县令的好帮手。那个时候大家都看不起无赖出身的刘邦,只有萧何对刘邦好些。

秦始皇三十五年,亭长刘邦去首都咸阳服徭役一年。有所交际往来沛县属吏纷纷前来送行,按照惯例,大家都以铜钱三百封一红包赠送,刘邦打开萧何的红包,里面却整整齐齐地装了五百铜钱。人送三百钱,已经是与工资匹敌的重礼,萧何是上司,破例送五百,是特别地有所表示。这件事,刘邦终身未曾忘却的,后来打下天下论功行赏时,他特别为萧何增加二千户的封邑,明言就是为了报答这二百钱,颇有些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侠风。

网络配图

刘邦后来成为大汉天子,为何对萧何一直没有动粗:

其一,君子之交淡如水,刘邦一直没有走近萧何,两个人不像刘邦和樊哙周勃卢绾等,关系特别近。刘邦与萧何的家庭教育不同,品味性情迥异,二人之间,私下没有杯酒交接之欢,即使有事同席共饮,彼此间也是有礼有节。他们之间始终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互相欣赏,互相戒备,也互相协作。他们彼此欣赏对方所有而自己没有的长处,他们彼此对对方的毛病看得清楚,也不以为然,他们之间,都感觉得到互补的需要。刘邦和萧何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对等的士人之间的礼尚往来,颇有一点淡淡如水的明澈。

其二,萧何做事低调,让刘邦觉得很放心。萧何这个人很顾大局识大体,可以看出刘邦的一生萧何出力最大。革命开始成全沛公当领袖,革命胜利成全刘邦做皇帝。举荐韩信带兵,从而一统天下,而经营后方更让刘邦无后顾之忧,功劳如此大,做人却小心谨慎,没有居功自傲的嫌疑。

网络配图

其三,萧何善于自保。楚汉战争期间,刘项在荥阳一线相持二十八个月。这段时间,刘邦将整个关中都交给萧何管理(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这一举措赋予萧何极大的权力,当然,萧何也干得极有成效。汉三年,刘项在荥阳依旧僵持不下,刘邦多次派使者慰问萧何。明眼人或许都能看这中间的玄机,萧何却并未有所觉察。后来,萧何手下一位鲍姓门客(鲍生)提醒他说,大王在前线御敌,风餐露宿,辛苦得很,却屡次派使者慰劳在后方的你,说明汉王已经对你起了疑心(有疑君心也)。考虑到你现在的个人处境,不如把子孙、堂兄弟中能够打仗的全送到前线去,汉王一定会更加信任你(上必益信君)。萧何一点就通,立马照办。等他的子孙、堂兄弟赶到前线大营,“汉王大悦”。

其四,萧何能够侮辱自己的名声。当刘邦从前线凯旋归来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

网络配图

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总之,刘邦是个聪明人,看透了自己,也看透了对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是为自己,更为了子孙后代,因此小心谨慎,刘邦对萧何一直很厚爱。

点评:刘邦之所以对萧何无疑心。萧何除了为了大汉的统一,积极支持刘邦征讨、诛灭王侯的谋逆反叛。还在于萧何的才能,萧何所定的约束,对于国家安定、人民乐业起了极大的作用,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揭秘:汉初三杰的萧何为何能够得到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萧何

    导读:萧何是刘备手下重要的谋士,他为刘邦开拓天下做出了重要贡献,刘邦登基以后,开始大力诛杀功臣。而此时,萧何在刘邦帐下有着极大的威望,一直是刘邦的眼中钉。那么他又是如何在刘邦的虎视眈眈之下逃脱毒手的呢?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

  • 萧何死心塌地跟着刘邦究竟看中他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萧何

    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刘邦的魅力就不说了,当然,很多史书讲刘邦不怎么务正业,但其实仔细看刘邦年轻的经历,却非一般人,更非人们惯常理解的“流氓”。网络配图萧何甘心追随刘邦,并非像卢绾那样是发小或

  • 未央宫:萧何给刘邦建造面子工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肱骨重臣,是刘邦身边重要的谋士之一。汉高祖八年前后,即公元前199年前后,刘邦率军东进,在东垣一带追击韩王信的残余反寇。与此同时,大汉朝第一任丞相萧何在后方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兴土木,在秦章台的基础上营建未央宫。未央宫位于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故又称西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

  • 萧何助刘邦夺天下 为何萧何越卖力刘邦越忌讳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

    西汉初年,汉高祖与丞相萧何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示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内在矛盾与冲突。萧何是刘邦的故友,从刘邦起兵反秦开始,萧何就追随刘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刘邦夺取天下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刘邦也对萧何恩赏有加。当天下平定以后,论功行封,群臣争功,一年多时间不能决定。高祖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名列第一,封为侯

  • 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用何方法获多疑刘邦的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也萧何败萧何

    一个人要赢得他人的真正信任,是很难的事,如果这个他人还是手握重权的君王的话,就更难了。那到底有没有争得君王信任的办法呢?还真有。网络配图比如,钓。经典案例就是姜太公,周文王发现这个用直钩钓鱼的老先生不是凡人,一谈之下,相见恨晚。于是拜姜太公为老师,并请他辅佐自己,中国历史上一对模范君臣就此诞生。与姜

  • 历史探秘:萧何、张良、陈平的自保之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萧何

    萧何、张良、陈平是刘邦身边智慧国过人的谋士,西汉开国功臣。他们的功劳毋庸置疑,但是当受到怀疑的时候,都选择了自保,那么他们自保之策谁的最精明呢?一、萧何萧何是西汉开国第一功臣,但在追随刘邦的过程中,也曾数次因为权力太大而受到刘邦的猜忌。面对刘邦的疑心,萧何不得意,采取了自保之策。1、递交投名状网络配

  • 君臣之道!萧何告诉你什么才叫识时务?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萧何

    自古有很多至理名言,其中“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很出名的一句,今人还很频繁的使用此句。那么,怎么做才真正叫做“识时务”?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的人生经历,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1、不愿入朝为官萧何在未追随刘邦起事前,是秦朝沛县的小官吏。秦朝御史到泗水郡督察工作,萧何被抽调随御史属官去办事,把事情办得有

  •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韩信

    韩信和张良、萧何同为刘邦的肱骨之臣,为何张良萧何可以入世家而韩信却只能入列传呢?主要因为世家是记载王侯,以及子孙世代承袭的历史。韩信的结局是先降为淮阴侯,后为吕后萧何骗入宫中杀掉,夷三族。而萧何、张良、曹参、陈平、周勃都是作为开国元勋有突出贡献,爵位传于后世,故入世家。若是韩信没有落得这样悲惨的结局

  • 汉丞相萧何善始善终的秘诀:揭秘一代贤相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何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王独霸天下的贪婪与狰狞面目。打天下时是哥们兄弟,一旦江山到手,曾经为之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的伙计,就都成了多余的人,甚至视作皇权的威胁,必欲诛之一消心头之患。古来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越王勾践手下的文种、汉淮阴侯韩信、明太祖蓄意构置的“胡蓝两案

  • 揭秘:西汉名相萧何贪污是真的为了贪而贪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何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以各种理由杀死有功之臣,剩下了他认为是忠臣的臣子,但他依旧对这些人不放心。萧何便是这些活着的有功之臣之中的一位,为了消除刘邦的疑虑,萧何做了一件自己都反感自己的事,贪污,但这贪污绝对不是因为贪而贪,而是因为保命。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