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曹爽为什么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曹爽为什么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414 更新时间:2024/2/13 21:33:11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爽司马懿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对此,曹爽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放弃抵抗,而请皇帝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投降。

对此,桓范大哭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也即在桓范看来,曹爽握有天子和兵权,根本不用向司马懿投降。因此,曹爽放弃抵抗的决定,足以证明他有多么的草包,也即曹爽徒有其表、外强中干。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看似草包的曹爽,为什么能够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

首先,曹爽对于司马懿的压制,始于公元239年,结束于公元249年,长达十年之久。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按照魏明帝曹叡生前的安排,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佐曹芳,比如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因此,在实际权力上,司马懿和曹爽是平分秋色的。但是,曹爽却不愿意和司马懿平分天下,也即一山不容二虎,曹爽开始排挤和打压司马懿。

在官职上,曹爽通过曹魏朝廷任命司马懿为太傅。虽然太傅位列三公,官职正一品,不过,在古代历史上的大部分朝代,太傅都是虚职,也即荣誉和地位较高,却没有什么实权。通过这一“明升暗降”的安排,大将军曹爽成功掌握了曹魏大权,再加上曹爽的兄弟掌握禁军,夏侯玄等宗室在地方统兵,曹爽从公元239年就开始压制司马懿了。

对于曹爽来说,之所以可以压制司马懿长达十年,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曹爽作为曹魏宗室,天然就地司马懿拥有优势。作为大司马曹真的儿子,曹爽在辈分上可以视为皇帝曹芳的叔父。因此,考虑到曹真在曹魏的威望,加上曹爽和曹魏皇室之间的密切关系,曹爽如果一开始被司马懿压制,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进一步来说,如果司马懿在公元239年就敢发动兵变的话,显然会让司马懿家族走向覆灭。彼时,曹爽还没有人心尽失,一些中立的文臣武将,也没有对司马懿的遭遇报以同情。因此,在曹爽将自己“明升暗降”之后,司马懿起初只是韬光养晦,根本没有表达任何不满。另一方面,作为曹魏大将军,曹爽名正言顺的掌握了曹魏兵权,并安排自己的兄弟执掌都城洛阳的禁军,这让司马懿根本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力量,只能等待机会来进行反击。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曹芳从之。正是因为大将军官职,促使曹爽在曹魏上下已经无人可以阻挡了,连皇帝曹芳,都只能“从之”,这表明皇帝曹芳因为年幼,在曹魏大事上根本无法自己做主。因此,如果换做其他皇帝,比如是魏明帝曹叡的话,曹爽不仅无法这么放肆,更不会长期压制司马懿。

正是因为曹魏皇帝没有掌握大权,导致曹爽实际上窃取了这部分权力,从而让曹爽和司马懿之间的平衡被严重打破。如果皇帝可以在这两位托孤大臣之间制衡的话,自然不会出现曹爽压制司马懿长达十年的局面。不过,物极必反,曹爽在夺取大权之后,率领10多万大军讨伐蜀汉,结果被蜀汉汉中都督王平击败。此战,曹魏损失惨重,将士对曹爽和夏侯玄这两位统帅都非常不满。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增加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底气。

最后,进一步来说,在公元244年之前,曹爽的好友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执掌曹魏在雍凉二州的10多万大军,这成为曹爽压制司马懿的重要依靠。结果,因为伐蜀之战的失败,夏侯玄在雍凉二州的将士中威望尽失,难以在关键时刻率军帮助曹爽。所以,在高平陵之变时,夏侯玄根本没有能力起兵讨伐司马懿,最终还被司马懿夺去了兵权。至于曹爽,在伐蜀之战后听从了何晏等人之谋,于公元247年把郭太后(非曹芳亲母)迁到永宁宫,一时之间,曹爽兄弟彻底架空了皇帝曹芳。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公元247年之前,郭太后即便看不惯曹爽,至少也不会站到司马懿这一边。但是,在公元247年之后,曹爽彻底得罪了郭太后,结果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就是通过郭太后来下旨废除曹爽的大将军,这让司马懿的兵变在形式上名正言顺,毕竟当时曹芳不在宫中,郭太后确实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力。综上,到了公元249年,曹爽几乎葬送了自己压制司马懿的优势,并给了司马懿一个可乘之机,从而让两人之间的形势发生了逆转。

标签: 曹爽司马懿

更多文章

  • 曹爽十万士兵对司马懿3000死士,为何会打不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三国

    你们知道曹爽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曹爽贵为首辅,是政治领袖,但他也是皇亲贵胄,天子之叔父。明帝留托孤顾命大臣,一个是三朝元老政坛领袖司马懿,另一个就是曹氏宗亲(必然的,文帝拖孤也是这个套路)。其实不难理解,东汉末年豪强群起,曹家袁家孙家哪一个不是四世三公坐拥部曲,他们平黄巾驱董

  • 曹爽伐蜀为什么会无功而返?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曹爽。曹芳即位后,曹爽与司马懿都是辅政大臣。然而身为曹氏宗亲的曹爽先是削去司马懿的军权,后来又免去司马懿亲信蒋济原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改任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另外安排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随后更是让曹彦担任散骑常侍,从此时开始,曹爽兄弟算

  • 曹爽大权在握,为什么还会被翻盘?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爽大权在握,为什么还会被翻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成功发动政变之前,估计没有人会看好司马懿能够取胜,事实也是这样的,虽然他与曹爽都是作为辅政的人来掌权,可是由于司马懿他的岁数摆在那,而且他这个人非常让曹爽忌惮,因此他就想办法把司马懿的权力都给剥夺了。后来

  • 桓范:曹爽手下著名谋士,因骂了一个人被诛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桓范,三国,曹魏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桓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日,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兄弟均跟从而去。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上奏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并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城,史称高平陵之变。而这样的危机时刻却有一位大臣疾驰出城向曹爽告

  • 司马懿诛灭了曹爽的三族,夏侯家干嘛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懿,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通过这一行动,司马懿真正的架空了曹魏政权,真正的掌权人变成了司马一族。但是,当时手掌兵权的夏侯一家为什么不派人去阻止司马懿呢?他们毕竟是效忠于曹魏的,唇亡齿寒,当曹魏政权遭受灭顶的灾祸,他们一族也会受到波连。司马懿为了夺权,诛杀了曹爽,为啥夏侯家族不

  • 曹爽有虎符为什么还不敢讨伐司马懿?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三国

    对高平陵之变, 虎符在手的曹爽为什么不敢讨伐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爽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可是曹爽却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架空司马懿。司马懿通过诈病,让曹爽放松了警惕。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桓范带着兵符

  • 司马懿能篡位成功,与曹爽兄弟被废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曹爽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国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都城洛阳。作为执掌曹魏大权多年的重臣,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完成了对曹爽的致命一击。在曹爽放弃抵抗之后,司马懿违背诺

  • 曹爽靠什么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三国

    说到曹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高平陵政变。在公元249年的一天,大将军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司马懿乘机发动了政变,控制了首都洛阳,又逼曹爽交出了兵权,最后控制了曹魏朝廷。曹爽真的是个无能之辈吗?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曹爽集团和司马懿集团各自

  • 曹爽为什么选择相信司马懿?曹爽到底是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政权走向末路的标志性事件,司马家正式掌控大权,曹家的天下实际上已经改名换姓了。而在这场事变当中,曹爽的表现也实在是让人感叹,当时的情况,只要曹爽不答应司马懿,谁胜谁负犹未可知,然而曹爽就相信了司马懿说的不杀降,乖乖的听话,结果还是死在了司马家的刀下。那为什么曹爽还是选择相信司马懿?

  • 曹爽把司马家的很多人赶出京城,为何司马懿还能政变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曹爽

    正始年间,曹爽把持魏国军政大权,而司马懿诈病在家闭门谢客,当时的魏帝曹芳尚且年幼,尤其在曹真死后,魏国大小事务都由曹爽一人决断,行天子令,好是威风,并且对非曹氏一族打压甚重,就连司马一族也未能幸免,偌大的河内司马氏,只剩下了司马懿这样一个名义上的太傅,而其余人不是被贬官就是被赶出京城,顾而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