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许贡和孙权有什么深沉大仇 为何要对他下手呢

许贡和孙权有什么深沉大仇 为何要对他下手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690 更新时间:2024/1/22 3:26:1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策杀许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官渡之战的前一年,时袁绍吞并公孙瓒,兼有四州之地,势力空前强大,准备进军许都;江东的孙策亦虎视眈眈。此时曹操羽翼未丰,面对南北压力,尤其是北方的威胁,形势异常紧迫:“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从袁、曹、孙三个军事集团的地理分布来看,大体袁绍居北、曹操居中、孙策在南。一旦袁绍进兵,孙策趁机偷袭,曹操必然腹背受敌。对此,曹操首先考虑解除来自江东的后防压力。“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在此,曹操巧妙的利用“和亲”,缓解了来自南方的威胁,为稍后与袁绍的官渡决战解除了后顾之忧。而江东正着力进行内部的经营,自然是不愿卷入袁、曹的决战,然而却错失了“坐收渔利”的良机。

虽不能求得双方的长治久安,但通过“和亲”,曹操从战略上麻痹了孙策,避免了两面受敌的困境,孙策只能被动接受。江东一方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绝佳时间,“背信弃义”,抄曹操后路,然而,官渡之战中,孙策初死,其弟孙权刚刚继承兄业,面临更多的是内部问题,遂放弃北顾的念头。

东汉王朝分崩离析,末代皇帝汉献帝已成为观念化的最高权力象征,是天下公认的正统天子,谁控制了他,谁就能“动托诏书,号令海内”,取得居高临下的主动权。因此,汉献帝成为各个军事集团猎取的“抢手货”,从而引发了三国形成过程中的迎汉献帝之争。

最早提出迎汉献帝的是袁绍的谋士沮授。然而,好谋无断的袁绍既无卓识,又不愿在称帝道路上多一块绊脚石,错失了良机,故本文不再赘言。

再看曹操和孙策,两者都有“迎献帝”之心。初平三年,谋士毛玠就为曹操定下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两条取天下的方针,深得曹操之心。在江东方面,趁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的当口,“策阴欲袭许,迎献帝”,且“密置兵,部署诸将”。但显而易见,曹操“迎献帝”的心理准备至少是比孙策要早的多,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双方对于“迎献帝”这一重大契机的把握能力。建安元年,汉献帝东还洛阳,具有真知灼见的荀攸程昱等力主奉迎天子,曹操亲自带兵到洛阳,迎汉献帝到许,完成了这一计划。曹操的目的实现了。在孙策一方,由于“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致使“迎献帝”的计划流产。

在“迎汉献帝”这一事件中,曹操是最终的胜出者。此后,曹操由镇东将军一跃而为大将军(后为司空),总揽朝政,动辄以天子为辞,号令天下,占尽天时之利,为自己披上了正统的外衣。而孙策之死,则彻底葬送了江东争正统的机会。“棋输一招,满盘皆损”:迎不到汉献帝就得不到正统的护身符,也就意味着江东政权始终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位置,也成为掣肘后来孙吴立国的因素之一。

从整体上看,孙吴这一阶段的外交活动主要是求稳定,但此中孙策也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寻求集团利益:在官渡之战中,孙策本有“坐收渔利”的机会;在争汉献帝的活动中,孙策亦做了“迎献帝”的准备,而两次事件不是未能实施就是归于失败。直接来看,都该归于孙策之死这一“人祸”,实为历史之蹉跎。但深入分析,孙策的死实则是江东内部重重矛盾的激化表现之一。

孙策之死源于许贡,后被其客所杀。在此我们要问,许贡究竟何许人也?孙策为什么要杀他,且许贡客又是怎么回事?“许贡,汉末吴郡都尉,与北方名士许靖有旧,靖过江,先投许贡。”此句话隐含了两点内容:一、许贡是南方的大族,且在汉末吴地高居显位。二、许贡交好当时北方的士人,仍然是维护汉朝统治的。从当时孙策过江东后的境况可以知道,“初,吴郡太守许贡上表于汉献帝曰: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乃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于外必作世乱。”上文许贡的上书已给出明确的讯号:他对于孙策割据江东的企图已经察觉,并为汉廷所深为担忧了。但遗憾的是,此表未得达于献帝,反而被孙策所获,继而朱治策应孙策,夹击许贡,许贡败逃,南投山寇严白虎,最终被孙权攻破且杀之,事见《三国志》卷五十六《吴书·朱治传》。

在南方,由于许贡世居江东,且时任吴郡都尉,所以身边少不了有一些“寄寓之士”。这里的“宾旅寄寓之士”在《吴书》中简称“宾客”,或简称“客”,蓄养宾客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已成为古老的社会现象;至于许贡门下的“客”,只能算是他豢养的一些可以饱暖衣食并为之赴汤蹈火的死士而已。然而,孙策就这样被杀了,并非死于疆场,却死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客。值得深思,耐人寻味。

在这里,许贡代表的是一种世家大族的利益。因而,孙策之死从另一层面上反映了北来人士与本地势力之间的势力争夺。同样的,北来人士与本地势力之间的矛盾只是揭示了掣肘孙吴外交的内部问题的一个方面,当有另外更多的原因。《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孙策传》记孙策临死时的江东局势说:“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标签: 三国孙权

更多文章

  • 孙权为什么会和燕国来往频繁 他究竟有什么打算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权,燕国

    还不知道:孙权为何与燕国来往频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鼎立魏蜀吴,家喻户晓。实际上,除了魏蜀吴外,当时还有一个小国,就是位于辽东的燕国。辽东是古代的大梁水(今太子河)以及辽河以东广大地区,战国、秦、汉在这里设辽东郡,包括今辽宁省大部。东汉中平六年(公元

  • 作为对手的曹操和刘备都死了 为何孙权不能统一三国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三国

    还不知道:孙权为何不能统一三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每个国家都是雄踞一方的霸主,心中雄途伟业已经展开一半,谁都想将全国统一,成就王朝伟业。而这三位君主我们都是十分熟知,对于他们经历的战役和手下的将领都非常津津乐道,吴国的君主孙权也是一个

  • 孙权举全国之力征剿黄祖,为何足足花了五年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孙权,黄祖

    孙权举全国之力征剿黄祖,为何足足花了五年时间?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让孙权送“质子”一事中,可以看出孙权有一个特点:遇事谨慎且优柔寡断。每遇大事,必先听取众人的意见,等所有的人畅所欲言之后,他才从中加以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的决策。虽然这样的决策含金量

  • 三国鼎立孙权凭什么执掌江东?孙权有哪些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孙权

    三国鼎立孙权凭什么执掌江东?孙权有哪些过人之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中,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是放在曹魏以及蜀汉身上,东吴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个点。实际上孙权建立东吴也并非易事,他是堵上全部身家才换来了东吴政权。如果赤壁之战吴蜀联军没能击败曹操,那便不会出现此后的三国鼎立。孙权比曹操、刘备都要小

  • 孙权的一次无奈之举,为夺取荆州埋下伏笔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周瑜病逝之后,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但由甘宁提出的西进伐蜀的计划也随之化为了泡影。据《三国志先主传》中的记载:孙权派使者面见刘备,意欲联手共同攻占蜀地(权遣使云欲共取蜀),刘备手下人建议不妨先答应孙权(或以为宜报听许),毕竟东吴不能跨

  • 孙权的一个错误决定,导致东吴走向了衰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权,曹丕,三国,阚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魏蜀吴三国涌现了一大批被后人铭记的英雄人物,他们或慷慨激昂,或满腹经纶,或放荡不羁,都以自己独特的品行和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中,就有一位被曹操大家赞许的人物,他就是东吴的开国皇帝孙权,也被称为

  • 夷陵之战孙权赢了,为什么还率先向刘备求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

    夷陵之战孙权赢了,为什么还率先向刘备求和?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夷陵之战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并称为“三大战役”。对于这三大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点:也即对当时诸侯的力量对比和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乃至于转折性质的影响。比如赤壁之战,就为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打下了良

  • 揭秘:襄樊之战到底是孙权背盟,还是关羽作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

    揭秘:襄樊之战到底是孙权背盟,还是关羽作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历数三国时期几次大的战争,尤其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吴国对蜀国,往往取得胜利;蜀国对魏国,往往取得胜利;魏国对吴国,往往取得胜利。一言以蔽之,魏蜀吴三方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实力相对均衡,谁

  • 刘备孙权称帝了,为何曹操独独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看三国,都知道曹操,刘备,孙权才是主角,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记载中,少了他们就没有三国。仔细看大家会发现,三位志在天下一统,想当九五至尊的枭雄,最强大的曹操反而没有称帝,而是死后被追封为魏武帝,倒是刘备和孙权都称帝了,为何曹操独独不

  •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力劝曹操称帝?曹操为何又不上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力劝曹操称帝?曹操为何又不上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孙权在擒杀关羽、并夺取荆州之后,孙刘联盟从此不复存在。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孙权不得不向曹操示好,他遣使入贡,不仅向曹操称臣,并力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看完东吴使者带来的劝进书后,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