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草包曹爽为什么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他靠的是什么

草包曹爽为什么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他靠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94 更新时间:2024/2/13 21:33:1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看似草包的曹爽为什么能够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高平陵政变。在公元249年的一天,大将军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司马懿乘机发动了政变,控制了首都洛阳,又逼曹爽交出了兵权,最后控制了曹魏朝廷。

曹爽真的是个无能之辈吗? 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曹爽集团和司马懿集团各自的特点。

曹爽的父亲叫曹真,在三国时期也是著名的大将,多次和蜀汉作战。曹真是曹家的宗亲,他的父亲曹邵是曹操手下的将领,有一次在招募士兵时被当地官员杀了。曹真成了孤儿,曹操看他可怜,于是将他收养为义子。由于曹真从小和曹丕一起长大,所以关系非同一般。在曹丕当皇帝时,曹真就当上了大将军,可谓是宠信非常。

我们再来看司马懿,他是士族出身,祖上十几代都在汉朝做官,可谓是显赫已久。司马懿从小学习儒家文化经典,对历史上朝代的兴衰了熟于心。他的理想基本与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保持一致。

从出身上来看,曹家属于寒族,司马家属于士族,二者本来没什么太大关系。可偏偏是东汉末年的一场黄巾起义,揭开了寒族和士族将近百年的斗争史。

黄巾起义发生后,东汉中央政府因为腐败无能,无力镇压起义,于是下令地方州郡扩军平乱。于是各地的豪杰纷纷崛起割剧一方,原来的士族豪杰以坞堡为基地来维护自已的利益,他们推举袁绍为主公,主要范围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士族豪杰之外,寒族的势力也在逐渐崛起,代表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曹操。由于黄巾起义的主要战场在豫、青、䆓、徐等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和山东,而且后来董卓乱京城也同样是这些地区。河南山东地区的士族势力受到的打击很大,东汉朝廷也成了流亡政府。曹操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在黄巾起义后期,青州的黄巾军主力并没有被镇压,而是投降了曹操,曹操选出其中身强力壮者组成了青州兵。

青州兵实行父子相继的制度,还是军屯的主力,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了曹操壮大势力的主要依靠力量。曹操还逐渐收拢各地游民,给他们土地进行耕作,人口增长迅速。在政治方面,曹操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的人,不管出身如何,都可以做官。

曹操的势力不断上升,大大威胁到了士族原有的势力。由于士族势力的衰落,袁绍统治下的不少百姓也纷纷投向曹操。袁绍对此肯定不能容忍,对曹操发动了进攻,最后官渡一战大败。之后,曹操用了十年时间平定了河北,从此寒族取得了对世族的压倒性胜利。

可是胜利不是永久不变的。曹操在统一北方,朝廷基本稳定之后,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到朝廷做官。此时的人才标准就不能只是"唯才是举"了,而是需要有治国才能和有文化的人,士族在方面的优势就显出来了。当然,曹操和士族的矛盾也非常严重,他杀害了孔融,逼死了荀彧。但是仍然阻挡不了士族势力的扩大。可以想象,士族的人才们在袁绍这颗曾经的大树倒下之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侵入到了曹操的集团中,真是何其怪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操死后朝廷内部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那就是青州兵消失了。原因在于,青州兵在投靠曹操之前就是一支高度自组织化的军队,他们父子相继,而且实行屯田自给,结成了独立的体系,非常类似于现在的雇佣兵。这也决定了青州兵只可能听曹操一个人的命令。曹操死后,青州兵以天下将乱为由散去,根本不服从其他人包括曹丕的领导。

青州兵的离去使曹魏政权失去了一去重要的支撑力量。此时,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旧将也逐渐凋零,包括张辽徐晃等人。曹丕就不得不重新起用新的将领去组织军队,于是就任命了曹真为大将军,去掌握军权。

曹丕对待士族的态度就和曹操完全不一样了。他在位时,士族进入朝廷做官的人不断增多,曹丕接受了陈群的建议,正式确立了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保障了士族的利益。在曹丕在位时,司马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堪比萧何

曹丕在临死前,给自己的儿子曹睿安排了三位顾命大臣,曹真、陈群和司马懿。曹真作为大将军,掌握军权,陈群和司马懿都是士族的代表。此时曹魏的老臣已经基本去世,士族几乎占据了整个文官集团。后来,曹家宗室中能用的武将也越来越少,只好起用司马懿带兵打仗。士族的手伸向了军队。这一段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三国演义》里有太多精彩的描写。

后来曹真去世,曹魏朝廷里再也没有人的威望能与司马懿相比,军队中也出现了很多想要追随司马懿的人,士族又向最高权力迈出了一步。曹睿死后,只能继续延用父亲曹丕的托孤之法,让曹真的儿子曹爽担任大将军,和司马懿共同抚政。可是,此时的曹爽已经途有其名,威望和资历远远不够了。

曹爽也不是个一般的人,他非常清楚司马懿在朝廷的影响力。于是他让司马懿担任太傅,明升暗降,剥夺了他的权力。曹爽心里明白,要想真正掌握大权,就不能用世族的人,因为他们都是司马懿的同盟。他要组织起自己的班底来抗衡士族。可这是一件几乎比登天还难的事。从史实上看,曹爽提拔的人大多数是自己的兄弟和虚浮不实的名士,如何晏、邓飏、李胜等人。这些人在朝内都担任了重要职务。他们个个都没有威望和实际的行政能力,自然不能服众,人们都怨声载道。

曹爽掌握曹魏的权力十年,他能做的就是控制各个要害部门,排斥司马懿,稳固自己的地位。可是士族还是不买他的账。于是曹爽尽量去控制皇帝,皇帝,将太后和小皇帝分离。他自己的饮食车马服饰都来效仿皇帝,企图通过这种看似荒唐的举动来震慑群臣,但还是于事无补。

最后终于在公元249年,发生了高平陵政变。司马懿通过装病骗过了曹爽。曹爽陪同皇帝曹芳去祭祀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城,并以太后的名义下旨捉拿曹爽。

接下来又发生了令人争议的一幕,那就是司马桓范骑马飞奔向曹爽报信。桓范给曹爽提议护送皇帝到许昌,以皇帝名义下旨各地军队讨伐司马懿。曹爽思考再三没有采纳,最后还是向司马懿认罪了。很多人都说曹爽是因为懦弱才做出这种白痴决定。本人认为这并不是全部原因。曹爽心里很明白,现在无论是朝廷内部还是军队都被司马懿为首的士族掏空了。曹家宗室已经无人可用,即使到了许昌也组织不起有效的反抗,反抗会加快自己灭亡的步伐。他心里可能还是认为投降后还有一丝存活的幻想。可没想到,时间不长就被处死。

可以说,曹爽是曹魏政权最后一个掌握实权的宗室。在曹魏宗室人才凋落的时候,又通过各种看似荒唐的方式苦苦挣扎了十年,也算是对得起魏武帝曹操了吧。从大的背景来看,曹爽的失败也意味着士族最终战胜了寒族,重新回到了统治的地位。

标签: 曹爽三国

更多文章

  • 曹爽为什么要投降?他是打不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爽,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爽有天子有军队,打司马懿有必胜把握,为何却拱手投降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陪皇帝曹芳出外祭拜曹叡陵墓的机会,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了京城。然后派人前去要求曹爽投降,把皇帝曹芳送回来。当时大司农桓范从京城逃脱出去,前往曹爽处,为曹爽出

  • 曹爽为什么会被司马懿诛三族?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爽,三国

    还不知道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为何一定要将曹爽诛灭三族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兄弟及其亲信几乎没做任何抵抗,便放下武器,向司马懿投降,表现得相当驯服。司马懿又曾经指着洛水做出承诺,不杀曹爽等人。朝廷重臣蒋济、陈泰等人又作了担保。为何最后,司马懿

  •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曹爽为什么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司马懿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爽和司马懿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对此,曹爽

  • 曹爽十万士兵对司马懿3000死士,为何会打不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三国

    你们知道曹爽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曹爽贵为首辅,是政治领袖,但他也是皇亲贵胄,天子之叔父。明帝留托孤顾命大臣,一个是三朝元老政坛领袖司马懿,另一个就是曹氏宗亲(必然的,文帝拖孤也是这个套路)。其实不难理解,东汉末年豪强群起,曹家袁家孙家哪一个不是四世三公坐拥部曲,他们平黄巾驱董

  • 曹爽伐蜀为什么会无功而返?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曹爽。曹芳即位后,曹爽与司马懿都是辅政大臣。然而身为曹氏宗亲的曹爽先是削去司马懿的军权,后来又免去司马懿亲信蒋济原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改任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另外安排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随后更是让曹彦担任散骑常侍,从此时开始,曹爽兄弟算

  • 曹爽大权在握,为什么还会被翻盘?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爽大权在握,为什么还会被翻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成功发动政变之前,估计没有人会看好司马懿能够取胜,事实也是这样的,虽然他与曹爽都是作为辅政的人来掌权,可是由于司马懿他的岁数摆在那,而且他这个人非常让曹爽忌惮,因此他就想办法把司马懿的权力都给剥夺了。后来

  • 桓范:曹爽手下著名谋士,因骂了一个人被诛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桓范,三国,曹魏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桓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日,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兄弟均跟从而去。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上奏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并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城,史称高平陵之变。而这样的危机时刻却有一位大臣疾驰出城向曹爽告

  • 司马懿诛灭了曹爽的三族,夏侯家干嘛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懿,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通过这一行动,司马懿真正的架空了曹魏政权,真正的掌权人变成了司马一族。但是,当时手掌兵权的夏侯一家为什么不派人去阻止司马懿呢?他们毕竟是效忠于曹魏的,唇亡齿寒,当曹魏政权遭受灭顶的灾祸,他们一族也会受到波连。司马懿为了夺权,诛杀了曹爽,为啥夏侯家族不

  • 曹爽有虎符为什么还不敢讨伐司马懿?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三国

    对高平陵之变, 虎符在手的曹爽为什么不敢讨伐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爽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可是曹爽却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架空司马懿。司马懿通过诈病,让曹爽放松了警惕。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桓范带着兵符

  • 司马懿能篡位成功,与曹爽兄弟被废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曹爽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国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都城洛阳。作为执掌曹魏大权多年的重臣,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完成了对曹爽的致命一击。在曹爽放弃抵抗之后,司马懿违背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