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蜀汉三国南郑候魏延:沉寂千年的沉默

蜀汉三国南郑候魏延:沉寂千年的沉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82 更新时间:2024/1/22 0:32:22

梁爽;一个农民的儿子,坚持朴实踏实地走路。无论是军旅生活还是今天的商海沉浮,坚持用笔记下生活的点滴。先后有四千余首诗歌散文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刊出,出版发行了个人诗集《乡愁》等三部曲,现为四川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次与洪与老师闲茶论三国,第一次听说我的家乡有一座魏延祠,作为梓潼人却不知梓潼建在的历史奇迹,羞愧之余,亦甚惑、甚惊。魏延在当时是以通敌罪被诛灭三族的罪人,无论古今还是未来,以反革命罪处死的罪犯绝不可能建祠堂,立碑。那么,梓潼为何有一座在中国唯一存在久远的魏延祠呢?我决定前往探寻千年前魏延的故事。

网络配图

梓潼的冬天,总是姗姗来迟。汽车延着水泥路欢歌前行,车窗外的麦苗不停地点头致意,远处的山峦渐行渐远,像欢迎又像是疏远,脑中出现魏延当年那悲悯的目光。

魏延:出生日期暂时没有考证,被杀害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桐柏)人。身高八尺,面如重枣,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属于那种典型的对士兵好,看不起同僚的人。也就是他这一致命弱点,族诛连的千古冤案。历史上又有小关羽一说。

回望三国,多少魏延的故事在传说?

除开小说《三国演义》或者电影电视略有章节外,基本没有魏延更多的传说。

那么,魏延到底是个什么人?

走回战乱不断的三国世界,目睹魏延驰骋疆场,你就会明白。

公元211年,刘备入川帮助刘璋抵抗张鲁,魏延带着部曲(魏延家族的家兵)随刘备入川作战。俗话说牙齿和舌尖如此相依相伴都还会咬伤,何况在战乱不断的三国时期。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彻底闹翻,起兵攻打刘璋。由于魏延英勇善战,率立战功被升为牙门将军。

作为战士,有战争就必须去战斗,这就是军人的本色。公元219年,刘备在整个四川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便在沔阳自封汉中王,并定府于成都。当时群臣都认为唯有张飞能守住汉中,当然张飞也是志在必得,谁知道刘备意外提拔魏延做了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升任为镇远大将军。当时魏延很感动,在就职演说中他讲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灭了他。”听听有此心者必是豪雄,又怎么会叛国呢?

网络配图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同时魏延被提升为镇北将军。

俗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阳缺。公元223年4月,刘备去世。五月,太子刘禅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候。

有人说升职那是好事啊,的确是好事。但是,好事之后的悲哀那是绝对无法弥补的。古话不是常说乐极生悲吗?

应该说刘备去世后,魏延的官运是亨通的。

到了公元227年,诸葛亮决定北伐,同时进驻汉中,并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公元230年,曹魏率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我相信“两军交锋勇者胜”的说法。魏延靠其出神入化的战术和谋略大胜曹魏的军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授予假节,进封南郑候。

据《汉晋春秋》记载,魏延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大败司马懿后更是集万千功名于一身。

树大招风一点不假。

(梓潼魏延祠)

据《三国志》补注《魏略》记载,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总是喜欢献计献策,但是每一次诸葛亮都没有同意。魏延本身性格高傲,性情极恶,身边的人都逼而远之。唯独杨仪不卖他的丈,所以常此磕碰,为他遭受灭族之灾埋下了祸根。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封为前锋。此次出征,魏延便没有再度回还并升官封爵。当年秋天,诸葛亮病危,便与杨仪、费祎、姜维等密议退兵,让魏延断后。谁知魏延不同意退兵,并说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想想魏延本身就与杨仪不合,他这样一说杨仪不怀恨在心才怪。所以在诸葛亮去世后,大军基本上都随杨仪撤退,魏延发怒了,就赶在杨仪大军前将走过的地方烧绝阁道。这下惹祸上身了,双方都向刘禅上表对方想造反。刘禅一时拿不准便问侍中董允和留府蒋琬,到底谁想造反,这董蒋二人保了杨仪。这杨仪派马岱(马超的弟弟)统领部分无当飞军(就是射杀一带名将张郃的蜀中精锐)追杀魏延,并诛灭三族。

网络配图

其实,诸葛亮在去世前将兵权交给了魏延,杨仪害怕魏延趁机相害,才四处造谣说魏延北上是要投敌,魏延又害怕与杨仪厮杀毁了自己的清白,所以只逃不战,导致了最终被杀害。

想想,作为当时在军队任职多年,且位高权重的魏延真要谋反,区区一个杨仪的兵力能杀得了他?不知道刘禅当时怎么想的,魏延要投敌,何须上表于他说杨仪有谋反之嫌呢?

小编注:《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三国志》

与《魏略》大为不同。

有人要问,魏延生在河南,死在汉中,可能只是路过梓潼而已,为何梓潼有其死后的祠堂呢?

的确是这样。在梓潼魏姓人很少很少。魏延只是率兵路过在此驻扎过。传说当时魏延祠所在的地方森林茂盛,但是就是缺水。正在大家发愁的时候,鸟神引路,水到解围。同时也解决了当地百姓的吃水问题。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好将军,在他遇害后特为他在山林中建造了魏延祠以此缅怀他。

而今位于四川省梓潼县三泉乡白雀村一个密林之中的魏延祠依旧是那么孤单、落魄、凄凉,看不见游人的脚印,闻不到清香的味道。但对于冤枉受害灭族的魏延来说,要是真的有知,看见遥远的梓潼人为其建祠立碑,也是一种含恨九泉之下的安慰。

标签: 南郑候魏延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魏延?其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是刘备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他的许多计策让刘备受益匪浅,一路追随下来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在刘备死后,将自己的半壁江山和自己的儿子都托付给诸葛亮,可见他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和可以信任的。而魏延

  • 正史上的魏延:国人欠他一句对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延

    魏延在三国演义中是以反派角色出现的,其实三国时期的魏延并非如此,千年来大家都被罗贯中先生给误导了。网络配图正史上的魏延,可以是一步一步从底层走出来的凤凰男。魏延最早是以部曲的身份跟谁刘备入川作战的,之后因为战功被封为牙门将军。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

  • 一代智谋诸葛亮为何就是不待见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时代,魏延其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将领,勇猛程度也仅次于五虎上将。而且,魏延守汉中成绩十分出色,可以说是一个将才!但是,为何诸葛亮自始至终就是看不上魏延,而且死后还要除掉他呢?这里面的真相是什么?网络配图“一介莽武夫”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这两个人才华出众,又能征惯战,是

  • 诸葛亮没有杀魏延 为何罗贯中却要冤枉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

    因为不仅杀死魏延的,根本上是蜀汉另外一位人物杨仪,这个杨仪和魏延一直矛盾颇深,在诸葛亮死后他就迫不及待的找魏延报仇。而且不仅诸葛亮没有遗计杀魏延,相反个性叛逆目中无人不会做人的魏延,在蜀汉得罪人不少,不仅仅是杨仪,大将王平,老资格的刘琰都被他所得罪,甚至是远在东吴的孙权,都知道魏延得罪人不少,可是诸

  • 真实历史中的魏延:蜀汉第二个实权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延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备受大家喜爱,他也是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巅峰成就之一。但他毕竟是一部小说难免会有艺术夸张,小说中有很多很三国史实不符,蜀汉名将魏延就是其中典型。大家知道,刘备出道以来,武不过关羽,张飞,赵云;文,不过简雍和孙乾,在徐州才有糜竺和糜芳兄弟的投靠。到荆州,刘备手下的人才多了起来,首先是徐

  • 诸葛亮最重用的是魏延要不是诸葛亮魏延早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延

    三国时有很多人都是被冤死的,诸如杨修诸如华佗,不过名气最大,被后人觉得最冤的还是魏延。很多三国粉丝纷纷感叹,诸葛亮遗计杀了魏延后,蜀国就没人了,亡国是迟早的事。那么这段历史的真相如何呢?诸葛亮有没有杀魏延呢?可是事实上,要杀魏延的并不是诸葛亮,而且诸葛亮对魏延一直是挺重要的,除了没用他的子午谷奇谋外

  • 历史上诸葛亮冤杀魏延背后:一场狗血的政治斗争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延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有道是:时势造英雄。为蜀汉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南阳人魏延,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大英雄。他禀性刚烈、率真招忌,没有死在铁马秋风的百战险地,却横死于本部营垒阴谋争权构陷的明枪暗箭之下,不免让人痛惜。刘备迫于曹操南征荆州兵势,携众离新野、走襄阳,不得入城。魏延于城中挺身抡刀砍死守

  • 大将魏延的奇谋为什么没有被诸葛亮采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将魏延

    魏延的计划确实很有气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这也正是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但是诸葛亮又是怎样看的呢?《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写的:“孔明笑道:‘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现在我就具体分析一下孔明为什

  • 揭秘:三国历史上是谁给魏延的头上安上了反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

    导读: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名将之一,他深得刘备重用并屡立战功,其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然而小说却说他头上有“反骨”,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魏延的头上真的有反骨吗?读者肯定记得小说里孔明说过的一句话:“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

  • 魏延并非死于孔明之策:背后真相另有其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死后,魏延谋反。杨仪没办法,只能打开丞相留下的锦囊,里面说让魏延在阵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自有杀他之人出现。杨仪如计而行,对魏延说你大声说三遍谁敢杀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里,得意洋洋大叫了三声,身后一人忽然拨马冲了上来,厉声喝道:“我敢杀你”,手起刀落,把他斩于马下。此人正是马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