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昭灭蜀出动了18万大军 西晋攻打东吴出动了多少兵马

司马昭灭蜀出动了18万大军 西晋攻打东吴出动了多少兵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43 更新时间:2023/12/10 22:56:4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昭灭蜀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公元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在三国之中,蜀汉是最弱小的一方,也是最先被消灭的国家。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

在魏灭蜀之战中,司马昭派出了18万大军。当然,对于这18万大军来说,大部分都被钟会所掌握了,并且被姜维挡在了剑阁一带。在此基础上,邓艾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灭蜀,派出了18万大军,西晋消灭东吴时,则动用了多少兵马呢?

首先,公元263年8月,魏灭蜀之战正式开始。此战,曹魏的18万大军兵分三路。其中,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再分两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出自三国志)进军汉中。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魏灭蜀之战中,钟会承担了主攻的任务,而邓艾和诸葛绪,则承担着牵制和阻挠姜维的任务。

不过,在姜维成功甩开牵制,撤回到剑阁一带后,诸葛绪大军的基本上被钟会掌握了,也即钟会手中直接握有15万大军。当然,对于钟会率领的15万大军,一直被姜维挡在了剑门关之外。在此背景下,邓艾虽然只有数万兵马,却冒险采用了偷渡阴平的策略。对于姜维来说,因为需要抵挡钟会,所以无法回援成都。最终,邓艾击败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等人,成功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从而彻底消灭了蜀汉。值得注意的是,蜀汉灭亡的17年后,西晋才消灭东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晋灭吴之战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东吴,实现一统天下的战争。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为了消灭东吴,西晋动用了20多万大军,也即只比消灭蜀汉多出三四万人。而这,显然不能说是较多的兵力了。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其整体兵力,不过10万人。所以,司马昭派出18万大军来进攻蜀汉,无疑是具有碾压优势的兵力了。但是,相对于蜀汉,东吴在灭亡时,仍拥有23万大军。

因此,在晋灭吴之战中,西晋仅仅派出20余万兵马,在兵力是不占据绝对优势的。当然,虽然西晋派出的大军数量,不如东吴的整体兵力,不过,东吴的23万大军,也无法全部用在防御西晋上,毕竟东吴的地域相对辽阔,交州等地也需要留下一定的兵力来防守。而这,无疑是晋武帝司马炎有信心凭借这20余万大军消灭东吴的底气。

晋灭吴之战开始于公元279年十一月,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也即公元280年,西晋大军攻克丹阳城(今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军夹击大败而归。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场战役的失利,直接决定了东吴的灭亡。在此基础上,晋军将士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吴国都城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东吴宣告灭亡。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晋灭吴之战中,西晋虽然可以调动更多的兵力,比如30万人甚至40万人,因为在吞并蜀汉之后,西晋的兵力,无疑超过了之前的曹魏。在三国鼎立时期,曹魏共有45万左右的兵力,所以,对于西晋来说,整体兵力应该有接近60万人。不过,在公元280年前后,西晋之所以只派出20余万大军来消灭东吴,主要还是因为此时的东吴,已经是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了。

最后,众所周知,孙皓是吴国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孙皓即位初期,展现出励精图治的一面,但是,在小有成就之后,孙皓就变得昏庸残暴,这导致吴国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呈现出分崩离析的趋势。公元274年,当吴国大司马陆抗病重垂危之际,又向孙皓建议,将长江上游防守兵力增至八万以巩固西陵、建平等地的防备。但这些非常关键的建议均被孙皓置之不理。换而言之,面对西晋王朝的虎视眈眈,东吴孙皓不仅没有加强防御,反而残害忠良,促使东吴逐渐无人可用。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到了东吴之际,吴军士气的低落,战前便不断发生吴军将士投降西晋的事件。举例来说,当王濬军顺流东下,东吴皇帝孙皓命令军张象率一万水军前往抗击王濬军时,张象军一见西晋军的旗号便全部投降了西晋。并且,吴将陶浚奉命率军二万与晋军作战,要出发的前天晚上,部众也逃散一空,吴司徒何值、建威将军孙晏等人未等晋军逼近,便主动交出符节印信而降。

凡此种种,都降低了西晋消灭东吴的难度。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魏灭蜀之战中,虽然蜀汉也出现了江陵倒戈的情况,但是,对于姜维、廖化、张翼、诸葛瞻等众多武将,无疑不是在全力抵挡曹魏大军,甚至有不少人直接战死沙场,比如诸葛瞻、诸葛尚等人。而就东吴来说,面对西晋大军的进攻,则呈现出望风而降的情况,这让西晋的20万大军,得以用时三个月就消灭了东吴。换而言之,如果东吴上下一心的话,完全可以支撑更久的时间。

标签: 司马昭蜀汉

更多文章

  • 司马昭为什么要杀害嵇康?背后都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晋,嵇康

    嵇康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自从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曹魏的执政权后,曹魏的江山逐渐落入司马氏之手,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三代人篡位成功,嵇康生活的年代就处于司马氏掌权的时代,嵇康26岁那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嵇康32岁那年,司

  • 阮籍为了拒绝司马昭的提亲,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阮籍,魏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阮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河南开封呢,我们就可能自然而然的想起一位历史上的名人,那就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诗人阮籍,他曾经任职步兵校尉,所以人们又将他称为阮步兵。阮步兵的童年过得也是比较凄惨的,他三岁丧父,由他的母亲将他养大,从他父亲过世后,家里就变得越来

  • 司马昭为什么要将以刘禅为首的前季汉君臣安置在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昭,曹魏

    说到司马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季汉灭亡之后,司马昭将包括刘禅在内的季汉宗室和官员都迁到洛阳,间接造成了刘禅的四个儿子死于“永嘉之乱”。那么司马昭为什么要把季汉宗室和官员都迁到洛阳呢?首先,对于与曹魏和司马氏家族为敌几十年的季汉政权,司马昭心里肯定

  • 在蜀国投降后,,钟会为什么选择起兵反叛司马昭?他是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钟会,三国

    在蜀国投降后,,钟会为什么选择起兵反叛司马昭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公元263年,邓艾趁姜维正在与钟会对战之际,取道阴平,攻占绵竹,打败并斩杀了诸葛瞻父子俩,在成都城外逼得刘禅开门投降,蜀国灭亡。姜维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颇为震惊,他即便是想回去支援也改不了这个事实了。因此假意

  • 司马昭成为辅政大将军后,诸葛诞为什么会惶惶不可终日?他在害怕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昭,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司马昭成为辅政大将军后,诸葛诞为什么会惶惶不可终日“诏曰:卫将军司马昭清忠高亮、聪哲明允,素有雄才伟略、丰功硕绩,足为大魏栋梁之臣。朕特拜其为辅政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以侍中兼录尚书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奏事不名。天下四方宜共知之。”诸葛诞将朝廷使者送来的这道露布诏

  • 三国里的成功人士之一,司马昭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马司昭,三国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马司昭,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后半部的主角就是马司昭,常言道:“马司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是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大家都看在眼里。这儿要说的是马司昭在选拨人才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方面,在前有诸葛亮、曹操和其父司马懿等人才辈出的

  • 杀死曹魏皇帝的司马昭为了不让自己落得弑君的名声,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昭,三国

    你真的了解司马昭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司马昭,司马懿次子,生于公元211年,卒于公元265年。生前谋位代魏,并未称帝;司马炎篡魏建晋后,追尊为文帝。司马师由于眼瘤爆裂死于许昌,由司马昭接任大将军。司马昭独掌朝政后,根本不把皇帝曹髦放在眼里,事事独断专行。公元257年,魏扬州

  • 蜀汉投降刘禅归顺后,司马昭为什么没有想杀了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昭,曹魏

    说到司马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因为汉室衰微,导致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因此中原大陆上出现了许多割据政权,他们各自为政,并且互相攻打对方,以壮大自己的势力。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许多的英雄人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的割据政权都被剿灭了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却最终都没有篡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司马昭

    最能彰显司马昭嚣张气焰的事情,是司马昭任由自己的手下贾充让人击杀魏朝皇帝曹髦。曹髦的前任皇帝曹芳,也是被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废除的,曹髦的皇位也是司马师扶上位的。所以可想而知,曹髦虽然作为皇帝,处境也非常被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说法,就是曹髦说出来的。因此曹髦痛下决心想要拼死一搏,率领宫中侍

  • 曹髦为什么要说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昭,曹魏

    说到司马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最能彰显司马昭嚣张气焰的事情,是司马昭任由自己的手下贾充让人击杀魏朝皇帝曹髦。曹髦的前任皇帝曹芳,也是被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废除的,曹髦的皇位也是司马师扶上位的。所以可想而知,曹髦虽然作为皇帝,处境也非常被动。“司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