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身后不为人知的7位夫人:竟然也取寡妇

孙权身后不为人知的7位夫人:竟然也取寡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69 更新时间:2024/2/15 15:38:18

孙权一生7个夫人,有大家闺秀、寡妇、官奴等。虽然形形色色,但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有绝美姿色。然而红颜薄命,在阴冷的后宫之中,女人的明争暗斗和战场上男人的厮杀一样残酷无情。最后的胜利者,唯一被立为皇后的还被宫女缢死,没有人笑到最后。

第二个夫人是寡妇

第一个夫人姓谢,是会稽郡山阴县世家,天姿国色闻名江东,和孙家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主持这个婚事的,是孙权的妈妈吴太夫人。谢夫人死得早,没有留下儿女。一般认为是因徐夫人得宠,她受到了冷落,抑郁而死。

网络配图

第二位夫人,是吴郡富春县的徐夫人。她的父亲叫徐琨,是吴郡的豪族,曾经跟着孙坚、孙策南征北战,后来征讨黄祖的时候阵亡。孙权娶这个女人的时候历经周折,因为遭到绝大多数大臣的反对。为什么呢?

首先,辈份不对。她是孙权姑母的孙女,也就是说,孙权是她的表叔,极近的血亲。但这个阻力还不算太大,因为东吴后来这种亲上加亲的特别多,亲戚之间见了面不知道怎么喊。

其次,她是个寡妇。她本来的老公是陆尚,就是被孙策气死的陆康的孙子。陆尚去世后,孙权早就听说过她的美色,迫不及待派人要把她娶过来。群臣炸了锅,干嘛要娶个寡妇呢?但孙权陷得太深,为了爱孤军奋斗。有种说法是张昭反对声最大,孙权先把他支到外地办事。张昭忙了一圈回来,发现孙权已经把徐夫人娶过来了,生米煮成熟饭,张昭只有生闷气。

然而这一对冲破世俗阻挡的夫妻并不幸福。徐夫人爱吃醋,先是气死了谢夫人,但是由来只有新人笑,哪会听到旧人哭。孙权也吃不消她的嫉妒,不久步夫人又进宫了,徐夫人备受冷落。孙权把她打发到吴郡(苏州),一住就是几十年,不想见她的面。

她因为抚养过太子孙登,所以孙登一直请求孙权能让她回建康。大臣也请求立徐夫人为后。

网络配图

步夫人被追赠为皇后

孙权不同意,因为他喜欢上了步夫人,她的第三个夫人。步夫人又漂亮又不吃醋,最大的好处是经常推荐别的女人给孙权,孙权看她这样大度,心花怒放,对她无比宠爱。她是丞相步骘的同族,还给孙权生了两个女儿:孙鲁班孙鲁育,孙权视为掌上明珠,更是相当溺爱。

孙权对步夫人绝对是动了真心的,一生就想立步夫人为皇后。这是一场无比艰难的拔河赛,在长绳的另一端,是所有的大臣加上太子,他们都不同意。因为徐夫人进宫在前,按规矩要立徐夫人。孙权志在天下,犯不着为这件事和大臣闹翻,但为了表达对步夫人的一片真情,也拒绝了群臣的要求,立皇后的事就这样一直拖着。宫内的人懂得察言观色,都称步夫人为皇后,给了步夫人一丝心灵的安慰。拖了十几年,直到步夫人去世。孙权悲伤不已,怀着无比的内疚和痛心要追赠她为皇后,大臣们也被感动,全票通过。

第四个夫人是袁氏,袁术的女儿。袁术败亡后,她由于花容月貌被孙权娶了过来。她长得漂亮品行也好,但没有孩子,孙权打算立她为皇后。袁氏以自己无子为由推辞了。

皇后潘氏被人勒死

孙权的真正皇后,就是孙亮的母亲潘氏。

潘氏是会稽人,她的生活很悲惨,因为父亲犯了法被处以死刑。她和姐姐受罚成为官奴,被分派到皇宫里的“织室”,每天的日子就是织布缝衣。潘氏长得倾国倾城,和她一起有几百个宫女,都不愿意和她交往,敬而远之。因为说她是天上的仙女,不是凡人。孙权怎么看中她的呢?

一种说法是,孙权一次无聊逛到织室,看到了潘氏,被她的美色惊呆,魂不附体,立即召入宫中。另一种说法是,潘氏的名声远播,激起孙权的好奇心。就派人去画一张潘氏的面像,潘氏因为被囚心情忧郁面带愁容,画师如实照画,孙权看到后大惊:她愁起来都让人心动,何况她欢乐的样子呢?随即召入宫中。

网络配图

几度春风后,潘氏生下了孙权最小的儿子孙亮,后被立为太子。潘氏被立为皇后,她是孙权生前立的唯一皇后。

潘氏是一个正常的女人,当然就善妒。但孙权年龄已大了,对她几乎百依百顺。她恃宠而骄,孙权的病越来越重,她却越来越高兴,因为自己的儿子可以早一点登上皇位,免得夜长梦多,还悄悄向中书令孙弘打听吕后专权的故事。

她没有读多少书,也没有大家闺秀的气质,说到底是个凶悍的美艳女人。她对周围的宫女动不动就暴打,经常虐待她们。宫女们整天惶恐不安,一天潘皇后累了睡着后,宫女们想:一旦孙亮登基,她成了皇太后,对宫里人肯定更加残酷,我们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大家合力用布帛把她缢死,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潘氏陪伴孙权有近10年的时间,她的死给病重的孙权以最后一击。几个月后,孙权病逝。

孙权还有一个夫人是来自琅邪郡的王夫人,就是废太子孙和的母亲,后忧惧而死。另有一位王夫人,是南阳郡人,也生了一个儿子,叫做孙休,后来做了皇帝。作者:杨民仆,原题为:《孙权有7位夫人:第2位夫人是寡妇皇后被宫女缢死》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为何孙权打仗大多亲临一线不专信某个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权

    三国的时候最需要武将,但立功的是他们,不听话的也是他们,或者造反或者叛逃。那么孙权是怎么样驾驭这些强悍员工的呢?上期假想孙权上了电视接受采访,在电视节目里一般旁边都坐着负责点评的专家。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姑且称这名专家为“黄教授”,下面听听“黄教授”是怎么点评孙权手腕的。网络配图孙权打仗大多亲临一线孙

  • 诸葛亮为什么出山这么晚?为何不投奔曹操或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出山之时,曹操已经占据了大半的天下。若得诸葛亮之助,则平定荆州易如反掌,再灭东吴更是不在话下。而且曹操本人也是不世出的大英雄,文韬武略冠绝当世,任人唯贤更是举世皆知。令人不解的是,放着这样一个大英雄诸葛亮不去投奔,却去投奔落魄无比、而且名声极差的小人刘备,为他出谋划策左右奔走,以至于赤壁一战将

  • 三国野史:孙权向关羽提亲背后隐藏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权

    关羽失荆州这事,很大的一个缘由应该怪孙权。正是这哥们在背后捅了一刀,才使汉寿亭侯壮志未酬,望北长叹。可是,孙权为何要对盟友痛下杀手,很大的一个诱因大概是关羽不解风情,回绝了一门儿女亲事。而这门亲事的首倡者,正是雄踞江东的孙权。至此,梁子就落下了。这个事件,《三国志》如下记载:“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

  • 刘备借荆州的真相:孙权为保实力让荆州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孙权

    中国民间有句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而事实上,刘备借荆州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东汉时期的荆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的部分,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当时的荆州分为七个郡,以长江为界,南阳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两郡的其余部分和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四郡在

  • 他是辅国大臣 而孙权却曾经放火烧过他的家!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

    东吴偏居江南,而此地人才却是星斗一般,数也数不完。孙坚扬起威名,孙策开辟疆土,而孙权则撑起霸业!世人皆知,孙策临死之前将孙权托付给周瑜和张昭,让二人共辅弟弟,坐镇江东,守三世基业,然而实际孙权对此二人的态度却不如想象那般和谐,尤其是对待张昭。网络配图孙权领江东之时,张昭已经45岁,算得上是父亲辈的。

  • 他是名将屡败关羽 孙权亲率五万大军包围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聘

    在三国时代,他是曹魏名将,也是属于后来投降曹操的“”投降派“”,他虽然不是“”万人敌“”,但是,曾两次打败有“”万人敌“”之称的关羽,孙权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包围了他,想吃掉他,但是,围困了二十多天,不能取胜,根本“”无处下牙“”,孙权对他无可奈何,只好退回,他乘胜追击,打败了孙权。他是谁呢?网络配图我

  • 三国史上武圣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

    喜欢关羽的人,我们总会为其忠义所叹服,“千里走单骑”更成为其忠义的伟大证据。然而,在三国中,关羽的忠义似乎很特别,让人琢磨不透,说其忠吧,他可是投降过曹操的人,说其不忠吧,他又不投降孙权,可以说关羽的忠义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谜。那么,关羽为何宁愿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呢?对此,作为文学作品《三国演义》,

  • 苏轼轶事:苏轼聊发少年狂 曾自比孙权杀敌报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在诗、词、文、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是一位有多方面

  • 揭秘:诸葛亮怎样成功促进孙权和刘备的合作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

    联吴是诸葛亮一生不变的外交主张,因此,刘备到了夏口以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已经非常危险了,我请求您让我去向孙将军求救。”得到刘备的允许,诸葛亮来到了东吴。这时候的孙权,率领大军在柴桑观望形势,孙权的内心是犹豫的,一方面,如果曹操打败刘备,完全占有荆州,则曹操马上就会加兵东吴;另一方面,现在联合刘

  • 孙权晚年的三大昏招 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

    东吴孙权,让曹操、刘备二位一世枭雄都无可奈何,曹操更有“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千古佳句!然而其晚年,围绕太子之位做错的三件事,把东吴折腾的乌烟瘴气,等到尘埃落定,时间定格在280年,青盖入洛阳,一切皆晚矣。网络配图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指孙和虽为太子,但却和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最终引发起