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为什么会和燕国来往频繁 他究竟有什么打算呢

孙权为什么会和燕国来往频繁 他究竟有什么打算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175 更新时间:2024/1/5 19:20:01

还不知道:孙权为何与燕国来往频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鼎立魏蜀吴,家喻户晓。实际上,除了魏蜀吴外,当时还有一个小国,就是位于辽东的燕国。辽东是古代的大梁水(今太子河)以及辽河以东广大地区,战国、秦、汉在这里设辽东郡,包括今辽宁省大部。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公孙度占据辽东。之后传给公孙康、公孙恭,再传到宝贝孙子公孙渊。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出兵消灭了辽东燕国,前后50年。

公孙氏割据辽东之时,孙吴也崛起于江东。孙权曾频繁的派遣使者越过魏国,渡海与公孙氏交往。早在公孙康时期,孙权就与辽东有往来了。但是这次交往并不成功,孙权派出的使者被公孙康杀死,双方没有达成合作意向。尽管如此,孙权仍然继续频繁派人出使辽东。孙权为何对一个和自己陆地不接壤的海外之地如此重视?这和三国的形势有很大关系。

赤壁之战前,孙、刘蜀联合抗拒势大的曹操。而后来孙、刘因荆州翻脸,双方大打出手。但是吴蜀都是弱国,只有联合才能抵抗强魏,所以孙、刘再次结盟对付魏国。孙权没有西顾之忧,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讨伐魏国上。这时,辽东在吴国的对魏战略中地位明显上升。

辽东燕国偏安一隅,实力自然无法与魏国相比。但是,辽东几十年来休养生息,实力比之吴、蜀,也只是逊一二筹而已。公孙度及公孙康在位期间,东征高句丽,西伐乌桓,势力深入东北亚半岛,甚至越海占据胶东半岛部分土地,割据一方。辽东处在魏国东北,与魏国接壤,有地盘的争夺。当时的形势,曹魏的东南是孙吴,西南是蜀汉,一旦孙权与公孙渊结盟,则可以形成吴、蜀、燕三家对曹魏的包围态势。如果把吴、蜀看作是曹魏的前线,那么辽东就是其大后方。孙权在前线不断出击曹魏之时,除了西线的蜀汉,东北的辽东也能够对曹魏形成牵制作用。

事实上曹魏为了防守辽东,被牵扯了很多兵力,无法全力对付吴、蜀联盟,这才使得三国之间维持了一种巧妙的平衡。魏国也是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几次想要消灭辽东,以除后患,只是一直没有成功。最后司马懿出兵征讨公孙渊时,也清楚如果拖延时间,孙权一定会出兵援助(或从长江北岸攻魏,或跨海出兵救燕),必须要快速解决问题。事实上,在得知曹魏攻打辽东后,吴国果然派大军前往援救。只不过司马懿行动迅速,没有给他们机会。

孙吴立国于东南沿海,以孙权的眼光,自然要知道要发展海外战略,成就也非常突出。比如卫温、诸葛直出海。孙权与辽东的燕国、半岛上的势力都有来往,这一切都是冲着在战略上包围魏国去的。孙权重视孙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在冷兵器时代,马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孙吴所在的江东,并不盛产马匹。魏国之所以能在与东吴的对抗略占上风,马匹是其中重要因素。辽东地区盛产良马,马匹资源非常丰富。孙权向辽东求马,是不需要经过魏国地盘的,所以往来比较方便。孙权派人泛海去辽东购买大量战马,然后送到东吴,这对东吴的抗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吴嘉禾元年(公元232年),孙权派将军周智与校尉裴潜泛海去辽东,去找公孙渊买马。孙权把公孙渊当成一个诚信的卖家,而“刺头”虞翻却看穿了从未谋面的公孙渊。虞翻就给孙权写信,大致内容是:“辽东离我们太远了,又没有陆地相连。一旦公孙渊翻脸,我们根本无法及时做出反应。另外,即使我们获得了辽东的战马,我们在江南作战,战马也派不上多大用场,何必花这个冤枉钱。”不过,虞翻被孙权给整怕了,没敢直接上书,而是把信转给了吕岱。吕岱又不傻,替虞翻背黑锅?孙权那脾气,“犟”起来,一百头牛都拉不回来。

虞翻猜测的不错。公孙渊与孙权跨海往来,说的直白些,就是为了诈取“老糊涂”孙权的钱财。吴嘉禾二年(公元233年)初,公孙渊派人来到东吴,向吴称臣。孙权从来只有向别人称臣的份(向东汉、曹魏称臣),突然有人愿意“奴颜婢膝”当自己“小弟”,孙权笑得合不拢嘴。孙权不顾群臣苦谏,派出一万名士兵,带着大量江南产的金银财宝,北上去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孙权想把辽东当成钳制曹魏的战略重镇,让曹魏在北线疲于奔命,自己好夺取淮南之地。

孙权确实没想到公孙渊会“耍”他。打个比喻,某中小联赛的明星球员要转会到一流联赛的A俱乐部,往往会先和B俱乐部谈好转会费和工资,然后再拿这个价格去找A俱乐部,逼A俱乐部提高价格。公孙渊玩的就是这么一手,他把孙权对自己的信任,当成了向曹魏进贡称臣的道具。

吴国大臣张弥、许晏、贺达刚到辽东,就被公孙渊给杀了。吴国一万士兵被公孙渊吞并,壮大了军事实力,同时把几颗人头送到洛阳,向曹魏献媚,捞取了巨大的好处(曹魏封公孙渊为大司马)。公孙渊清楚,吴国距离自己太远,还隔着茫茫大海,根本靠不住。魏国来攻辽东时,不要说吴国来援兵,就是知道魏国来攻的消息,可能都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孙权差点被气疯,一代枭雄要跨海御驾亲征辽东,好在被陆逊及时拉住。

标签: 孙权燕国

更多文章

  • 作为对手的曹操和刘备都死了 为何孙权不能统一三国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三国

    还不知道:孙权为何不能统一三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每个国家都是雄踞一方的霸主,心中雄途伟业已经展开一半,谁都想将全国统一,成就王朝伟业。而这三位君主我们都是十分熟知,对于他们经历的战役和手下的将领都非常津津乐道,吴国的君主孙权也是一个

  • 孙权举全国之力征剿黄祖,为何足足花了五年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孙权,黄祖

    孙权举全国之力征剿黄祖,为何足足花了五年时间?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让孙权送“质子”一事中,可以看出孙权有一个特点:遇事谨慎且优柔寡断。每遇大事,必先听取众人的意见,等所有的人畅所欲言之后,他才从中加以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的决策。虽然这样的决策含金量

  • 三国鼎立孙权凭什么执掌江东?孙权有哪些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孙权

    三国鼎立孙权凭什么执掌江东?孙权有哪些过人之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中,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是放在曹魏以及蜀汉身上,东吴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个点。实际上孙权建立东吴也并非易事,他是堵上全部身家才换来了东吴政权。如果赤壁之战吴蜀联军没能击败曹操,那便不会出现此后的三国鼎立。孙权比曹操、刘备都要小

  • 孙权的一次无奈之举,为夺取荆州埋下伏笔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周瑜病逝之后,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但由甘宁提出的西进伐蜀的计划也随之化为了泡影。据《三国志先主传》中的记载:孙权派使者面见刘备,意欲联手共同攻占蜀地(权遣使云欲共取蜀),刘备手下人建议不妨先答应孙权(或以为宜报听许),毕竟东吴不能跨

  • 孙权的一个错误决定,导致东吴走向了衰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权,曹丕,三国,阚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魏蜀吴三国涌现了一大批被后人铭记的英雄人物,他们或慷慨激昂,或满腹经纶,或放荡不羁,都以自己独特的品行和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中,就有一位被曹操大家赞许的人物,他就是东吴的开国皇帝孙权,也被称为

  • 夷陵之战孙权赢了,为什么还率先向刘备求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

    夷陵之战孙权赢了,为什么还率先向刘备求和?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夷陵之战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并称为“三大战役”。对于这三大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点:也即对当时诸侯的力量对比和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乃至于转折性质的影响。比如赤壁之战,就为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打下了良

  • 揭秘:襄樊之战到底是孙权背盟,还是关羽作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

    揭秘:襄樊之战到底是孙权背盟,还是关羽作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历数三国时期几次大的战争,尤其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吴国对蜀国,往往取得胜利;蜀国对魏国,往往取得胜利;魏国对吴国,往往取得胜利。一言以蔽之,魏蜀吴三方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实力相对均衡,谁

  • 刘备孙权称帝了,为何曹操独独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看三国,都知道曹操,刘备,孙权才是主角,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记载中,少了他们就没有三国。仔细看大家会发现,三位志在天下一统,想当九五至尊的枭雄,最强大的曹操反而没有称帝,而是死后被追封为魏武帝,倒是刘备和孙权都称帝了,为何曹操独独不

  •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力劝曹操称帝?曹操为何又不上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力劝曹操称帝?曹操为何又不上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孙权在擒杀关羽、并夺取荆州之后,孙刘联盟从此不复存在。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孙权不得不向曹操示好,他遣使入贡,不仅向曹操称臣,并力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看完东吴使者带来的劝进书后,又将

  • 诸葛亮为什么能说服孙权联合抵抗曹操呢 而不是孙权劝说诸葛亮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孙权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能说服孙权联合抗曹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的立过之道,不仅只是刘备的“以人为本”,诸葛亮当初的反抗暴力,匡扶正义的志向也是刘备最终能够立足西南的重要原因,在曹操重兵追击之下,诸葛亮又是怎样匡扶正义,反抗暴力的的正义来说服东吴孙权,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