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杀掉魏征的接班人?

揭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杀掉魏征的接班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969 更新时间:2024/1/27 11:25:33

魏征去世之后,同样以直谏著称的刘洎继任门下侍中。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刘洎作为魏征的接班人,或许能与唐太宗在上谱写一段君臣佳话。可是在贞观十九年(646年),刘洎却惨遭冤杀。此事也成为后来很多人攻击唐太宗的“黑历史”,但真相究竟如何呢?

网络配图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因身染重病而卧床不起,刘洎、褚遂良马周三位宰相前来探望。刘洎先进去探视唐太宗的病情,出来后哭着对褚遂良和马周说:“圣体患痈,极可忧惧(圣上身体的病很严重,实在太让人担心和害怕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褚遂良向病愈的唐太宗诬告刘洎在探视完后说:“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意思是刘洎要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这是“谋反”的罪行,应当诛杀。

唐太宗便询问刘洎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刘洎当然据实否认,而当时在场的马周也证明刘洎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褚遂良却坚称刘洎说过这种“谋反之言”,要求唐太宗立刻作出处理。最终刘洎在狱中被唐太宗赐死,成为贞观时期极少数被冤杀的宰相之一。

刘洎临死前曾经试图给唐太宗留下遗言奏章,但官吏拒绝提供纸笔。唐太宗得知此事之后,将有关的官吏全部投入大牢,可见唐太宗知道刘洎是被冤枉的。而且在整个案件的过程摆明了就是褚遂良诬陷刘洎,英明的唐太宗为什么最后却冤杀了刘洎呢?

网络配图

贞观中后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斗争,而刘洎是魏王李泰的坚定支持者。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刘洎在征得唐太宗的同意之后,经常出入太子东宫辅政,很受李治的尊敬,这引起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嫉恨。

根据唐朝的法律规定,诬陷是要“反坐(以诬陷罪名处罚诬陷者)”的。如果唐太宗在司法程序上认定褚遂良诬陷刘洎,那么就要以“谋反罪”杀死褚遂良。但褚遂良是长孙无极集团的二号人物,唐太宗要杀了褚遂良就意味着与长孙无忌决裂。

当时还不到二十岁的李治刚刚被立为太子,在朝廷中的人脉、威望和经验都严重不足。如果没有坚定有力的重臣辅佐,李治能不能当上皇帝都是未知之数。而适合辅佐李治的重臣只有长孙无忌,因此唐太宗不能和长孙无忌决裂。

网络配图

但唐太宗也不想杀刘洎,让马周作证就是想让应该要脸的褚遂良知难而退。没想到褚遂良这次真的不要脸,认准了唐太宗不会杀他,赌命也要弄死刘洎。综合来讲,刘洎之死其实是长孙无忌对原魏王党成员的一次清洗,而唐太宗无奈地当了杀人的枪。

有意思的是,到了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也因为遭人诬陷而悲惨地死去。后世有人就评论道:“很多人都同情褚遂良遭到诬陷而凄惨地死去,却忘了他当年是怎么诬陷刘洎的了?”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命人推倒魏征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魏征

    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和魏征的故事被世人所称道,传位千古美谈,可是世人只知道开始,却猜不到结局。魏征死的时候李世民还伤心地说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谁能想到过了不久魏征的墓就被李世民给砸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网络配图魏征,河北人,在辅佐李世民之前

  • 李世民为什么要砸毁魏征的墓碑 后来又复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一直被看作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是李世民标榜自己广纳谏言的招牌。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的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

  • 最牛谏臣魏征:他为啥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一般的态度是在沉默和好奇中让他们往好处发展,这就叫成人之美。不过,唐代名相魏征却不按常规出牌,竟让李

  •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我们都被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骗了一千多年,所谓“明君直臣”的千古佳话,根本就是两人心照不宣地出演对手戏,刻意营造出来的政治作秀!先来看看魏征是如何被唐太宗启用的。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

  • 魏征如何用“拍马屁”的方式来劝谏唐太宗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征

    说起名垂史册的“贞观之治”,就不能不提唐太宗与魏征这对千古难遇的“圣主与诤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魏征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当面指责皇帝错误的大臣。但鲜为人知的是,魏征其实还有“阿谀奉承”的一面,并且用“拍马屁”劝谏唐太宗改正错误。网络配图大约在贞观十年(636年)前后,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出现动摇,崛起

  • 唐太宗如此看重魏征可为何还要砸掉他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

    我们知道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李世民我们知道,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很有谋略,开创了贞观之治,算是一位非常有功绩的皇帝。而魏征呢,算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贞观之治的盛世离不开魏征的贡献,魏征在历史地位非常高,算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网络配图 历史民和魏征在历史上是一对著名的君臣CP。魏征经

  • 李世民对魏征包容了什么?成就贞观之治的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

  • 魏征做了何事 就算在“奸臣”里也难找比肩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征

    唐朝一代名臣魏征,字玄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人,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大家都知道,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之一。作为古代杰出的谏官代表,魏征“事有必犯,知无不为”,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发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网络配图 虽然历代老百姓都知道魏征是个清官,可

  • 千年谎言,李世民和魏征的真实关系竟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征

    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总会站着一位伟大的女人。这话真不假!隋文帝杨坚,虽被老婆独孤皇后“管理”的都不想当皇上了,但却使杨坚造就了“开皇之治”。而唐太宗李世民,因为背后站着长孙皇后,让他成就了“贞观之治”。据史载,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后,有宫中的女官,就把长孙皇后编撰的《女则》这书呈给唐太宗,道:

  •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出自于唐朝名相魏征,多次顶撞皇帝却大有裨益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人,一说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初治家,少时丧父,家贫,但胸怀大志,喜好读书,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李密的瓦岗军起义,后随李密归唐,又为窦建德俘获,任起居舍人。窦建德死后,他为李渊太子李建成信重,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