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昭为什么没有杀了刘禅?背后有哪些原因?

司马昭为什么没有杀了刘禅?背后有哪些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43 更新时间:2024/2/14 17:03:12

说到司马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东汉末年到东晋这段时间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先是有黄巾起义,接着是军阀割据,最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三家归晋以后这才逐步安定下来,但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八王之乱,五胡入华等等一系列的事件,因此很多人对东晋并没有什么好的印象。

在这段时间先后出现了两次禅让,一次是汉献帝禅让给曹丕,曹丕建立了魏国,另外一次就是曹奂禅让给司马炎,司马炎是完全学习了曹丕,或许是习以为常,所以司马炎的称帝也是非常的顺利。

魏国灭蜀国其实是司马昭的指挥下完成,而晋国建立以后又灭掉了吴国,因此才有三家归晋的说法,三国中虽然蜀国最先被灭,但实际上是魏国最先名存实亡的,在曹髦时期,大权基本上已经落在了司马氏手里,只不过只有一个名头而已。

蜀国灭亡以后,刘禅被迁到洛阳,当时掌权的是司马昭,其实司马昭对刘禅并不是很放心,因为刘禅在投降以后,蜀地发生了钟会叛乱,而当时刘禅就在成都,虽然事后叛乱被平息,但是刘禅始终是个不稳定因素,所以刘禅很快被迁到了洛阳,只有在自己身边,司马昭才放心。

对于刘禅,司马昭一直看的很紧的,对于刘禅也是时不时的试探一下,最熟悉的桥段莫过于乐不思蜀:

话说有一天,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等蜀地的臣子,到了演奏环节,司马昭吩咐演奏蜀地的曲子,并以歌舞助兴,蜀汉的旧臣们都想起了亡国之痛,连带想念家乡,个个都低头流泪,只有刘禅怡然自得,一定要悲伤。

司马昭看了就奇怪,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是一个忠心的大臣,看到刘禅如此的回答,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地了。”

刘禅听了觉得有道理,而且郤正是救过自己的,必然不会害自己,于是牢记在心,继续饮酒,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说了一遍。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正是郤正教我说的。”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刘禅也得以安度晚年。

从历史上来看,刘禅并不是一个

明主,为什么司马昭这么害怕刘禅会造反呢?无它,只因为刘禅是继承的汉室,虽然我们现在称呼三国为魏蜀吴,其实刘备的建立政权的国号是汉,只不过为了区分,才称呼为蜀或者蜀汉。西汉、东汉延绵这么久,号召力还是有的,不管是魏国还是后来的晋国,都是篡夺的汉朝的江山,因此,司马昭最害怕刘禅出去振臂一呼造反,或者被人利用。

那么司马昭为什没有杀刘禅呢?是司马昭非常仁慈吗?还是说刘禅像“乐不思蜀”一样装的好呢?刘禅装的好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原因,即使刘禅非常的雄才大略,司马昭也不会杀他,原因有二。

其一是司马家族已经杀了太多的人,从高平陵之变到曹髦被杀,司马家族已经杀了太多曹魏的人,如果说高平陵之变还能说司马懿是被逼的,但是事后杀曹氏子孙可就是斩草除根了,而曹髦的死更加如此,让司马昭失去了人心,司马昭这才不得已将建立晋朝之事让给了司马炎。

刘禅虽然是在蜀地的皇帝,但打的是汉室,这杆大旗就有大义在,如果司马昭杀了刘禅,那么篡位之事就要再拖一拖了,所以不是司马昭仁慈,而是形势逼人,让司马昭不敢杀,而刘禅配合演的也好,司马昭也就顺坡下驴了。

其二为了表现自己的仁慈,司马炎在篡位的时候并没有杀曹魏的最后一个皇帝曹奂,而是模仿曹丕给曹奂封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给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来表达司马家族对待前朝皇帝是有多么的好。

同时对待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司马炎也没有杀,所以优待前朝及其他政权的皇帝是司马家族的策略,虽然对于刘禅更加忌惮,但总不能魏国和吴国的没杀,就杀了蜀国的皇帝,这样也说不过去。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无论是司马昭还是司马炎都没有杀刘禅,而是好吃好喝的养着,他们去世以后,恩怨也就了解了。

标签: 司马昭刘禅

更多文章

  • 司马师和司马昭完美的演绎了权利面前也能有兄弟情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师,司马昭,曹魏

    对司马师和司马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此生兄弟,下世路人。兄弟一生,本该和睦,此生兄弟,下世路人。珍惜兄弟之情,避免兄弟相残局面出现,应该多交流,多相处,兄弟之情不至于淡薄。三国时期,兄弟反目成仇案例不在少数。袁绍势力垮台,在于袁尚、袁熙、袁谭三兄弟内斗,曹

  • 探索司马昭弑君事件的始末,他为了夺权什么事都做得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魏,司马昭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司马昭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他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听我详细道来。提到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那就非司马懿家族莫属了。他们用尽各种手段夺得了皇宫,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为了登上皇位,他们无视任何的规矩,不在乎亲人,不在乎兄弟,不在乎仁义,不在乎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在哪里?如何评价司马昭?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是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在哪里?如何评价司马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司马昭(211~265),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魏后废帝时任大将军、元帝时任相国,封晋王,谥号“文王”。父司马懿,官至太傅。魏后废帝高贵乡公曹髦正

  • 司马昭灭蜀出动了18万大军 西晋攻打东吴出动了多少兵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昭,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昭灭蜀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公元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

  • 司马昭为什么要杀害嵇康?背后都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晋,嵇康

    嵇康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自从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曹魏的执政权后,曹魏的江山逐渐落入司马氏之手,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三代人篡位成功,嵇康生活的年代就处于司马氏掌权的时代,嵇康26岁那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嵇康32岁那年,司

  • 阮籍为了拒绝司马昭的提亲,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阮籍,魏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阮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河南开封呢,我们就可能自然而然的想起一位历史上的名人,那就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诗人阮籍,他曾经任职步兵校尉,所以人们又将他称为阮步兵。阮步兵的童年过得也是比较凄惨的,他三岁丧父,由他的母亲将他养大,从他父亲过世后,家里就变得越来

  • 司马昭为什么要将以刘禅为首的前季汉君臣安置在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昭,曹魏

    说到司马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季汉灭亡之后,司马昭将包括刘禅在内的季汉宗室和官员都迁到洛阳,间接造成了刘禅的四个儿子死于“永嘉之乱”。那么司马昭为什么要把季汉宗室和官员都迁到洛阳呢?首先,对于与曹魏和司马氏家族为敌几十年的季汉政权,司马昭心里肯定

  • 在蜀国投降后,,钟会为什么选择起兵反叛司马昭?他是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钟会,三国

    在蜀国投降后,,钟会为什么选择起兵反叛司马昭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公元263年,邓艾趁姜维正在与钟会对战之际,取道阴平,攻占绵竹,打败并斩杀了诸葛瞻父子俩,在成都城外逼得刘禅开门投降,蜀国灭亡。姜维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颇为震惊,他即便是想回去支援也改不了这个事实了。因此假意

  • 司马昭成为辅政大将军后,诸葛诞为什么会惶惶不可终日?他在害怕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昭,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司马昭成为辅政大将军后,诸葛诞为什么会惶惶不可终日“诏曰:卫将军司马昭清忠高亮、聪哲明允,素有雄才伟略、丰功硕绩,足为大魏栋梁之臣。朕特拜其为辅政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以侍中兼录尚书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奏事不名。天下四方宜共知之。”诸葛诞将朝廷使者送来的这道露布诏

  • 三国里的成功人士之一,司马昭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马司昭,三国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马司昭,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后半部的主角就是马司昭,常言道:“马司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是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大家都看在眼里。这儿要说的是马司昭在选拨人才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方面,在前有诸葛亮、曹操和其父司马懿等人才辈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