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五大谋士中,为只有荀彧和贾诩不能配享太庙?

曹操五大谋士中,为只有荀彧和贾诩不能配享太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406 更新时间:2024/2/11 1:03:53

每当一提起荀彧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众所周知曹操麾下有五大谋略出众的谋士,他们分别是荀彧,郭嘉,荀攸程昱贾诩,在曹操征战生涯特别是前期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这五人都立下很大功劳;五人之中能力谁高谁低不好说,毕竟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曹操外出征战带在身边最多的是郭嘉,留守的基本上就是荀彧。可是曹魏立国之后五人身后所受到的待遇却是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五人死后在配享曹魏太庙这方面有何差别?

五大谋士中程昱给人的感觉是谋略不如其余四人,然而他却是第一批配享太庙之人,当时和他一起的只有夏侯惇曹仁两人,可见魏明帝曹叡对程昱的重视,当然程昱之所以第一批入选和他死得较早以及死后被追封为车骑将军有很大关系;荀攸也还好是第三批配享太庙的(当时就他一人);比较意外的是最后一批当时也是唯一一人配享太庙的郭嘉,以及根本没有入选配享太庙26人名单的荀彧和贾诩。至于郭嘉不多说(小编另有专门文章分析),今天只说说五大谋士中为何唯独深受曹操信任的荀彧和贾诩未能配享太庙?只能说是各有各的原因,我们分析一下。

曹操五大谋士中,荀彧是个比较特别的存在,首先他的能力很强,这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军略和谋划上,其实他更擅长的是内政,后人都说曹操对郭嘉言听计从,这个没错,但是如果要曹操从荀彧和郭嘉中只能选一人的话,曹操很有可能选荀彧而不会选郭嘉;其次荀彧之所以选择曹操为辅佐对象,一个根本的原因是荀彧认为曹操可以担负起振兴汉室,重振大汉雄威的重责,也就是说荀彧尽心尽力辅佐曹操不是效忠于曹操,而是效忠于汉室。

一开始荀彧和曹操配合默契,但是随着曹操地位的上升,曹操的野心也日益显露,荀彧和曹操的矛盾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而且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终于在荀彧明确反对曹操进位魏公之后彻底惹怒了曹操,两人从此貌合神离,荀彧忧虑而死(一种说法是说被曹操逼死)。曹魏太庙祭祀的是曹魏皇帝,配享太庙的功臣当然是魏臣,荀彧一生心向汉室不作魏臣,功劳再大当然也不会让他配享曹魏太庙。

说完了荀彧再说贾诩。贾诩之所以未能入选可能有三大原因:第一,贾诩一生历经数位主公,先是董卓,接着是李傕郭汜,然后是段煨张绣,最后才是曹操,他的这种“丰富的阅历”可能是他失去资格的原因之一;第二,贾诩人称毒士,用计毒辣不计后果,比如他一计反攻长安使得天下彻底大乱,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第三,这个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宛城之战曹操损失惨重,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死于乱军之中,大将典韦为保曹操脱险也力战而亡,而这一切和贾诩都脱不了关系;更重要的是,典韦也是配享太庙的26人之一,所以贾诩的落选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否则以他在关键时刻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使得曹丕成功上位,配享曹魏太庙有可能不会少了他。

通过分析不难理解为何曹操五大谋士,唯独荀彧和贾诩未能配享太庙的原因所在了。

标签: 荀彧三国

更多文章

  • 贾诩在历史上名声很差,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贾诩,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贾诩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汉末三国时期,贾诩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谋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甚至将其与陈平、张良相提并论,说他“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可是,贾诩在历史上的名声却很差,甚至在当时,人们对他人品的评价就不高,“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既然贾诩的才

  • 贾诩的智慧:每一次的选边站队,总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贾诩,曹魏

    贾诩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除了一个个试图问鼎最高权柄的诸侯,还有驱马挥刀驰骋天下的武将,尤其是诸侯身边的谋士们,更是纵横捭阖,把自己的智谋发挥的淋漓尽致,以至于成就了诸葛亮这个民间智慧的化身。魏国由于地域广大,再加上曾经的汉朝廷在他

  • 解密:诸葛亮为什么不用名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延,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大将魏延给他出了个奇谋。这就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子午谷奇谋」。但诸葛亮觉得该计划太过冒险,否决了,为此,魏延怏怏不乐,暗地里也曾不止一次讥讽诸葛亮太过谨慎,贻误了战机。对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历来争议不休。有的说,魏延是个军事奇才,此计深合兵家出奇制胜之道。有的说,诸葛亮反对

  • 为什么邓艾可以阴平偷渡而魏延子午谷奇袭就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邓艾,魏延

    汉中在三国时期是块很活跃的地方,看过三国演义的都能说出几个诸如葭萌关、阳平关的地名来,就算是魏迷,也津津乐道于邓艾的阴平偷渡计划,那么这些关口地名具体位置在哪,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今天我就给大家说道说道。汉中是一块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由汉水冲积而成的平原,因为秦岭和大巴山的险峻,它与关中、巴蜀的交通

  • 三国历史上魏延和赵云到底谁更适合做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赵云,魏延

    都是蜀汉名将,小说中赵云很牛,贵为蜀汉五虎将,又是刘备的盟兄弟,人称四千岁。叫桃园三结义,后续赵子龙。事实上,魏延比赵云更优秀。刘备善于识人,正在创业的刘备一定会重用开拓性的将领,魏延正是如此,而赵云性格很谨慎,善于守城。下面从刘备在世时,二人的升迁来说明:赵云建安五年参加刘备军,直到建安十四年当了

  • 诸葛亮为何北伐?为何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魏延,子午谷奇谋,三国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汉中大会诸将,准备出兵北伐曹魏,期间大将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大意是诸葛亮率主力,从斜谷向关中进军,而魏延率精兵1万,从山势险峻,但路程较近的子午谷出发,从而偷袭长安,与主力一道夺取关中。但被诸葛亮所拒绝,后人一般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因过于谨慎,才拒绝魏延的提议。但其实这是一个

  •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 一定要姜维设计杀悍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姜维,魏延

    诛魏延,终究谁人之过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谋反”过程回放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

  •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 一定要设计杀悍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三国,魏延

    诛魏延,终究谁人之过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谋反”过程回放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

  • 名将魏延被斩杀的原因是如诸葛亮预言的叛变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蜀汉,魏延,诸葛亮

    喜欢《三国演艺》的读者估计对于诸葛亮预判魏延日后必反的情节记忆犹新,话说,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凭借在荆州数年的经营,按照白眉贤士马良的建议,开始南征荆州武陵、零陵、桂阳和长沙四郡,用以广积钱粮,为日后霸业奠定基础。然而就在长沙郡收降魏延和黄忠之后,诸葛亮曾不由分说便把魏延在众人面前五花大绑,弄得包括

  • 三国猛将魏延和张飞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延

    魏延反骨提到魏延这个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反骨”,这个典故还是要从诸葛亮见到魏延开始说起,诸葛亮对于魏延的印象是不好的,认定了魏延是有反叛的心思,那么魏延反骨是确有其事吗?魏延画像魏延本身是很有才能的,在刘备的慧眼识英雄中脱颖而出,由一个牙门将军提升为镇远将军,当然是提升的过程中是有很多人存有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