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也吃霸王餐:猛吃莜面十八碗不掏钱!

赵匡胤也吃霸王餐:猛吃莜面十八碗不掏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137 更新时间:2024/1/20 18:05:38

“莜面加卤子一大碗三钱,十八大碗是五十四文,三仙每大碗一文钱,总共为五十七文钱。”卖莜面的回答说。当赵匡胤的手伸进口袋时,说什么也拿不出钱来了。

卖莜面的见吃饭人的窘态,已猜到几分,便豁达地说:“就给一文钱吧。”这时的赵匡胤羞愧难当,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唉,这叫一文钱逼倒英雄汉啊!”拿不出钱,卖莜面的也没办法,只好说:“一顿饱饭就算我送你啦。”

相传,赵匡胤未做皇帝之前,是个身强力壮、爱耍枪弄棒的小伙子。当时赌博盛行,赵匡胤也混在赌场,几乎场场能赢,但他仗义疏财,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仁义白花”的绰号。

网络配图

几年后,赵匡胤决定外出开眼界,闯世面。一日傍晚,他行至一个山区小镇,见边上有一卖熟莜面的摊点,早已饥肠辘辘的他顾不得问价就大吃了起来。薄薄的莜面窝窝,加上羊肉蘑菇卤子,闻起来香吃起来更美,于是左三碗,右五碗,不一会儿就把十八大碗吃了下去,外加三大碗金针、木耳、蘑菇做的三仙汤,顿感精神倍增,不由得脱口道:“活了二十多岁,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饭菜啊!”转脸问卖莜面的多少钱。

“莜面加卤子一大碗三文钱,十八大碗是五十四文,三仙汤每大碗一文钱,总共为五十七文钱。”卖莜面的回答说。

当赵匡胤的手伸进口袋时,说什么也拿不出钱来了。卖莜面的见吃饭人的窘态,已猜到几分,便豁达地说:“就给一文钱吧。”

这时的赵匡胤羞愧难当,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唉,这叫一文钱逼倒英雄汉啊!”拿不出钱,卖莜面的也没办法,只好说:“一顿饱饭就算我送你啦。”

若干年后,赵匡胤做了皇帝,每日山珍海味的,吃腻了,便想起了当年的莜面窝窝、蘑菇卤以及那三仙汤。他派了两位心腹大臣去找那卖莜面窝窝的,说找到后定要把他请进京来,孤要面谢一顿饱饭之恩。

二位大臣脱掉官袍,扮成商人模样,出了京城。整整一个月过去了,卖熟莜面的饭摊找到过无数,可就是与赵匡胤当年吃莜面的情节相去甚远。找了六六三十六天,在一个山区小镇,见到了一个卖熟莜面的摊点。问摊主:“你这莜面食客一顿能吃几碗?”“普通人吃两碗,饭量大的也能吃三碗至五碗的。”

网络配图

又问:“自卖莜面窝窝来,有没有一顿吃过十几碗的?”这一问,卖莜面的哈哈大笑起来,道:“你们不问我倒真忘记了,几年前确有一壮士一顿饭吃了我十八大碗莜面窝窝,还喝了三大碗三仙汤呢!”“那位壮士付了多少钱?”二位大臣急切地问。“唉,不用提啦,吃饱喝足,连一文钱也掏不出来,还说‘一文钱逼倒英雄汉呢’,真是……”卖莜面的头着摇说。二位大臣一听心中喜道:“这下可总算找到了。”他们又问卖莜面的,一年生意做下来能赚多少钱。

“每年除了全家四口人的生活费,也能盈五六两银子,这样就算不错了。”卖莜面的说。

说话间,他们俩每人从衣内掏出三两碎银子,递给卖莜面的,对他说:“京城有位大财东,最爱吃你制作的莜面窝窝羊肉蘑菇卤,请你拾掇了这个摊子,跟随我们进京去,在那里一定比你在这儿卖得好,请答应我俩的请求。”

卖莜面的推辞不过,在二位食客的帮助下,把摊点上所有家什收了回家,次日早饭后,告别了妻子儿女,跟随着他俩京城进发,去见他们所说的“最爱吃他制作的莜面窝窝的大财东”。

到了京城,二位大臣将做莜面的领进了金銮殿。做莜面的一见那场面,顿时被惊得六神无主,急忙跪在御案前,哆哆嗦嗦地说:“小人有罪,小人有罪。”

网络配图

皇上开言道:“赦你无罪,抬起头来。”

那做莜面的战战兢兢地抬头,皇上一见早已龙颜大悦,道:“是恩人到了,快快请起。”说着,走下御案,要搀扶做莜面的起身,边上的大臣急忙将他搀了起来。

此时,皇上离做莜面的不过尺余,见他满脸惊恐,双腿打颤,忙安慰说:“恩人真的认不出我了?”“我只知道您是当今皇上,小人有能耐,敢当皇上的恩人呀。”说着又要下跪。

皇上急忙扶住他右肘,拉住他的左手笑盈盈地说:“我就是几年前吃了你十八大碗莜面窝窝,还喝了三大碗三仙汤的那个赵匡胤啊!”做莜面的揉揉双眼仔细一瞧,确认是几年前的那位大肚食客时,才慢慢定下神来。

之后,赵匡胤为报答那一顿饱饭之恩,将做莜面的委以工部侍郎的职位。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赵匡胤传位给弟弟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

    话说,自从我们人类进入到封建社会以来,“家天下”就成为了世界各国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则。也就是,作为皇帝一般情况都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就在我们中国的北宋王朝期间,为什么开国皇帝赵匡胤却传位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隐情呢?下面,老吕就带着大家前去一探究竟。网络配图 首先

  • 赵匡胤兵变之后是怎么收复后周诸侯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

    虽然有一部分将领追随赵匡胤兵变,但还有很多官员和将领忠于后周。那么对待这些人,赵匡胤是怎么处理呢?对于李重进等顽固派,赵匡胤在即位之后立即出兵,在当年的六月、九月,赵匡胤亲自带兵,两次出征,武力平定。当赵匡胤陈桥驿站兵变之后,即刻向都城进发,可以从陈桥门和封丘门两个关口进入,一开始赵军选择陈桥门,但

  • 揭秘:宋太宗赵匡胤如何对待想要欺骗自己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

    在对待自己的宰辅大臣的时候,太宗的一些手段,还算是比较仁慈,可是在对待其他人就不那么客气了。比如那些归降的诸侯王,像南唐国主李煜,吴越国君钱弘叔,一个个都被太宗给收拾了,下手毫不容情。当然,对其他大多数随从归降的臣子,太宗还是能区别对待的。网络配图 极少数人留在身边,大多数人给份优厚的工资,发到馆阁

  • 宋太祖赵匡胤的一生中抱憾终身的事情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以职业军人而成为大宋帝国的开创者,职业的敏感令他对国家首都选址上的致命危机看得十分透彻。他也曾试图以迁都洛阳来化解危机,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种种不可预知因素的羁縻下,赵匡胤的努力付与东流,没能化解国家的致命危机,留下了终生憾事。1、为何迁都?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留大臣沈义

  • 趣谈:宋太祖赵匡胤夜半偷菜现场被捉的尴尬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后汉乾佑元年,开封郊外一座破庙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夜色深沉,主持老和尚正在睡觉,猛然听到窗外菜地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莫非有野猪来捣乱?老和尚翻身做起,披起衣衫,点亮灯火,到窗外查看。当时兵荒马乱,这个郊野小庙已经好几年没有收到任何布施了。为了活命,老和尚不得不起早贪黑的侍弄几亩菜地。隔几天就挑一旦

  • 宋太祖赵匡胤猝死的疑点 原来早有暗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黄袍加身执政16年,在这期间他开创了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深受大家推崇,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位期间作出了不少的丰功伟绩,主要是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开启了以文治国的政策,扭转了当时的黑暗局面,开始空前的盛世。采取了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用杯酒释兵权,将军权,行政等

  • 迁都失败后赵匡胤为何会说宋朝有百年灭国的危险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之变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建国大宋,定都开封,年号为建隆。当他基本肃清了南方诸国及其他地方割据之后,赵匡胤以开封无险可守不适合作为首都为由,提出了先西迁洛阳,再迁长安的构想。为什么赵匡胤会提出迁都呢?网络配图 开封地处黄河中游,地理位置优越。特别是运河开凿之后,开封是南北河流

  •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为何作写生图来凌辱女俘小周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光义

    从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至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这八年间,南唐在国运蹇涩、民生维艰、存废相较的关键时段里,李煜与小周后仍然沉迷于酒宴歌舞、诵经礼佛、温香暖玉。从李煜的《喜迁莺》一词中也能看出端倪。其词曰:“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 在古代你最愿意跟谁打天下?赵匡胤排第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中华古代几千年历史,王朝不断更替,光是开国之君,创业之君就有几十位。但是,这些君王夺得天下后对于自己的功臣,那对待真的是天壤之别啊。如果你古代跟了刘邦,或者朱元璋等打天下,那么天下打下来后,你离死也就不远了。尤其是朱元璋,几乎将开国功臣都杀绝了,这类属于过河拆桥型的领导。但是,历史来看,也有不少好领

  • 黄袍加身了两次:为啥是赵匡胤最终得到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五代十国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在这段时期真正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要你的拳头够硬,你就可以做皇帝,而百姓也习惯了换皇帝,大臣么也习惯了换皇帝,反正皇帝换了,大臣还是那些大臣,百姓依然种地交皇粮,只是皇帝不一样而已,有点像现在换总统一样。网络配图 而结束这一切的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也就是黄袍加身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