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的谏臣魏征有多富?腰缠万贯良田几千公顷

唐朝的谏臣魏征有多富?腰缠万贯良田几千公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005 更新时间:2024/1/19 5:33:09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唐代谏臣魏征对唐太宗的提醒,也是对自己要求。魏征一生节俭,生活清贫,宅无正寝,素褥布被,他没有妻妾成群而独善夫人,他没有花天酒地而独爱醋芹,他的妻子裴氏曾用“征平生俭素”评价自己的老公,可见魏征的日常生活是极为俭朴的。他这样做,是真没钱还是假装穷?翻开历史让人发现,作为朝廷重臣,魏征除了工资性高收入外,工资外的隐性收入也是相当惊人的。

进谏也能拿外快?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唐代很多高官都有润笔费之类的外快收入,魏征与众不同,他的工资外收入则大多靠自己进谏的硬功夫,击中唐太宗的要害,得到皇帝的欣赏,在收获政治荣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实惠。从《资治通鉴》、新旧《唐书》、《贞观政要》、《魏郑公谏录》等可靠的历史资料中发现,魏征前前后后得到的赏赐有十余次,少则百匹绢,多则得钱四十万、绢四百匹,林林总总,掐指算来,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眼红的数字。

魏征进谏尝到的第一份甜头,是劝说唐太宗停止征招未成年男人当兵。武德九年(626年),右仆射封德彝上奏要征招未满十八的壮男当兵,太宗同意。敕令传出,魏征固执己见加以反对,不肯签署。太宗大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道:“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奸民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征以征点兵员、怀疑使诈、失信于民为由,制止唐太宗征点中男做兵员,为此得到一只金瓮。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岭南部落首领冯盎、谈殿互相争斗,很久没有入朝。各地方州府前后十几次奏称冯盎谋反,太宗命令大举讨伐。魏征分析了岭南的地形、气候及形势后,认为冯盎反叛尚未成形,不宜兴师动众,建议太宗派使臣前往安抚,避免兵戎相见。十月,太宗派人持旌节往岭南慰问冯盎,冯盎则让他的儿子冯智戴随着使臣返回朝廷。太宗说:魏征让我派遣一个使者,岭南就得以安定,胜过十万大军的作用,不能不加赏。于是赐给魏征绢帛五百匹。

贞观二年(公元629年),有人告发右丞魏征偏袒他的亲属,(太宗派御吏大夫温彦博查问,结果查无实据。此次事件中,魏征向唐太宗灌输了君臣一体论,要求之间应彼此竭诚相待。魏征说,很荣幸能为陛下做事,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问:“忠、良有什么区别吗?”魏征回答道:“后稷、契、皋陶,君臣齐心合力,共享荣耀,这就是所说的良臣。龙逄、比干犯颜直谏,身死国亡,这就是所说的忠臣。”太宗听后十分高兴,赐给绢五百匹。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侍御史权万纪与李仁发因告发别人而得到太宗宠幸,诸位大臣多次被迁怒。魏征劝谏道:“权万纪等小人,不识治国大体,以告发别人当做直言,以进谗言当做忠诚。陛下并非不知道他们使人无法忍受,只是取其讲话无所忌讳,想以此警策众大臣,然而权万纪等人挟皇恩依仗权势,使其阴谋得逞,凡所弹劾,均非真有罪。陛下既然不能标举善行以激励风俗,怎么能亲奸邪以损害自己的威信呢!”太宗默不作声,赐给魏征绢五百匹。后来,权万纪等人奸状自行暴露,均获惩罚。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是魏征的一个丰收之年。这一年,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太宗以公主是皇后亲生,特别疼爱,敕令陪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以汉明帝分封皇子采邑时,不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为例,劝说太宗长乐公主的陪送不能高于长公主。太宗觉得有理,进宫中告知皇后,文德皇后闻之,大喜,派宦官去魏征家中,赏赐给钱二十万,四百匹绢。

这一年,唐太宗驾幸九成宫,设宴招待亲近的大臣,长孙无忌说:魏征过去侍奉隐太子,我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仇敌一样,想不到今天能在一起参加宴会。太宗说:魏征过去确实是我的仇敌,但他能为侍奉的主子尽心出力,这是很值得称道的。我能够提拔重用他,自比古人应无愧色!魏征常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许我做错事,所以我器重他。魏征再拜说:陛下引导我提意见,我才敢提意见。如果陛下不接受我的意见,我又怎么敢去犯龙鳞、触忌讳。太宗龙心大悦,赏赐每人十五万钱。贞观十三年五月,魏征乘太宗诏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机,全面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上奏太宗,这就是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疏中列举了太宗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批评了太宗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太宗看完奏疏后,欣然接纳,并对他说:“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有违此言,当何施颜面与公相见哉!方以所上疏,列为屏障,庶朝夕见之,兼录付史官,使万世知君臣之义。”遂赐黄金十斤、马二匹。

除了进谏之外,魏征下半盘棋也能轻易得到不薄的好处。文德皇后所生公主月满时,太宗宴群臣于丹霄殿,命魏征赌围棋。魏征以“臣无可赌之物”为由予以拒绝,太宗则以“朕知君有物,不须致辞”强行让魏征下赌。说:“朕知君大有忠正,君若胜,朕与君物;君若不如,莫亏今日。”于是开始下棋,才走数十子,太宗曰:“君已胜矣!”赐尚乘马一匹,并金装鞍辔勒,赐绢千匹。

另一份隐性收入——编书写作

另外,魏征通过编书作文,也得到一些辛苦钱,这也算是他的另一份隐性收入了。他缮写戴氏礼并为注解,得物一千匹。为《隋史》作序论,为《梁》、《陈》、《齐》各为总论,史成,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赐物二千段。赐物二千段究竟是多少?按照唐制规定,“凡赐物十段,则约率而给之,绢三匹,布三端,绵四屯”。折算起来,二千段合绢600匹、布600端、绵800屯。按唐代常年绢布比价折合,2。3端布当绢2匹,布600端相当于绢520匹。绵折半算,800屯也合绢400匹。二千段大约合1500匹绢。

网络配图

据不完全统计,魏征得到的赏赐中,至少有3900匹绢,加之赐物折合的约1500匹绢,仅绢一项,魏征总共得奖大约5600匹,贞观五、六年“一匹绢得粟十余石”,他得到的奖励相当于粟56000石,是当时二品官112年的工资收入。另外的奖励中,十斤的金差不多是1000两银子,相当于一百万钱,加之得到的现钱三十五万,一共是一百三十五万,说魏征腰缠万贯,一点不为过。贞观四年(630)

米(斗)3——4钱,其奖金可买米337500斗,也就是33750石,相当于当时二品官67年的工资。

其他的杂物都不算,仅此两项,魏征得到的奖励相当于当时二品官179年的工资收入。他活了64岁,就是从生到死都是二品官,其奖励也相当于二品官的近三份工资。如此一算,怎么说魏征都不一个清穷之人,怎么看他都是一个大富翁。从史料记载看,魏征没有拒绝过太宗的赏赐,也没有做过什么公益事业。他的家庭支出也很简单,除了养活一妻四子外,似乎没有太多开支,而家庭开支,他的工资收入是完全可以承担得起的。那么,魏征有钱为何不敢放手花呢?

魏征跟随太宗走入官场,干的大多是“咬人”的活儿,着实也得罪了一批被咬的人,有人举报魏征偏袒亲属就是最好一例。如果在经济上再出风头,必定成为群起而攻的对象,这也许是魏征低调消费的主要原因吧。另外,魏征的老婆裴氏是有名的贤内助,生活上精打细算,从严要求,魏征有钱不是不敢花,而是花了怕老婆不愿意。如此巨额的奖金,究竟到哪里去的?唯一的猜测只有一个:压在他家素褥布被的某一角。

不管怎么说,魏征得到丰厚奖励不是通过贪污所得,凭的是自己的硬工夫,他即便是一个大富翁,也是无可厚非的。太宗对他的这些奖励,倒对现实中如何对待敢谏的人提供了借鉴的依据。如果现在也有人像魏征一样敢于同歪门邪道作斗争,给他发一个两吨重的大奖牌,相信公众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魏征死后李世民砸毁其墓碑并不奇怪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魏征

    贞观十六年,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房屋。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李世民多次亲临魏府看他,给他送药,并将公主许给魏征的儿子。不久,魏征病逝家中,李世民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

  • 一代铮臣魏征的为官之道:不做忠臣做良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一代铮臣魏征

    魏征,这位为“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在历史上已经有了那么多忠臣榜样的情况下,身为朝廷上的一名高级官吏,提出了“不做忠臣做良臣”这般石破天惊的见解。魏征在回答唐太宗李世民什么是忠臣、什么是良臣的问题时说:稷、契、咎陶这些人是良臣,龙逢、比干这些人是忠臣。能让自己获得美名,辅助君主获得尊贵的声誉

  • 揭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杀掉魏征的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

    魏征去世之后,同样以直谏著称的刘洎继任门下侍中。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刘洎作为魏征的接班人,或许能与唐太宗在上谱写一段君臣佳话。可是在贞观十九年(646年),刘洎却惨遭冤杀。此事也成为后来很多人攻击唐太宗的“黑历史”,但真相究竟如何呢?网络配图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因身染重病而卧床不起,刘洎、褚遂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命人推倒魏征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魏征

    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和魏征的故事被世人所称道,传位千古美谈,可是世人只知道开始,却猜不到结局。魏征死的时候李世民还伤心地说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谁能想到过了不久魏征的墓就被李世民给砸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网络配图魏征,河北人,在辅佐李世民之前

  • 李世民为什么要砸毁魏征的墓碑 后来又复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一直被看作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是李世民标榜自己广纳谏言的招牌。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的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

  • 最牛谏臣魏征:他为啥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一般的态度是在沉默和好奇中让他们往好处发展,这就叫成人之美。不过,唐代名相魏征却不按常规出牌,竟让李

  •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我们都被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骗了一千多年,所谓“明君直臣”的千古佳话,根本就是两人心照不宣地出演对手戏,刻意营造出来的政治作秀!先来看看魏征是如何被唐太宗启用的。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

  • 魏征如何用“拍马屁”的方式来劝谏唐太宗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征

    说起名垂史册的“贞观之治”,就不能不提唐太宗与魏征这对千古难遇的“圣主与诤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魏征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当面指责皇帝错误的大臣。但鲜为人知的是,魏征其实还有“阿谀奉承”的一面,并且用“拍马屁”劝谏唐太宗改正错误。网络配图大约在贞观十年(636年)前后,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出现动摇,崛起

  • 唐太宗如此看重魏征可为何还要砸掉他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

    我们知道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李世民我们知道,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很有谋略,开创了贞观之治,算是一位非常有功绩的皇帝。而魏征呢,算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贞观之治的盛世离不开魏征的贡献,魏征在历史地位非常高,算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网络配图 历史民和魏征在历史上是一对著名的君臣CP。魏征经

  • 李世民对魏征包容了什么?成就贞观之治的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