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钟会有多厉害?谋略堪比张良

历史上的钟会有多厉害?谋略堪比张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567 更新时间:2024/1/2 14:43:47

历史上的钟会,谋略堪比张良,本是司马家功臣,因反叛司马昭被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钟会是魏朝太傅钟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钟毓的弟弟,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关于这一点,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段子,源于《世说新语》的一则趣闻。某次钟会兄弟随父入宫拜见文帝曹丕,钟毓因为紧张而汗流浃背,但钟会却是旁若无人。曹丕问钟毓为何流汗,钟毓结结巴巴地回答道:“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曹丕又好奇的问钟会为何没出汗,钟会则模仿兄长的口气回答道:“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曹丕听后哈哈大笑。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於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见《世说新语》

不过在历史上,钟会作为钟繇晚年所得之子,在曹丕驾崩时年仅一岁而已,所以这则趣闻全系后世小说家杜撰,根本不值一驳。至于《军师联盟》或《虎啸龙吟》,钟会被提前出生的时间更加离谱,甚至在曹操在世时,便已是一位年近二十的小伙子,如此失误,更是令人贻笑大方。

钟会正式出道的时间,晚在魏帝曹芳正始五年(245年),当时年仅20岁的他起家担任秘书郎的职务,之后四年间又陆续升迁为尚书郎、中书侍郎。钟会博学多闻、才艺超群,尤其精通玄学,年轻时深得司马师赏识,此时大概已和司马家往来密切。所以等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钟会便正式开始为司马家效力,以重要幕僚的身份,参与司马家之后一系列夺权行动。

司马师东征淮南毌丘俭、文钦之乱期间,钟会随行并主管机密事宜。在胜利凯旋途中,司马师因旧伤发作猝死于许昌。魏帝曹髦为夺取司马家兵权,以东南刚刚平定为由,下诏司马昭驻屯许昌。此时,钟会与尚书傅嘏密谋,一面让傅嘏上表复命,一面却和司马昭急速行军,到雒水南边屯兵驻守,意在威胁朝廷。曹髦见大势已去,无奈只得起用司马昭以大将军执政,时在正元二年(255年)。

司马昭执政后,接连铲除异己,对魏室的威逼日甚一日,而钟会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并因功不断升迁,历任黄门侍郎、大将军府记室、司隶校尉、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封东武亭侯。作为司马昭的心腹死党,钟会在平定淮南诸葛诞之乱中立下大功。在担任司隶校尉期间,钟会插手朝廷大小事务和官吏的任免,凡对司马家不利者必极力除之,大名士嵇康等人的被杀,皆出于钟会的谋划,他因此也备受士林届的憎恨。

钟会才华横溢、机智多谋,喜欢玩弄权术,被时人视为“谋圣”张良一般的奇才,并常常因此而自得,很像当年的杨修。钟毓对弟弟的品性了如指掌,曾私对司马昭讲:“钟会才智过人,但喜欢玩弄权术,我担心他有不臣之心,请大将军加以提防。”司马昭听后,笑着回答道:“若将来钟会果真因此获罪,我承诺只治钟会一家之罪,而不会连累到钟氏一门。”果然没多久,钟毓一语成谶。

景元四年(263年)秋,司马昭以钟会为主帅,统领邓艾诸葛绪等人攻伐蜀汉。结果当钟会兵困于剑阁劳而无功,准备撤军之际,邓艾却率兵偷渡阴平,奇袭成都,竟然一举亡蜀。当年底,钟会作为主帅,因亡蜀之功晋升司徒,封万户县侯。然而钟会灭蜀后,在降将姜维的怂恿下,滋生不臣之心,图谋割据四川称王。

为实现自己的野心,钟会与姜维密谋,首先诬杀灭蜀头号功臣邓艾,然后假借郭太后遗命,胁迫诸将随其起兵讨伐司马昭。诸将多是北方人,因家眷都被扣押在洛阳,所以都不肯从命,钟会便将他们囚禁起来准备全部处死,但又担心无人统军,故此犹豫不决。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部将胡烈之子闻变,率部众鼓噪各路军士起事,击杀钟会、姜维,并趁机大略成都。钟会死于景元五年(264年)正月,虚龄四十岁。

钟会遇害时,养子钟邕(钟毓之子)一同遇难,另一位养子钟毅及侄儿钟峻、钟辿(三人也都是钟毓之子)也都下狱,论罪都应判处死刑。不过司马昭念及钟繇、钟毓的功劳,并想起钟毓当年的劝诫,所以仅处死钟毅和钟邕诸子,但赦免钟峻、钟辿并恢复他们的官爵,也算是网开一面。

标签: 钟会三国

更多文章

  • “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真的是张良的心声吗?张良一生最大的败笔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良,刘邦,秦朝,汉朝

    你们知道张良一生最大的败笔和遗憾是什么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大封文武功臣,他尤其对汉初三杰之首的张良情有独钟,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张良当即谢绝了刘邦对自己的浩荡皇恩,仅只求封为“留侯”,多年后他表示“

  • 汉初三杰张良为什么跟随刘邦?张良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初三杰之张良的故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张良的故事:张良先人是韩国人,其祖父张开地是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时期的相国,其父张平是韩厘王、韩悼惠王时期的相国。当秦灭韩之后,他遣散三百家僮,弟亡不葬,分散所有家产来收买刺客,为韩报仇。张良曾经在淮阳(今河南淮

  • 张良怎么劝刘邦分封六国?张良驳复六国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张良,汉朝

    在历史长河中,张良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张良驳复六国说这个故事吗?汉王刘邦在与楚霸王争夺天下时,身边有一位重要的谋臣——张良。此 人文武兼备,精通兵法,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三年,项羽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汉王很是恐惧忧愁,此时张良偏 巧又不在身边。于是他就同一

  • 张良是刘邦身边最聪明的人,早料到他会“兔死狗烹”便辞官归隐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良,汉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张良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但凡建功立业开创王朝者,身边总会有一群帮手,无论是才智过人的“军师团”,还是攻城拔寨的先锋军,这些缺一不可,不过历史总是残酷的,打江山的人有无数个,而坐江山的只能有一个,这就导致曾经同生共死的兄

  • 盘点历史上最厉害的六个谋士 张良垫底诸葛亮只能排在第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良,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历史上最厉害的六大谋士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第六:张良张良,战国时期韩国人,祖上五代都是韩国的宰相。张良在群雄灭秦时选择了刘邦。刘邦进攻咸阳的时候,张良献计贿赂秦军守备,刘邦先入关中者王之;鸿门宴之时,张良一直跟随左右,利用项伯帮刘邦脱险;楚汉之争时,张良运

  • 张良是什么样的人?为何后世要称颂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良,汉朝

    很多人谋略比张良高,官做得比张良大,为何后世却反而称颂张良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张良,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的,身为“汉初三杰”之一,高祖刘邦对其更是称赞有加,被誉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张良,韩国人,出生于宦官世家。先辈在韩国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祖父连任三朝宰相

  • 张良真的是个聪明人吗?为什么说他害了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良,汉朝

    张良真的是懂得进退的聪明人吗?其实他的一做法害了他的儿子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张良是西汉初年的功臣中获得后世赞誉最多的人。由于他不居功自傲,又懂得进退,及时辞官归隐。他这种做法,后世给予了极大的肯定。认为后世张家能成为中国2000年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 张良晚年为什么要云游四海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良,汉朝

    还不知道:张良晚年为什么要云游四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西汉王朝的诸多名臣之中,张良的出身是优于萧何与韩信的,因为他的祖父就曾经连续担任过三任韩国的丞相,而他的父亲也担任过韩国两任丞相,但是就在张良怀着雄心壮志想要建功立业之时,韩国就被秦国给灭亡了。这对

  • 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韩信,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被合称为汉初三杰,这是汉高祖刘邦说的,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刘邦对于这三个人

  • 汉朝建立功臣是怎么排名的?为什么萧何排第一张良排六十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萧何,张良

    汉朝建立功臣是怎么排名的?为什么萧何排第一张良排六十二?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汉朝建立之后,作为皇帝的汉高祖刘邦,自然是要对曾经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臣子们进行论功行赏。他自己也说过,有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帮助他很多,这三人也被后世称为“汉初三杰”。但是,萧何作为第一大功臣,排名功臣中的第一位,可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