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光义射杀赵匡胤的花蕊夫人,赵匡胤是什么态度?

赵光义射杀赵匡胤的花蕊夫人,赵匡胤是什么态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18 更新时间:2024/1/23 5:24:27

说到花蕊夫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

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和后蜀,分别出现了两位花蕊夫人。所谓花蕊夫人自然是天姿国色,“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以状其容”。这两位花蕊夫人不但容颜倾国倾城,而且善作诗赋,多才多艺。她们分别为前蜀主王建的淑妃徐氏和后蜀主孟昶的慧妃费氏(一说姓徐)。

前蜀主王建的徐淑妃与其姐同为王建的妃子。这姐妹俩祸国殃民,结交权臣,干预朝政,卖官鬻爵,把后主王衍也教导的荒淫无道。925年,前蜀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所灭,后主王衍及徐淑妃姐妹俩都被李存勖所杀。

所以,前蜀的这个花蕊夫人徐淑妃并非死于赵光义之手。被赵光义射死的应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慧妃。

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掉前蜀后,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镇守蜀地。

公元934年,孟知祥割据蜀中,在成都称帝,国号仍为蜀,史称后蜀。不过,孟知祥在做了不到四个月的皇帝后,突发疾病而逝,他的第三子孟昶继承帝位,成为后蜀的末代皇帝。

孟昶在位时期,由于战事多集中于中原地区,后蜀境内相对平静。蜀地又有“天府之国”之称,所以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比较富足。而孟昶在一片歌舞升平下,生活也极尽奢侈淫靡。

据《新五代史》记载,孟昶使用的夜壶都是用七宝装成,非常精美。在赵匡胤灭掉后蜀后,这个夜壶被收缴呈送给赵匡胤。赵匡胤慨叹,孟昶奢靡到这个地步,不亡国是没有道理的。

孟昶不但生活奢侈,而且还极度荒淫。他在蜀地广征美女,在妃嫔之外还设置了十二个等级,后宫宫人达到千余人。

花蕊夫人费慧妃才貌出众,是孟昶最宠爱的妃子。费慧妃喜爱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在宫中为其建造牡丹苑,遍求各地优良花种栽植其中,以博费慧妃欢心。

盛夏,宫中的水晶宫殿中,孟昶与花蕊夫人逍遥其中,填词弄诗,好不快活。

就在孟昶沉迷于与花蕊夫人游宴寻诗之时,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周建宋,开始一统天下的伟业。就在宋军剑指后蜀之际,孟昶却认为蜀地地形险阻,有天险为屏障,宋军不足为虑。

961年,宋忠武节度使王全斌率六万宋军征讨后蜀。66天后,后蜀即被赵匡胤灭掉。孟昶自缚出城投降,与花蕊夫人等被押往汴梁。

赵匡胤对花蕊夫人的美名倾慕已久,但碍于脸面,又不能单独召见。所以赵匡胤特封孟昶为秦国公,授检校太师、中书令,孟昶的家眷也被赵匡胤重赏。这样,孟昶携眷入宫谢恩的时候,赵匡胤终于一睹花蕊夫人的芳颜。

花蕊夫人冰肌玉骨,体香沁人,令赵匡胤心旌神摇,情思起伏。

诡异的是,孟昶在这次晋见赵匡胤七天后,便突患重疾而逝,年仅四十七岁。不过,据史学家推测,孟昶应该是死于赵匡胤之手。

孟昶死后,赵匡胤也假惺惺地辍朝五日,并追封孟昶为楚王。

孟昶的母亲很有气节,在孟昶死后不忍独活,绝食而死。孟昶的花蕊夫人则被赵匡胤据为己有,封为贵妃。

孟昶生前非常宠爱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在被赵匡胤占有后,仍在诗作中伤感于故国破灭,对亡国之君孟昶念念不忘,甚至在寝宫供奉着孟昶的画像。

为此,花蕊夫人欺骗赵匡胤,供奉的画像为送子的神灵张仙。搞得后宫的妃嫔误以为真,纷纷供奉起孟昶的画像,以求早生皇子,母凭子贵。

花蕊夫人虽然被赵匡胤深宠,但最终却被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在后苑宴射时借机射杀。

关于赵光义射杀花蕊夫人的原因,史籍中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是说赵匡胤沉迷于花蕊夫人的美色,赵光义为了使赵匡胤远离美色,专心国事,辣手杀死花蕊夫人。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可靠,赵光义本人也是非常好色,他与小周后后来的故事也很多。可想而知,他也不会大义凛然地劝谏哥哥洁身自好,甚至亲手杀死哥哥的爱妃。

第二种说法是说赵光义也看上了花蕊夫人,但却被哥哥赵匡胤捷足先登了。最后赵光义炉火中烧,既然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毁掉它,于是杀死了花蕊夫人。

赵光义也是个好色之徒,他倾慕花蕊夫人也是极有可能的。但赵光义并不是个莽撞之徒,相反,他心计颇深。他绝不会为了一个女人,不计后果地去杀掉她。若触怒赵匡胤,那会前途尽失,太划不来了。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成立。

最后一种说法,是说花蕊夫人曾对赵匡胤说过赵光义的坏话,不小心卷入了宫廷权势斗争,触怒了赵光义,因而被赵光义借机杀死。

这种说法是极有可能的,赵光义处心积虑想得到皇位,而如果花蕊夫人真的对赵匡胤说过不利于赵光义的话,那么赵光义必将假借失手杀死花蕊夫人。

因为赵光义为了得到皇位,绝不会心慈手软。毕竟后来赵匡胤死得非常离奇,他的儿子赵德芳的死因在史籍中也是一笔带过,给人留下很多想像空间。而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也很令人费解。而这一切的既得利益者都是赵光义。

标签: 花蕊夫人五代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投奔王彦超吃闭门羹,王彦超后来结果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太祖赵匡胤生于军官世家,他的曾祖赵珽曾任唐朝的御史中丞,祖父赵敬是唐朝的刺史,父亲赵弘殷骁勇善战,因救援唐庄宗李存勖有功,成为后唐的禁军将领。可是父辈的辉煌并没有给赵匡胤的人生带来格外的恩遇。由于时值乱世,唐庄宗李存

  •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有关于烛光斧影的说法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匡胤之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历史发展到现在,很多人好奇一个问题:为什么宋太祖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却选择了自己的弟弟,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过于少见。其实无数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表示过

  • 历史上的陶谷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赵匡胤会打压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陶谷,北宋

    陶谷,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陶谷名气不大,却是个“有故事”的人。从个人才华和能力来说,陶谷在当时绝对是一流,赵匡胤说他“依葫芦画瓢”,不光不公允,还很“忘恩负义”。想当初,若不是陶谷,老赵登基将遭遇大尴尬。显德七年正月初三,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率大军杀回开封,逼幼帝柴宗训逊

  • 赵匡胤登基后,他是如何论功行赏的?功赏之间为何呈现出一种反比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

  • 陈桥兵变,赵匡胤是被迫黄袍加身还是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赵匡胤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其第二任皇帝周世宗柴荣是一位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帝王,他节俭英明,堪称一代英主。然而这样一位一心想统一天下的帝王却英年早逝,他只能将后周政权交给年仅七岁的皇长子柴宗训。周世宗为了不让后周政权落入他人之手,在他临终前设置了三方辅政。首

  • 《宋史》中,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被尊称为“艺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宋太祖赵匡胤汲取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政变频繁的历史教训,实行扬文抑武的国策,以期达到长治久安。《新唐书》论云:“方是时也,天将去唐,诸盗并出,历五姓,兵未尝少解,至宋然后天下复安。”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因此他对身边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为何独独漏掉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光义

    你们知道赵光义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古代的男性,多多少少都对成为天下之主有点想法,没有本事的一辈子只能想一想,但是有本事的却可以拼一把,比如赵匡胤以及明朝燕王朱棣等人,就是通过自己的拼搏才成功的得到了皇位。得到皇位之后,由于皇位的诱惑力实在太大,所以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保

  • 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为何能够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匡胤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之一。赵匡胤发动历史上著名的政权更迭--陈桥兵变后,正式建立起了赵宋王朝。提起赵匡胤,他以一介武夫崛起与乱世之中的逆袭形象被后世所熟知,但同时,和他紧密相连的,除陈桥兵变外还有一件事情,那便是历史上著名

  • 陈桥兵变为什么会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兵变?赵匡胤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匡胤

    陈桥兵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赵匡胤在获得最高兵权后,就立即对出征人员作出了部署。慕容延钊、高怀德、石守信、王审琦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他的左膀右臂。在正月初二的这一天,开封城内谣言四起,百姓们纷纷相传:"大军出征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整个开封城都传遍了,但

  • 上屋抽梯的典故出自哪里?赵匡胤是怎么杯酒释兵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上屋抽梯,赵匡胤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成功登上皇位,即宋太祖。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众多功臣,也都是位高名显。赵匡胤担心他们的势力一旦强大起来,会严重危及到他的皇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他又不忍心、也没有理由突然置他们于死地,于是,赵匡胤突发“上屋抽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