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真的是张良的心声吗?张良一生最大的败笔

“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真的是张良的心声吗?张良一生最大的败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567 更新时间:2024/1/19 4:29:24

你们知道张良一生最大的败笔和遗憾是什么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大封文武功臣,他尤其对汉初三杰之首的张良情有独钟,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张良当即谢绝了刘邦对自己的浩荡皇恩,仅只求封为“留侯”,多年后他表示“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张良功成身退、不贪恋权位的品格让刘邦及后人大为感动和赞赏。

然而,《史记·留候传》记载“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23年,平卒。卒,20岁,秦灭韩…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而“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张良家族5世相韩,他为报国恩散尽家财刺杀秦王,费如此大的功夫就只为泄愤后“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善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的张良自然不是愤青,他开始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政治预期:恢复韩国,恢复家族的荣耀。为此,张良自韩国被秦灭之日起就开始谋划刺杀秦王,准备了12年后终于乘秦始皇巡游到阳武博浪沙时实施了刺杀行动,失败。10年后,秦始皇驾崩,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先起义,张良拉起了100余人的武装投到刘邦麾下为厩将。

当反秦势力实际盟主项梁吸取陈胜不立楚后而自立招致失败的教训立楚怀王孙心为楚王的情况下,张良不失时机地说服项梁立故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他自任为韩国司徒。虽然刘邦对张良情有独钟,常善用其策,张良也认为“沛公殆天授”,但当项梁同意立韩王成时,他便义无反顾地离开沛公,跟着韩王成一起带兵西进韩国故地,投身重建韩国的事业。

然而张良推荐拥立韩王成却成了他一生唯一的败笔,虽然在张良的组织下韩军发展到千余人,并“西略韩地得数城”,但由于韩王成缺乏号召力和政治军事能力,其地复失。这让张良自知凭韩王成与自己的力量无法与秦军抗衡,于是当刘邦从洛阳南出轘辕后他立即“引兵从沛公”西进关中灭秦,而让韩王成守韩故都阳翟,他寄希望待灭秦后凭功为韩王争取韩国故土。

可是韩王成太不安分,竟以光杆国王的身份追随项羽到关中,后来被封为18王之一。张良送汉王刘邦之国后献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后便东返韩国,却怎么也找不到韩王成,原来项羽因其无功而不让他之国,把他带到彭城后降为穰侯,最后将其杀害。所幸张良之前在随刘邦击阳城时寻得韩襄王之孙信,国不可一日无君,他遂请刘邦立信为韩王。

相比于韩王成,张良更看好韩王信,韩王信身高八尺五寸,身材魁伟,性格勇武。张良将手里的韩军完全交给了韩王信,他带着这支队伍跟随刘邦参加了灭秦之战、楚汉之争,为汉朝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锻炼出超群的军事能力和不俗的政治眼光。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即皇帝位,分封诸侯,韩王信成为汉朝8个异姓王中唯一一位属于六国之后者。

张良在韩王信身上寄托了绵延韩国国祚的希望,然而,刘邦在封韩王信8个月后便大封同姓王,并将韩国故土封给自己的儿孙们,而将韩王信国土换到了太原郡。虽然太原郡比韩国故土多出20多个县,但地荒人稀,物产贫瘠,又常有匈奴的侵扰。历代先君经略了200多年的韩国如今竟被扔到边塞,这对韩王信无疑是个晴天霹雳,连张良也是毫无思想准备。

于是公元前201年,韩王信以马邑降匈奴,刘邦率32万大军亲征却被冒顿围困白登山7天7夜,而张良此时以及后来的3年都没有活动的记载,可见张良要么是避嫌要么不愿参与。后来也许刘邦与张良达成了某种协议,即他帮刘邦灭陈烯,而刘邦招降韩王信,张良这才于公元前197年出山。然而1年后,韩王信最终还是死于汉军的手里,这让张良心灰意冷,遂做出“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的最终选择。

标签: 张良刘邦秦朝汉朝

更多文章

  • 汉初三杰张良为什么跟随刘邦?张良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初三杰之张良的故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张良的故事:张良先人是韩国人,其祖父张开地是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时期的相国,其父张平是韩厘王、韩悼惠王时期的相国。当秦灭韩之后,他遣散三百家僮,弟亡不葬,分散所有家产来收买刺客,为韩报仇。张良曾经在淮阳(今河南淮

  • 张良怎么劝刘邦分封六国?张良驳复六国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张良,汉朝

    在历史长河中,张良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张良驳复六国说这个故事吗?汉王刘邦在与楚霸王争夺天下时,身边有一位重要的谋臣——张良。此 人文武兼备,精通兵法,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三年,项羽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汉王很是恐惧忧愁,此时张良偏 巧又不在身边。于是他就同一

  • 张良是刘邦身边最聪明的人,早料到他会“兔死狗烹”便辞官归隐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良,汉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张良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但凡建功立业开创王朝者,身边总会有一群帮手,无论是才智过人的“军师团”,还是攻城拔寨的先锋军,这些缺一不可,不过历史总是残酷的,打江山的人有无数个,而坐江山的只能有一个,这就导致曾经同生共死的兄

  • 盘点历史上最厉害的六个谋士 张良垫底诸葛亮只能排在第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良,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历史上最厉害的六大谋士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第六:张良张良,战国时期韩国人,祖上五代都是韩国的宰相。张良在群雄灭秦时选择了刘邦。刘邦进攻咸阳的时候,张良献计贿赂秦军守备,刘邦先入关中者王之;鸿门宴之时,张良一直跟随左右,利用项伯帮刘邦脱险;楚汉之争时,张良运

  • 张良是什么样的人?为何后世要称颂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良,汉朝

    很多人谋略比张良高,官做得比张良大,为何后世却反而称颂张良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张良,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的,身为“汉初三杰”之一,高祖刘邦对其更是称赞有加,被誉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张良,韩国人,出生于宦官世家。先辈在韩国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祖父连任三朝宰相

  • 张良真的是个聪明人吗?为什么说他害了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良,汉朝

    张良真的是懂得进退的聪明人吗?其实他的一做法害了他的儿子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张良是西汉初年的功臣中获得后世赞誉最多的人。由于他不居功自傲,又懂得进退,及时辞官归隐。他这种做法,后世给予了极大的肯定。认为后世张家能成为中国2000年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 张良晚年为什么要云游四海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良,汉朝

    还不知道:张良晚年为什么要云游四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西汉王朝的诸多名臣之中,张良的出身是优于萧何与韩信的,因为他的祖父就曾经连续担任过三任韩国的丞相,而他的父亲也担任过韩国两任丞相,但是就在张良怀着雄心壮志想要建功立业之时,韩国就被秦国给灭亡了。这对

  • 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韩信,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被合称为汉初三杰,这是汉高祖刘邦说的,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刘邦对于这三个人

  • 汉朝建立功臣是怎么排名的?为什么萧何排第一张良排六十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萧何,张良

    汉朝建立功臣是怎么排名的?为什么萧何排第一张良排六十二?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汉朝建立之后,作为皇帝的汉高祖刘邦,自然是要对曾经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臣子们进行论功行赏。他自己也说过,有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帮助他很多,这三人也被后世称为“汉初三杰”。但是,萧何作为第一大功臣,排名功臣中的第一位,可为什

  • 刘邦和吕雉为什么会让张良安然度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张良我们知道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的鼎定天下立下了无数大功,照理说这般显眼出众,智谋无双的大功臣,在平定天下之前是君主眼里的香饽饽,腹心一般的依仗,而一旦天下太平,他的作用失去或者说减弱,那反倒成了君王眼中之患,属于那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