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究竟是为何封李善长第一功臣呢?

朱元璋究竟是为何封李善长第一功臣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37 更新时间:2024/1/17 20:00:12

朱元璋能成功离不开一个人——李善长。在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共封了六位公爵,排在最前面的就是韩国公李善长,也就是说在朱元璋心里,李善长是“第一功臣”,那么这个负责后勤工作、无武功建树的李善长如何会得到朱元璋的如此厚待?

首先李善长跟朱元璋是老乡,他们在心态和情感上很容易走进。

网络配图

再有,李善长的能力确实非同一般。从《明史·李善长传》和《明实录》来看,李善长具有以下特点:

1、李善长“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意思是李善长很早就熟读经典,策划事情多能成功。

2、《明史》说李善长“其为里中长者”,说明他社会经验丰富,且有一定威望,精通人事关系。

3、李善长在元末时曾避匿山中,预测世事,这说明他有独特的政治头脑,擅于把握政局,是个优秀的政治家。

4、《明史》说李“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遇事能迅速地解决,使朱元璋免于前线后方应接不暇,省去不少心思。

那么李善长如何成为朱元璋的铁哥们儿的呢?有两件事:

一、李善长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先是以礼相待,后留他做了“掌书记”。当时朱元璋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还很迷茫,他就找来李善长问“四方战斗,何时定乎?”李善长奉劝他,要他效仿刘邦,“法其所为,天下足定也”,做第二个平民皇帝,李善长的鼓舞坚定了朱元璋进取的信心,这是朋友加兄弟般的最大支持,朱元璋能不感激吗?更何况李善长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忠心耿耿地留在朱元璋身边,帮助他、辅佐他。

朱元璋不断取胜,个人威望也日益提高,这引起了顶头上司郭子兴的不满和猜忌。

网络配图

郭子兴身边也不全是酒囊饭袋,有人帮郭子兴出了一个狠招:打算剥夺了朱元璋的兵权,并将李善长给调离,叫他辅佐自己。郭子兴与朱元璋是上下级关系,郭子兴要调李善长,,一来说明李善长有本事且名声在外,到高一层发展更加有利;二来即使是平调,但郭子兴毕竟是一军之帅,前途也不差。但令人费解的是,李善长听到调令后,不是高兴地与人道别,而是哭,而且哭的很伤心。

有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就是不愿意离开朱元璋。朱元璋听到后感动也要掉泪了。李善长之泪应该不是装出来的,一来朱元璋那时并非大富大贵,还仅仅是农民军里的下属将领,取天下是个未知数,李善长没必要拍朱元璋的马屁。第二,李善长毕竟是个读书人,又是“里中长者”,可以说是有头有脸的人,男儿有泪不轻弹,李善长却实实在在的落泪了,这足以表明他肯定是发自内心的忠诚,由此可见朱元璋与李善长关系之不一般。自此以后,朱元璋倍加重用李善长,信任李善长,依靠李善长。而李善长也能勤勉自持,毫不倦怠。《明史·李善长传》

二、在朱元璋打下和州后,为巩固根据地,朱元璋率军在外拓展,留下一个空虚的大后方和州城,让李善长守着。不料这件事走漏了消息,元朝军队逮住机会前来偷袭,当时和州城很危险,外无援兵,内为老弱病残,怎么办?李善长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设下埋伏,将来势汹汹的元军引入了事先设好的埋伏圈,接着,依靠城内剩余的这些老弱病残兵力发起攻击,结果大败元军。朱元璋回来后,看到和州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挫败了元军,巩固了后方根据地,由此对李善长充满了由衷的佩服和感激,也就更加欣赏李善长的非凡的能力。《明史·李善长传》

当然,李善长对朱元璋政权的功劳还不止于此,在建立大明王朝前后,李善长的贡献在人臣中少有人可比。

网络配图

第一,不仅能做好后勤保障和军粮筹划工作,而且还当好军事参谋、人事参谋。《明史》说李善长“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来归顺的将领,李善长都协助朱元璋予以妥善安排,诸将之间产生了矛盾,李善长也极力劝解调和。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李善长掌握了太多的军事机密和人事机密,在战争年代,军务繁杂,敌我斗争你死我活,朱元璋少有精力来怀疑自己的“亲密战友”,反而越发青睐他。但到了和平年代,知道的太多并非是什么好事。朱元璋强渡长江,攻克太平,直指南京,就是他与李善长一同谋略并取得成功的。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是辅佐朝政的得力助手,拜之为右相国。《明史·李善长传》

第二,参照元制,将元朝的弊政剔除,制定了盐法、茶法、钱法、渔法等,帮助朱元璋恢复和重建社会经济秩序,为大明经济好转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与刘伯温共同编定《大明律》,健全大明的礼仪制度,构建有序的等级社会。

一句话,李善长在大明帝国建立的前后是个仅次于朱元璋的核心人物。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李善长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罪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李善长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李善长

    朱元璋为啥要灭李善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朱元璋对功臣们封得最高的爵位是“公”。朱元璋一共封了34个“公”,其中李善长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善长是极为肯定和重视的。朱元璋在对李善长进行封爵的时候,下诏时特别说,李善长虽然没有立过攻城拔

  • 李善长到底有没有异心 朱元璋杀李善长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善长,朱元璋

    还不知道:李善长有没有造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共276年,在这两百多年中,出现很要案、疑案,这其中又以朱元璋时期发生的大要案最为出名,这时期发生了胡惟庸、蓝玉案件,有点明朝的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两件案子以牵涉人之广,疑点之多让人不得不深思这背后的事情。

  • 明朝建立时朱元璋给了李善长最高的待遇,为什么后来越来越讨厌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李善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为何越来越讨厌李善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善长是跟朱元璋早早就一起闹革命的安徽同乡,其虽没有什么武功上的建树,但作为幕后英雄,他帮朱元璋把团队管理的非常有竞争力,因此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大明开国初期,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都是非比一般的,朱元璋不仅把他

  • 李善长真是为人怎么样?他是怎么触怒朱元璋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善长,明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善长,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要说朱元璋从打天下到治天下,谁是第一功臣。我想大家肯定会说刘伯温、常遇春、徐达、汤bai和等。其中有个人,在战功方面都没有什么建树,也不是什么神机妙算的人,那个人就是李善长。要说李善长在朱元璋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看看他

  • 李善长放权种田又年事已高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善长,朱元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善长和朱元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元璋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围绕他发生的事情自然引人注目,史书上关于他的事迹也是着笔良多。李善长作为国家功臣,放权种田,最终却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原因不仅仅是我们所认为的——朱元璋生性多疑。另一原因,也是李善长自

  • 李善长回家耕田种地,最后为何还是被斩首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善长,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善长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明太祖朱元璋年间各色血雨腥风的大案里,大明开国“左相国”李善长的被杀,可以说桩让当时多少人想不到的事儿。要知道,这位大明开国的“萧何”,朱元璋时打天下年间功劳苦劳一堆的“大管家”,明朝六部官制礼仪制度的制定

  • 郑芝龙是谁?曾经的海上英雄,海上长城的守护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芝龙,明朝

    对郑芝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1661年,也就是清顺治18年10月,顺治皇帝将明朝降臣南安侯郑芝龙押赴燕京柴市斩首,并夷灭郑氏一族。这场灭门惨祸一时间震惊朝野。据史料称,清朝廷处死郑芝龙,和其子郑成功对抗清廷有直接关系。曾经的海上英雄被清廷所杀明朝后期,

  • 他是明末抗荷英雄,揭秘郑芝龙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芝龙,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郑芝龙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明朝一度退到了长江一带,好似有几分演绎宋金故事的倾向。然而在短短十几年间,南明就土崩瓦解,基本就剩下福建的明郑一脉。但在明朝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就有一个人混得风生水起,将自己的命运跟南明紧密的联系在了一

  • 郑芝龙帮助隆武帝夺得帝位后,为什么又要背叛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芝龙,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芝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645年闰六月二十五,距崇祯皇帝被李自成逼死在北京城已经过去了一年零四个月,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举行了一场皇帝的登基大典,登基的是明朝的唐王朱聿键,史称隆武帝。此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后代,关于唐王

  • 被李自成煮了吃的最肥王爷朱常洵体重有多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自成

    360斤,这是人的体重,没错。这样体重的人,在大家的身边也是不多的。历史上,有一位王爷,他360斤,堪称史上第一肥王爷。他叫朱常洵,福忠王,大家习惯称他老福王。他是明神宗第三子,因为自己的母亲郑贵妃恃宠,神宗欲立他为太子,但引起国本之争。最后受封福王,神宗给他的赏赐很多,藩洛阳,得庄田二万顷,盐引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