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做太尉曹魏为什么会灭亡 孙权这么说有没有道路

贾诩做太尉曹魏为什么会灭亡 孙权这么说有没有道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10 更新时间:2023/12/5 0:35:2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贾诩做太尉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公元220年,曹丕进位称号,改元黄初,是为魏文帝。同年,曹丕大封群臣,并提名贾诩、华歆王朗三人为三公。孙权听闻此事大笑,并对自己的臣下说,曹魏必将灭亡。

那为何孙权会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贾诩这个人开始讲起。

乱世初起,贾诩出生在民风彪悍的大汉帝国边陲,他自小被好勇斗狠的习气所耳濡目染,却没有和其他西凉人一样走上武力征服天下的道路,而是选择了成为靠智商吃饭的谋士。

东汉末年是个看重出身的年代,贾诩出身贫寒,本来是很难得到出人头地的机会的,但贾诩天生情商超群且野心勃勃,这为他在乱世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贾诩年少时,曾被胡人俘虏过。面对杀人不眨眼的胡人士兵,贾诩毫无慌乱,反而诈称自己是三公的孙子,并利诱胡人,承诺自己被放之后会用很多钱报答他们。胡人一方面惧怕三公的威名,另一方面又贪慕钱财,于是将贾诩放走了,而同被抓来的其他平民全部被杀掉了。

可能会有人指控贾诩自私:贾诩这样聪明,为何不救助同样被抓的平民呢?可以说,这是评价者对他的道德绑架。贾诩只身一人又手无寸铁,能够保护自己已经是万幸,怎么能要求他为了保护别人而不惜自己的生命呢?

但之后的事情确实不能为人理解了。贾诩投军后,快速成为西凉军的谋士,并攀上了李傕郭汜的高枝。但董卓太过暴虐无方,很快就被各路诸侯击败,作为董卓的心腹大将的李傕和郭汜慌忙出逃,一路西行,直到遇见贾诩。

贾诩提出,现在这样逃回去,朝廷很快就会把你们抓起来;而若是聚起董卓原先的兵马,杀回长安,赢了则能挟持天子命令诸侯,输了再走不迟。

李傕、郭汜听从了他的计谋,重新聚集起西凉的部队,杀回长安,逼死王允,击败吕布,屠戮百官,发掘皇帝陵墓,无恶不作,附近百姓无一不叫苦连天。

这就暴露出贾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精致利己主义了,他也因为这条毒计被称为"乱武"。

紧接着,李傕、郭汜失败,贾诩立马投靠了愿意接纳他的段煨。段煨惧怕他的才能,怕自己被贾诩取而代之,贾诩立刻会意,提出要去张绣帐下,段煨高兴地送别了贾诩,并将贾诩的妻子儿女好好照顾起来。贾诩对人心的掌握就是如此。

后来贾诩投靠了宛城之主张绣,张绣刚刚接了叔叔的班,势力还不稳定,贾诩一来正好扭转了宛城没有谋士的局面,所以张绣十分敬重贾诩,把他当作长辈一样对待。

此时曹操和袁绍正准备开打官渡之战,两人都在极力拉拢中间势力张绣,张绣看袁绍兵强马壮就想投靠,贾诩却劝他投靠曹操。投靠曹操后果然受到了礼遇,但因为曹操的一些生活作风问题触怒了张绣,贾诩又劝说张绣攻击曹操。

贾诩的计谋是:和曹操诈称要运输辎重,但是马车不够,所以想把铠甲穿在身上。洋洋自得的曹操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结果半夜张绣的士兵身穿铠甲闯入曹操的军营,差一点杀死曹操。

这一战,曹操损失爱将典韦、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而贾诩却又一次声名大振,中原诸侯无人不知贾诩大名。

后来张绣再次投降曹操,贾诩又投入曹操麾下,曹操对张绣不冷不热,却对贾诩一直青睐有加。而贾诩却开始变得谨小慎微,不轻易为曹操出谋划策,熟悉三国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贾诩后期有名的事件只有渭南之战和立储谏言,并不像其他谋士一样持续发光发热。

曹操决定立曹丕为世子后,就任命贾诩为太傅,后来贾诩更是一路高升,最终坐上了三公的宝座。可以说,贾诩虽然不是一个好人,但绝对是一个聪明人。

那么孙权说曹魏必亡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曹魏三公里,一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贾诩,一个是敢于逼迫汉献帝退位并毒杀皇后的华歆,一个是勾结权臣欲图乱政的王朗。这样道德败坏的三公,如何支撑曹魏走向强大和未来呢?

标签: 曹丕贾诩

更多文章

  • 曹操五大谋士中,为只有荀彧和贾诩不能配享太庙?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荀彧,三国

    每当一提起荀彧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众所周知曹操麾下有五大谋略出众的谋士,他们分别是荀彧,郭嘉,荀攸,程昱和贾诩,在曹操征战生涯特别是前期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这五人都立下很大功劳;五人之中能力谁高谁低不好说,毕竟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曹操外出征战带在身边最多的是郭嘉

  • 贾诩在历史上名声很差,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贾诩,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贾诩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汉末三国时期,贾诩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谋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甚至将其与陈平、张良相提并论,说他“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可是,贾诩在历史上的名声却很差,甚至在当时,人们对他人品的评价就不高,“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既然贾诩的才

  • 贾诩的智慧:每一次的选边站队,总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贾诩,曹魏

    贾诩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除了一个个试图问鼎最高权柄的诸侯,还有驱马挥刀驰骋天下的武将,尤其是诸侯身边的谋士们,更是纵横捭阖,把自己的智谋发挥的淋漓尽致,以至于成就了诸葛亮这个民间智慧的化身。魏国由于地域广大,再加上曾经的汉朝廷在他

  • 解密:诸葛亮为什么不用名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延,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大将魏延给他出了个奇谋。这就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子午谷奇谋」。但诸葛亮觉得该计划太过冒险,否决了,为此,魏延怏怏不乐,暗地里也曾不止一次讥讽诸葛亮太过谨慎,贻误了战机。对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历来争议不休。有的说,魏延是个军事奇才,此计深合兵家出奇制胜之道。有的说,诸葛亮反对

  • 为什么邓艾可以阴平偷渡而魏延子午谷奇袭就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邓艾,魏延

    汉中在三国时期是块很活跃的地方,看过三国演义的都能说出几个诸如葭萌关、阳平关的地名来,就算是魏迷,也津津乐道于邓艾的阴平偷渡计划,那么这些关口地名具体位置在哪,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今天我就给大家说道说道。汉中是一块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由汉水冲积而成的平原,因为秦岭和大巴山的险峻,它与关中、巴蜀的交通

  • 三国历史上魏延和赵云到底谁更适合做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赵云,魏延

    都是蜀汉名将,小说中赵云很牛,贵为蜀汉五虎将,又是刘备的盟兄弟,人称四千岁。叫桃园三结义,后续赵子龙。事实上,魏延比赵云更优秀。刘备善于识人,正在创业的刘备一定会重用开拓性的将领,魏延正是如此,而赵云性格很谨慎,善于守城。下面从刘备在世时,二人的升迁来说明:赵云建安五年参加刘备军,直到建安十四年当了

  • 诸葛亮为何北伐?为何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魏延,子午谷奇谋,三国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汉中大会诸将,准备出兵北伐曹魏,期间大将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大意是诸葛亮率主力,从斜谷向关中进军,而魏延率精兵1万,从山势险峻,但路程较近的子午谷出发,从而偷袭长安,与主力一道夺取关中。但被诸葛亮所拒绝,后人一般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因过于谨慎,才拒绝魏延的提议。但其实这是一个

  •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 一定要姜维设计杀悍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姜维,魏延

    诛魏延,终究谁人之过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谋反”过程回放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

  •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 一定要设计杀悍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三国,魏延

    诛魏延,终究谁人之过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谋反”过程回放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

  • 名将魏延被斩杀的原因是如诸葛亮预言的叛变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蜀汉,魏延,诸葛亮

    喜欢《三国演艺》的读者估计对于诸葛亮预判魏延日后必反的情节记忆犹新,话说,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凭借在荆州数年的经营,按照白眉贤士马良的建议,开始南征荆州武陵、零陵、桂阳和长沙四郡,用以广积钱粮,为日后霸业奠定基础。然而就在长沙郡收降魏延和黄忠之后,诸葛亮曾不由分说便把魏延在众人面前五花大绑,弄得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