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传位给弟弟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隐情?

赵匡胤传位给弟弟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137 更新时间:2024/1/23 22:20:36

话说,自从我们人类进入到封建社会以来,“家天下”就成为了世界各国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则。也就是,作为皇帝一般情况都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就在我们中国的北宋王朝期间,为什么开国皇帝赵匡胤却传位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隐情呢?下面,老吕就带着大家前去一探究竟。

网络配图

首先,我们先回首赵匡胤其人。他于927年生在洛阳地区的夹马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祖籍涿郡(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系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军事家、武术家,政治家、宋朝的开国皇帝。而其父亲则是当时的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母亲是杜氏(昭宪太后)。当然,我们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并不是没有儿子。而在他的一生之中共育有四个儿子,除了长子赵德秀、三子赵德林早亡之外,二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在他死时也都长大成人并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中,他的四子赵德芳还在我国诸多戏曲演义中,被虚构为一个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正气凛然的“八贤王”形象,经常出现于杨家将、包青天、三侠五义等故事当中。

尤其是,宋太祖赵匡胤还是宋朝历史上评价最高的一个皇帝。为什么呢?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和成就是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朝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而赵匡胤的为人也是宽仁大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甚至,可以说,在中国历代帝王当中也是数一数二的。比如,如果参照汉高祖刘邦清除功臣的手段,北宋初年就会有许多功臣难逃一死。然而,赵匡胤呢?他却仅仅就是以“杯酒释兵权”巧妙地处理了这个皇帝与权臣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并彻底结束了当时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显然,从这个角度上看,赵匡胤充满着宽宏大度的人格魅力也为其弟弟能够顺利继承其帝位埋下了一个“认知水平上”的伏笔。

网络配图

同时,由于赵匡胤在执政期间,果断地实施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并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其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并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从而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有后人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反之,这种文化氛围也对赵匡胤自身有所熏陶,即: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皇帝的知识水平非常重要,应该还以“有才者”居之,而他的弟弟相对于他的儿子,自然应该算是“有才者”了。

网络配图

再次,赵匡胤是一个著名的孝子,也就是,他对他的母亲向来都是言听计从。事实上,赵匡胤能够最终决定让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帝位,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源于其母亲——杜太后的意见。想当初,就在杜太后临终时,她曾经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为此,赵匡胤就马上叫来了当时的宰相赵普,并当着太后的面写成了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而这就是历史上的“

金匮之盟”。同时,也是赵光义“兄死弟及”的合法依据。那么,杜太后的这个意见到底好不好呢?老吕认为非常好。假如当时清朝咸丰皇帝能够把帝位传给他的弟弟,而不是他的儿子,那么,又怎么能产生慈禧太后这个老妖婆呢?如果不产生慈禧太后,清朝的江山至少在短时间内还是稳如泰山。

总之,赵匡胤传位给其弟弟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呢?其实就是一个明智之举。如果传给他儿子,宋朝的江山也许早就完蛋了。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兵变之后是怎么收复后周诸侯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

    虽然有一部分将领追随赵匡胤兵变,但还有很多官员和将领忠于后周。那么对待这些人,赵匡胤是怎么处理呢?对于李重进等顽固派,赵匡胤在即位之后立即出兵,在当年的六月、九月,赵匡胤亲自带兵,两次出征,武力平定。当赵匡胤陈桥驿站兵变之后,即刻向都城进发,可以从陈桥门和封丘门两个关口进入,一开始赵军选择陈桥门,但

  • 揭秘:宋太宗赵匡胤如何对待想要欺骗自己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

    在对待自己的宰辅大臣的时候,太宗的一些手段,还算是比较仁慈,可是在对待其他人就不那么客气了。比如那些归降的诸侯王,像南唐国主李煜,吴越国君钱弘叔,一个个都被太宗给收拾了,下手毫不容情。当然,对其他大多数随从归降的臣子,太宗还是能区别对待的。网络配图 极少数人留在身边,大多数人给份优厚的工资,发到馆阁

  • 宋太祖赵匡胤的一生中抱憾终身的事情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以职业军人而成为大宋帝国的开创者,职业的敏感令他对国家首都选址上的致命危机看得十分透彻。他也曾试图以迁都洛阳来化解危机,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种种不可预知因素的羁縻下,赵匡胤的努力付与东流,没能化解国家的致命危机,留下了终生憾事。1、为何迁都?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留大臣沈义

  • 趣谈:宋太祖赵匡胤夜半偷菜现场被捉的尴尬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后汉乾佑元年,开封郊外一座破庙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夜色深沉,主持老和尚正在睡觉,猛然听到窗外菜地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莫非有野猪来捣乱?老和尚翻身做起,披起衣衫,点亮灯火,到窗外查看。当时兵荒马乱,这个郊野小庙已经好几年没有收到任何布施了。为了活命,老和尚不得不起早贪黑的侍弄几亩菜地。隔几天就挑一旦

  • 宋太祖赵匡胤猝死的疑点 原来早有暗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黄袍加身执政16年,在这期间他开创了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深受大家推崇,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位期间作出了不少的丰功伟绩,主要是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开启了以文治国的政策,扭转了当时的黑暗局面,开始空前的盛世。采取了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用杯酒释兵权,将军权,行政等

  • 迁都失败后赵匡胤为何会说宋朝有百年灭国的危险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之变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建国大宋,定都开封,年号为建隆。当他基本肃清了南方诸国及其他地方割据之后,赵匡胤以开封无险可守不适合作为首都为由,提出了先西迁洛阳,再迁长安的构想。为什么赵匡胤会提出迁都呢?网络配图 开封地处黄河中游,地理位置优越。特别是运河开凿之后,开封是南北河流

  •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为何作写生图来凌辱女俘小周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光义

    从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至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这八年间,南唐在国运蹇涩、民生维艰、存废相较的关键时段里,李煜与小周后仍然沉迷于酒宴歌舞、诵经礼佛、温香暖玉。从李煜的《喜迁莺》一词中也能看出端倪。其词曰:“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 在古代你最愿意跟谁打天下?赵匡胤排第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中华古代几千年历史,王朝不断更替,光是开国之君,创业之君就有几十位。但是,这些君王夺得天下后对于自己的功臣,那对待真的是天壤之别啊。如果你古代跟了刘邦,或者朱元璋等打天下,那么天下打下来后,你离死也就不远了。尤其是朱元璋,几乎将开国功臣都杀绝了,这类属于过河拆桥型的领导。但是,历史来看,也有不少好领

  • 黄袍加身了两次:为啥是赵匡胤最终得到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五代十国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在这段时期真正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要你的拳头够硬,你就可以做皇帝,而百姓也习惯了换皇帝,大臣么也习惯了换皇帝,反正皇帝换了,大臣还是那些大臣,百姓依然种地交皇粮,只是皇帝不一样而已,有点像现在换总统一样。网络配图 而结束这一切的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也就是黄袍加身的那

  • 只因杯酒释兵权时算漏了他,赵匡胤最终死在了自己弟弟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在临死之前,周世宗安排了三方辅政的格局辅佐继位周恭帝柴宗训,周恭帝是周世宗柴荣的第四个儿子,当时只有七岁。周世宗安排了三方势力辅佐自己的儿子,以为后周天下可以高枕无忧,却没想到,他死后仅仅半年,三方辅政的格局就此彻底打破,老柴家的天下改姓了赵。赵匡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